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外國文學課程是高職師范院校一門重要的專業(yè)課,但是由于這門課程本身難度很大,以及高職院校教育教學方法存在不妥之處,外國文學課程處于邊緣狀態(tài),學生不夠重視,教學上也處境艱難,收效不好。因此,我們從小學語文教材中的外國文學作品分析入手,提供一些可借鑒的外國文學課程改革方法與措施,充分發(fā)揮外國文學課程提高文學素養(yǎng)、開拓學生視野的基本功能,實現與小學外國文學教學的有效銜接。
【關鍵詞】小學外國文學教學;外國文學;課程改革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一、人教版小學教材中的外國文學作品特征
小學語文課程標準闡述“語文課程應繼承語文教育的優(yōu)秀傳 統,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應拓寬語文學習和應用的領域,并注重跨學科的學習和現代科技手段的運用。使學生在不同內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視野,提高學習效率,初步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語文素養(yǎng)”。外國文學作為一門時間跨度大、范圍涉及廣的特殊課程,恰恰為這樣一個語文課程目標提供了堅實的基礎,學生通過對外國文學課程的深入學習,必然能夠擴大學習和應用的領域,開闊視野,提高語文素養(yǎng)。
2015年的課程標準中說“教科書應體現時代特點和現代意識,關注人類、關注自然,理解和尊重多樣文化,有助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縱觀小學語文教材中的外國文學作品,首先從地域上看,作品大多數是選自歐美等發(fā)達國家,美國占據的數量特別多,著名作家馬克·吐溫的作品就選編了兩篇《威尼斯的小艇》《湯姆索亞歷險記》,還有蘇聯列夫·托爾斯泰的《窮人》《七顆鉆石》等作品,真正體現了多樣文化的意識。從作品表現的基本主題來看,有表現人與自然的如《跑進來的小松鼠》《城市之肺》《琥珀》等等,有表現人與社會的《給予是快樂的》《賣火柴的小女孩》等,也有表現人與自我的《童年的發(fā)現》《通往廣場的路不止一條》等,這些多元主題的作品,有利于小學生在學習品讀之后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
課程標準中還闡述道:“教科書選文要文質兼美,具有典范 性,富有文化內涵和時代氣息,題材、體裁風格多樣,難易適度,適合學生學習?!痹谌私贪嫘W語文教材里,所選的外國文學作品基本上是各國的經典作品,具有十足的典范性,如安徒生的《丑小鴨》《賣火柴的小女孩》等,跟我們中國傳統的西游記一樣,是世代流傳的經典,百看不厭,激發(fā)兒童無限的想象力。從體裁上來看,包括了故事、小說、童話、散文、語言等,由此可以看出,選文體裁的多樣性對于提高語文素養(yǎng)具有重要的意義。
多樣性與經典性相結合是小學語文外國文學作品選編的一個重要特征。在許多實踐過程中,我們看到的小學語文外國文學作品的教育中仍存在很多不足之處,例如有的課堂集中精力放在作家作品的死記硬背,有的課堂重在讓學生生硬地概括段落大意、主題思想等,可以說應試教育的陰影還存在于外國文學作品的教育過程中。通過小學外國文學作品的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反觀高職院校的外國文學課程教育,意義也就十分重大。
二、高職院校外國文學課程教育存在的問題
(一)教學內容上看
有限課時數內教學內容相對繁冗,收效比較差。以鄭克魯主編的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外國文學史》為例,上、下兩冊厚厚的兩本,要在有限的課時數內學習完是一件相當難的教學任務,加上高職院校學生的基礎水平相對較弱,他們面對語言、思維、文化等迥然不同的文學類型,學習難度特別大,學習效果也就差些。
(二)從教育模式上看
以教師為主導的灌輸式教育模式占主導地位,不利于審美能力及文學素養(yǎng)的提高。目前教學流程基本上是介紹某一流派的產生,基本特點,重要作家作品的介紹概括,作品的主題,藝術特點等,似乎離文學有點遠,變成了流水賬一樣的史學介紹課程,雖然我們的教材名稱是“外國文學史”,但終歸要回歸到作品文本中,才能真正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和文學素養(yǎng)。
(三)從考核方式上面來看
傳統的考b91c47531525ef84d193cd547073e4f8核方式只完成了知識目標的考核,能力目標的考核、情感目標的考核基本達不到。比如考試課,學生無論平常聽課效果好壞、閱讀量的多少,只要在考前識記了相關的知識就可以通過考試。這種流于應試的考核方式,不利于學生閱讀習慣的培養(yǎng),語文素養(yǎng)的提高,也不利于學生成長為一名小學人民教師。這種考核方式使在校大學生把這樣死板的方式帶到他們以后的工作崗位上,使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出現重知識、輕情感的情況,在價值觀的培養(yǎng)與情感陶冶方面,自然起不到應有的作用。
(四)從外國文學的實用外延來看
外國文學的實用外延缺失,與小學外國文學脫節(jié)。人教版的小學語文教材中,外國文學作品的選入占了百分之十左右,多以歐美文學為主,體裁主要以故事為主,表現的主題也是多樣化的。但是目前的外國文學教學幾乎沒有考慮到小學語文教學中涉及的外國文學的問題,有的學生在實習之初就有了在學校學習的知識在工作中根本用不上的令老師感覺到很悲哀的想法。
