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為了使語文教學能真正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除了完成課堂教學任務,還應把課堂由課內向課外延伸拓展,如以某些課文為引子,確定相關內容,組織學生參加研究性學習。研究的方式方法應不拘一格,研究的成果才能形式多樣。學生通過研究獲取知識、提升能力、開闊視野、陶冶情操。
【關鍵詞】初中語文;研究性學習;核心素養(yǎng)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語文學科教學除了培養(yǎng)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之外,還要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實踐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家國情懷,發(fā)展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
語文教師在語文教學中,通常是完成掌握字詞、分析課文、延伸拓展、復習鞏固。延伸拓展環(huán)節(jié)是借助課文的相關知識解決課文之外的某些與課文知識點相關或相似的問題,有較大的局限性。完成這幾項任務,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也能使學生在學習課文過程中受到一定的文化熏陶。那么如何使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真正得到發(fā)展呢?
一、落實延伸拓展
落實延伸拓展即在語文教學中一改蜻蜓點水般的輕描淡寫,找到契機用濃墨重彩,把延伸拓展落到實處,指導學生采用研究性學習的方式開展課外研究活動。因為研究性學習重在研究,通過研究進行學習。要學生進行研究,教師就要確定適合學生研究的方向。一是研究的難度要適合;二是研究的內容要適合;三是研究的人力、物力、財力和時間要適合。比如本人以人教版語文課本中的某些課文為引子,組織學生開展研究性學習,分專題研究桂東鄉(xiāng)土文化。
(一)以人教版八年級上冊課文為例
第一課是消息二則(《我三十萬大軍勝利南渡長江》《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學習完成這一課之后,指導學生做“桂東紅色文化”專題研究。
桂東雖是革命老區(qū),但是學生對此的感受并不深刻,對桂東的紅色文化不熟悉。在學習這兩則消息之后,不妨讓學生去研究一下這方面的內容。
(二)以人教版八年級下冊課文為例
第十六課是《云南的歌會》。云南的山歌聞名天下,桂東有山歌嗎?現在的桂東人還有誰會唱山歌呢?何不問問老一輩的人呢?于是,有了“桂東山歌”專題研究。
二、因材選法
既然是研究,就要講究方法。明確了研究方向,確定了研究內容之后,采用什么方法展開研究呢?
(一)網上搜索法
這是既快捷又輕松的方法。從網上搜集各個專題所需的資料,復制到文檔中,然后分類存放。
(二)調查訪問法
網上查找不到的資料,就可以問家人、問鄰居,或者走遠一點去問別人,詢問得來的信息及時記錄(視頻、音頻、筆記均可)。只要做到腳勤、嘴勤、手勤,一定可以掌握很多信息。
(三)臨場觀摩法
查過、問過之后,有些東西還是不清楚,那就找合適的機會親臨現場用眼睛看,看別人怎么做,看過之后,及時記下來,記錄的方式可以是拍照片、錄視頻,也可以是用文字記錄。
(四)美文抒寫法
在研究過程中,一旦激發(fā)了創(chuàng)作靈感,可以寫成文章,或記敘文,或說明文,或議論文,等等,文體不限,自由抒寫。
三、因人定式
一個班幾十個人,如何展開研究呢?既可以一個人單獨進行,也可采取自由組合的形式進行,還可以邀請家長參與研究,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研究的方式,讓他們根據自身情況或者單獨研究,或者小組研究。
四、總結升華
每個專題的研究結束之后,組織學生分享研究過程中的喜怒哀樂、逸聞趣事、心得體會、知識技能。通過交流,學生又一次增長見識,滌蕩心靈。
五、成果匯總
學生的研究成果有個人的,有小組的;資料有文字,有視頻、音頻、照片等。每個專題研究結束后,學生把研究成果進行分類匯總,整理歸檔,形成成果集。
(一)文字成果
學生用三年的時間研究桂東的鄉(xiāng)土文化,整理出了三項文字成果,這些文字成果還可以加工成文字校本教材。
(二)視頻成果
學生用手機拍好視頻,再用手機小影軟件制作成微課,使學生充分感受到桂東淳厚的傳統文化底蘊。
(三)照片成果
學生把家中端午節(jié)、中秋節(jié)、重陽節(jié)、除夕夜等節(jié)日吃團圓飯的場面用手機拍照,上傳給負責相關專題的同學匯總。這樣,每個節(jié)日一套圖片集,讓學生看到各家各戶吃團圓飯的溫馨畫面。
六、宣傳推廣
我和學生把文字成果進行加工,開發(fā)了文字校本教材《深谷幽蘭》,2016年在郴州市校村教材評選活動中獲市一等獎。
(一)主持課題研究
2016年,本人申報了省規(guī)劃課題“農村初中發(fā)展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開發(fā)與實施的研究”,成立課題小組,研究的成員有10人,涉及語文、歷史兩個學科,涵蓋本校16個班級。我指導課題級成員組織學生展開這方面的研究,讓他們的學生也能深入了解、熱愛桂東的鄉(xiāng)土文化。
(二)推廣校本教材
我的課題組成員人數有限制,不能讓本校全部教師加入,他們可以用我們開發(fā)出來的校本教材進行教學。包括文字校本教材和數字校本教材。這樣,鄉(xiāng)土文化進校園就不是一句空話了。
在語文教學中適時、適度地以研究性學習的方式進行延伸拓展教學,課堂由課內延伸到課外,可以使學生在研究過程中學會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生活得以豐富,能力得以提高,思想得以洗禮。
參考文獻
[1]王冬梅.高中語文教學與傳統文化的契合研究[J].成才之 路,2017(21).
[2]卓莉.語文教學中的研究性學習[J].魅力中國,2016(30).
(編輯:馬夢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