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閱讀一直是高中語文教學中的核心部分,對學生的成長、性格塑造和內(nèi)心素養(yǎng)也起著重要的作用。新課標也明確指出:“應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使學生具有較強的語文應用能力和一定的語文審美、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養(yǎng)和科學文化素養(yǎng),為終身學習和個性的發(fā)展奠定基礎?!币虼?,在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就要改變傳統(tǒng)的古老的教學理念,擺脫應試教育和“填鴨式”教學的影響,積極運用創(chuàng)新的、多彩的和有效的教學方式,從而改變學生被動接受知識、在教師要求下才去閱讀書籍的情況。本文以高中學生語文閱讀為主,先分析介紹了現(xiàn)如今閱讀的狀況,并根據(jù)不同情況給出了適合的閱讀教學方法以及有效性的策略。
【關鍵詞】高中語文閱讀;方法策略;有效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雖然我國早已經(jīng)實行了教育改革,也出臺了新課標的標準,但是由于現(xiàn)實條件和其他主觀的因素,很多的教學方式還不夠完善或者有些教師還是按著傳統(tǒng)的方式來教導學生。其中尤其體現(xiàn)在高中語文閱讀上,由于我國的高考制度,大部分學生和教師對課外閱讀和名著的關注度根本不夠,認為只要語文分數(shù)考得高就可以了,所以在日常的教學中并不涉及學生閱讀這一方面,就導致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不統(tǒng)一, 違背了教育的本意。在教學實踐中,教師應該要以學生為主,體現(xiàn)“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合理探究和積極運用各種各樣的閱讀教學方法,讓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自主閱讀,并且能與教師或者家長分享心得,最終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影響學生的一生。
一、改變舊觀念、舊方式
首先,部分教師根本沒有意識到閱讀教學的重要性,一味地讓學生掌握課本的內(nèi)容和考試的技巧,殊不知只有進行良好的閱讀,學生才能學習到在課本上學不到的知識和內(nèi)容,才能理解一些深厚的含義和內(nèi)涵,才能增強閱讀文本的能力和鑒賞文章的水平,最后達到事半功倍的學習效果。所以,教師一定要重視學生的閱讀能力,良好的閱讀習慣不僅能給學生帶來意想不到的收獲,也能讓教師和學生有了心與心的交流,促進師生友誼。在以后的課堂上,教師的教學會十分順利,課堂質(zhì)量也會隨之提高。其次,有些教師知道閱讀的好處,也明白應該在日常語文教學中給學生貫穿閱讀教學,事實上教師也在實際教學中做了閱讀教學,但是獲得的效果不佳。這個其實是因為教師往往為了課堂的效率,而扮演著課堂的主人,進而縮減了學生的交流、談論和思考的時間,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感受到的氣氛是冷硬的、機械的,學生自然就不會高度集中,課堂效果也達不到最佳。所以,教師在教學閱讀時,堅決不能把對學生精神的陶冶和人文素養(yǎng)與考試中提高分數(shù)相聯(lián)系,如果這樣做,就完全失去閱讀教學的意義,應該在重視閱讀的同時保持一顆純凈的心和學生一起感受文章背后的含義和情感。這樣的課堂才能達到閱讀教育的本質(zhì),讓學生在活躍的氣氛中盡情在閱讀的海洋里遨游,領悟閱讀的好處和真諦。
二、不同類型的文章使用不同方法
中華文化自古博大精深,尤其體現(xiàn)在文字和寫作上。因此,我國的文章類型也是各種各樣,記敘文、說明文、議論文、散文等,各種文章有其獨特的寫法、不同的呈現(xiàn)模式、獨特的表達方式。所以在閱讀不同文體的文章時,需要教師教導學生使用不同的閱讀技巧,讓學生在閱讀技巧的幫助下更加了解文章的本意和背后的含義。對于記敘文閱讀,教師要教學生記敘文的基本元素,同時也要教會學生在閱讀記敘文文章時,準確無誤地分析出文章里的要素:時間、地點、人物、結構、順序以及謀篇技巧等。這樣學生才能真正了解文章的深意,有效地進行閱讀。在說明文的閱讀教學中,教師應教會學生判斷說明文的類型和技巧,抓住說明文的本質(zhì)和說明方法,讓學生知道說明文的特點——科學性、準確性、條理性,才能在寫作中寫出優(yōu)秀的說明文。對于散文的閱讀,教師要在教學時刻中抓住“形散神不散”的特點,然后再分別講解情感態(tài)度、寓意哲理、把握本質(zhì)。例如在講解朱自清的散文《荷塘月色》一課時,教師可帶領學生朗讀一遍,讓學生感受到意境,接著再一段一段地分析段落的特點和作用,然后指引著學生領悟到作者的情感和文章的意境美。
三、要求學生主動學習
高中生的閱讀其實教師要做的很少,只需要把技巧講到和正確地引導,教師的任務就算完成了一大半,最重要的部分還是要求學生自主分析、欣賞文章和享受閱讀帶來的美感和詩意。當然學生的自主學習還是需要在教師的引導下的,教師可以在講解文章前要求學生在課下預習文章,部分教師可能也要求學生預習,但是由于預習沒有檢查的形式,所以有些學生敷衍了事或者甚至并不預習。因此,教師在布置預習時就要求學生仔細完善預習文章,在講解文章內(nèi)容前就要了解學生的預習情況,可以通過提問的方式來掌握學生預習的情況,只要學生自主預習過的文章,學生在課堂上就會注意力十分集中,就會在課堂上學習到更多的知識。例如在講解《祝福》一課時,教師就可以要求學生進行預習,在課堂上向?qū)W生提出文章創(chuàng)作背景、主題、創(chuàng)作原因等,也可以要求學生找出文章中包含深意的句子。學生通過充分的預習、自主的學習后,就會對課堂上的內(nèi)容飽含著深厚的興趣,促進課堂閱讀的有效性。
四、結語
當然提高高中生閱讀有效性的策略還有很多,如創(chuàng)設情境教學、分層教學、因材施教、以讀促教等一系列非常實用有效的方法。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教師在運用這類方法時切不可盲目使用,要結合學生的接受情況、班級的學習情況以及閱讀文章的內(nèi)容來正確選擇最適合的方式,也可以結合兩種方式來進行教學,只要學生的反應良好,都是可以嘗試的。最后希望在廣大教師的探索和合作下,教學模式逐漸有效、多趣,我國的教育制度也逐漸完善,學生更加享受課堂,愛上閱讀,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最終培養(yǎng)出高素質(zhì)、高學問的全能型人才。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