三、高職院校外國文學課程改革方案
(一)從教學內容上看,要優(yōu)化教學內容
教師可以根據各學校的具體課件以及課時情況,對教材進行系統的規(guī)劃,優(yōu)選教學內容,可以按級別分類或者是做到詳略得當,重點突出。比如古代文學,希臘神話與《荷馬史詩》以及悲劇部分是重要的內容,那么喜劇部分即可一帶而過或者學生自讀。中世紀文學、文藝復興時期文學、古典主義、現實主義、浪漫主義等,教師可以在分析文學史、作品的經典性與典范性的基礎之上,選擇出適合于對學生重點講的作家和詳細品讀鑒賞的作品。在這樣的精挑細選之下,能讓學生在有效的學時內,吸收到文學土壤中最有“營養(yǎng)”的那一部分知識,正如小學語文課程標準中說“教科書內容的安排要避免繁瑣化,應該簡化頭緒,突出重點,加強整合,注重情感態(tài)度與知識能力之間的聯系,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整體提高”,作為高職院校的外國文學教師,同樣可以本著這樣的理念,對教材進行二次選編,選編出屬于自己和學生的本土化教材,這對于學生文學素養(yǎng)的提高大有益處,對于他們成長為一名合格的小學語文教師,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二)從教學模式上看,以學生為主導、教師為引導
改變以往以教師為主導的“灌輸式”教學模式,循序漸進地轉變成以學生為主導、教師為引導的師生“對話”“互動”“研討”等開放靈活的教學模式。例如講到古希臘悲劇家歐里庇德斯的《美狄亞》,最經典的心理獨白可以讓學生在理解了整個背景與內容之后,進行簡單分角色扮演、分角色朗讀,讓學生在一種主動參與過程中感悟主人公的悲劇命運,這種情境式的教學模式,不僅僅適應于小學生,對于高職院校的外國文學課程同樣適合,能讓學生更深入地體會作品,在參與過程中提升感悟能力與鑒賞能力;可以就某一作家、作品、主題等,展開文本細讀和課堂研討。針對浩如煙海的外國文學作品,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主動去深入研讀、認真品讀、多元解讀幾部經典的作品,比走馬觀花式的流水式閱讀重要得多,意義也非同凡響。可以在課堂上開展課堂研討,學生準備、學生組織、學生主持、學生討論,教師引導和點評,這樣一個小型課堂研討會,有助于激發(fā)學生課外去查閱資料、品讀作品的積極性,逐漸養(yǎng)成了他們自覺思考和閱讀的習慣,組織能力、語言表達等綜合能力也得到了提高。課堂參與、文本細讀、課堂研討的這種教學模式,大大提高了學生在學習外國文學過程中的主體性,對于他們自身語文素養(yǎng)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義。
(三)從考核方式方面來講,從知識目標與能力目標出發(fā),采用多元化的考核方式
知識的目標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傳統考核方式的主要部分,不論怎樣不應該缺乏,可以加強能力的考核,外國文學能力的考核,主要指的是鑒賞力的考核。這種考核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在學生文學功底不深的時候可以在文本細讀過程中進行朗讀、講故事、改編故事、續(xù)寫故事等方面進行實踐性考核,隨著學生文學功底不斷加深以及專業(yè)素養(yǎng)不斷提高,也可以讓學生就一些經典篇章進行說課或者講課,對高師院校的學生來講,這不僅能加深他們對文學作品的理解,提高他們的鑒賞能力,更有助于他們將來作為人師走上講臺奠定良好的基礎。
(四)從外國文學的實用外延來看,要把小學語文教材中的外國文學與外國文學課程銜接起來
教師要對小學語文教材(當然必要的話也可以擴展到初中語文教材)中的外國文學進行系統化的研究,包括選材的數量、地域、主題傾向、體裁等,在此基礎上再擇優(yōu)選擇我們外國文學課程的內容與學生進行溝通交流、互動研討,雖然這樣的方式存在一定的功利性,但對于小學教材的了解,對于學生來說是十分有利的;在當下中國普及閱讀的大背景下,可以適當擴寬在校大學生的閱讀領域,比如近幾年比較流行的繪本作品,繪本不僅僅屬于幼兒,同樣也屬于兒童甚至大人,現在推廣兒童閱讀的專家學者也比比皆是??v觀那些比較經典的繪本作品,國外的占更多數,也當然屬于外國文學的一部分,因此,我們也可以適當推薦學生讀這些外國繪本作品,真正以一個兒童的視角,領會外國文學的獨特魅力。
四、結語
在當下小學語文教學的大背景下,反觀高職院校外國文學教學中存在的一些問題,針對這些問題,提出相應的改革方案,旨在提高高職院校大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為他們將來成為一名合格的小學語文教師打下堅實的基礎。對于小學語文教育的改革,也具有一定的指導作用。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孫紹振.名作細讀——微分析個案研究(2010年版)[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0.
[3]郭楚玙.論高職院校外國文學課程教育改革[J].南昌教育學院,2016(6).
[4]張冰潔.以能力為核心視域下的外國文學課程考核方式改革研究[J].教師,2016(35).
作者簡介:白云,女,1984年生,吉林蛟河人,碩士,助教,研究方向為外國文學教育與研究、兒童文學研究。
(編輯:馬夢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