【摘要】繪本不僅是幼兒的閱讀對象,還對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情緒控制、情感培養(yǎng)等都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F如今,在幼兒園繪本閱讀教學中,幼兒園教師存在缺少對教學活動目的的反思、忽視幼兒的自我發(fā)現和思考等問題。因此,本文主要對幼兒園繪本教學存在的問題進行了探討,并提出相應的解決對策,以期為幼兒園繪本閱讀教學建言獻策。
【關鍵詞】幼兒;繪本閱讀;教學
【中圖分類號】G612 【文獻標識碼】A
閱讀不僅影響幼兒的一生,還能促使幼兒不斷進步。在新的幼兒園教育體制下,應倡導幼兒多閱讀。繪本作為幼兒的讀物之一,是培養(yǎng)幼兒閱讀基礎的關鍵。繪本讀物雖字少但圖畫美麗多彩,它們共同組成了一個完整的故事內容和框架。繪本閱讀教學不但能夠使幼兒提升自己的情感、感知,還能讓幼兒體會到文字的美妙。但是,幼兒園繪本閱讀教學中仍然存在著一些問題。本文主要探討了幼兒園繪本閱讀教學存在的問題,并列舉出相應的解決措施,以期為幼兒園繪本閱讀教學建言獻策。
一、幼兒園繪本閱讀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缺少對繪本教學目的的反思
幼兒園教師不斷反思繪本教學目的不但有助于提升教學價值,還能夠使幼兒在學習中得到情感熏陶,培養(yǎng)幼兒舉一反三的能力,使其主動地探索知識。幼兒正是學習知識欲旺盛的時候。目前,在幼兒園繪本教學活動中,大多數幼兒園教師都忽略了對繪本教學的延伸,這就導致繪本教學活動的內容過于單一。教師缺乏對教學目的的反思,一方面,在實際教學活動中,不重視對幼兒的情感熏陶、獨立個性和創(chuàng)造能力的培養(yǎng),嚴重影響幼兒參加活動的主動性;另一方面,過分強調幼兒園教師是繪本閱讀教學活動的指引者,從而影響了對幼兒參加活動的主動性。幼兒園教師在延伸活動中,削弱了幼兒的主體性地位,阻礙了幼兒對每一幅畫的內容的觀察思考以及表達。
(二)忽視幼兒的自我發(fā)現和思考
幼兒園的班級是一個小集體,在這個集體中,每個幼兒的性格都是截然不同的?,F如今,我國的幼兒園教師在課堂活動中是以講讀、提問為主的教學方法授課。因此,無論是教學還是在生活中,幼兒園教師都要努力為幼兒構建一個輕松、愉快的環(huán)境,講一些小故事或是自己在生活中的事,并積極地引導和鼓勵幼兒,讓每個幼兒都有展示自我的平臺與機會,降低幼兒的恐懼感。首先,繪本素材內容吸納了大量童話故事、傳統(tǒng)文化和自然常識,拓展幼兒的思維與開闊幼兒的視野,幼兒可以通過繪本教學了解和認識世界。再者,幼兒通過繪本閱讀能夠主動地與自己喜愛的人物對話,不斷積累自己的詞匯量和練習說話。最后,幼兒能夠通過繪本閱讀得到情感熏陶。在繪本閱讀過程中,幼兒會認真觀察書中的畫面,幼兒可以采用動作表演或繪畫方式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情感,進行自我思考。
二、幼兒園繪本閱讀教學的對策
(一)提高教師繪本閱讀教學素養(yǎng)
幼兒園教師要具備自主學習的意識,完善閱讀水平與知識積 累。一方面,彌補自身理論知識的不足;另一方面,將學習的知識在教學中充分應用。從教學形式多樣化來看,在實際教學活動中,幼兒園教師的教學方法和教學形式過于狹隘單一。因此,幼兒園教師要激勵和鼓勵幼兒自主閱讀,積極引導幼兒主動了解繪本內容和閱讀繪本,加強每個幼兒之間的交流與互動。讓幼兒可以通過自身的情感、感知、想象力和思維方式理解繪本內容,在閱讀過程中享受閱讀帶來的樂趣,沉浸在繪本閱讀的海洋里。
(二)充分尊重幼兒的主體地位
從繪本教學自身特點來看,繪本是從幼兒的視角出發(fā)、適于幼兒的一種讀物。繪本教學活動不僅要切合幼兒的性格、愛好等,還要做到繪本教學融入幼兒的生活中。幼兒園的兒童盡管認字不多、識字不全,但能夠通過觀察和感知圖畫里的內容,結合自身的想象力來進行學習,形成自己的理解。一方面,通過多元化的教學方式方法教授幼兒時,為幼兒創(chuàng)造出一個愉悅歡快的學習氛圍是十分重要的。另一方面,家長要在日常生活活動中根據繪本故事引導幼兒親自體驗繪本故事的人物角色。這樣既能夠加強幼兒的主動學習能力,拓展幼兒的思維,開闊幼兒的視野,還能讓幼兒對繪本閱讀產生濃厚的興趣,激發(fā)幼兒自主學習的潛能。
三、結語
幼兒園的繪本教學會影響幼兒一生的成長。因此,幼兒園教師應該在繪本閱讀的教學活動中,不斷提高繪本教學素養(yǎng),尊重幼兒主體地位,以符合幼兒的教學方式方法授課,充分發(fā)揮繪本閱讀的價值導向。這樣既能夠提升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創(chuàng)造能力和情感能力,還能使幼兒形成良好的自我素養(yǎng),真正做到讓幼兒享受繪本閱讀的樂趣,讓幼兒在正確的引導下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高芹.建構主義理論對幼兒園繪本教學的啟示[J].教育探索,2015(6).
[2]劉江艷.幼兒園繪本教學的價值與實施策略[J].學前教育研究,2015(7).
[3]蘇書巧.幼兒園中大班教師繪本教學的現狀及策略研究[D].石家莊:河北師范大學,2011.
作者簡介:陳巧嬋,女, 1982年生,海南文昌人,中文講師,研究方向:中文。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