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預習是語文學習中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落實課前檢測,能提升學生的預習效果。落實課前檢測的方法主要有:課前“小游戲”和互相檢查。
【關鍵詞】語文學習;課前檢測;預習效果
【中圖分類號】G633 【文獻標識碼】A
語文教學中,課前預習是一個重要的環(huán)節(jié)。通過課前預習,學生把字音讀準,把字詞讀懂,把課文讀通順,并初步梳理主要內(nèi)容和對文本的疑問。上課時,學生就能有針對性地吸納消化課堂的知識,使課堂學習更加有效。從另一個角度上看,課前預習是一種良好的學習習慣,體現(xiàn)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正如葉圣陶先生所說:“預習是訓練閱讀最主要的階段?!比绻麑W生能在小學階段養(yǎng)成良好的預習習慣,就如同掌握了打開語文知識寶庫的“鑰匙”。因此,在小學階段,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課前預習習慣非常重要,不僅能提高語文教學質量,還能增強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小學階段,培養(yǎng)學生的課前預習習慣,有兩個重要的步驟,一是布置預習任務要清晰,二是要落實課前檢測。但是,對老師而言,課前檢測費時間,且效果不明顯,經(jīng)常被忽略,而學生會因老師的忽略,從而認為課前預習可有可無,也就無法堅持了。
如何讓學生感到課前預習是快樂而有趣的,使學生的課前預習積極而有效?即如何“獲得語文基本技能,再技能逐漸自動化”?我認為,主要在于“課前檢測”這個環(huán)節(jié),而落實課前檢測,方法主要有兩種。
一iZWYK+0CKx7WfNX8zuiACg==、課前“小游戲”
小學生,特別是中、低年段的學生,自我學習的能力相對來說還比較弱,假如任務枯燥繁瑣,讓其主動去完成是比較困難的,但是,假如任務生動有趣,效果就完全不一樣了,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而言,他們還是孩子,具備孩子的天性,喜歡玩游戲,喜歡寓學習于游戲中,所以,課前“小游戲”是吸引學生自主預習的有效方法。
針對生字詞的預習,課前可開展“捉人”游戲?!白饺恕庇螒?,其實就是課堂教學中經(jīng)常用到的“開火車游戲”。教師把本次預習中需讀準的字音字詞用多媒體展出,用“開火車”的方式讓每個學生逐個響亮地朗讀出來,讀錯音的同學就會被“捉住”。教師對被“捉住”的學生進行適當“懲罰”,如“剝奪”進行游戲的權利,自己拿著語文書安靜地走到教室后面,補回自己預習的錯誤或沒有認真預習的部分。
針對朗讀課文的預習,課前可開展“朗讀比賽”的游戲。這個游戲以四人小組為單位進行,教師出示課文難讀的句子或片段(假如時間允許,也可以以整篇課文為對象進行),讓四人小組進行朗讀比賽,最為通順流暢者獲勝。對于勝出的小組,則給予加分或其他形式的獎勵。
針對課文內(nèi)容的預習,課前可開展“搶答”和“抽號”游戲。教師把本次需預習的課文重點內(nèi)容簡化為幾個小問題,用多媒體展出,讓學生搶答,對回答又準又快的學生給予獎勵。如自己跑去給自己貼朵小紅花?!皳尨稹庇螒蛞汀俺樘枴庇螒蛳嘟Y合,因為“搶答”游戲的對象是認真預習的學生,而對不認真預習的學生沒辦法檢測?!俺樘枴庇螒騽t不同,可面對全班學生,這個游戲只需要下載一個“抽號軟件”即可,方便簡潔,學生非常喜歡這個游戲。
針對預習中質疑的環(huán)節(jié),可開展“互相問答”的游戲,即由一個學生提出自己的疑問,別的學生回答。給提出問題最好的最接近教學重難點的學生獎勵,也給能準確完整回答所提問題的學生獎勵。
無論什么游戲,開始階段最重要,游戲進行的目的是為了激發(fā)學生自主預習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預習習慣,所以開始時不要害怕浪費課堂時間——要認真練習強化每一個檢測的步驟,并注意生動性和有趣性。只要習慣養(yǎng)成后,游戲進行會越來越節(jié)省時間越來越有效。在游戲開展前,教師要反復強調(diào)預習的重要性,調(diào)動緊張的游戲氣氛,并且要落實好每一個環(huán)節(jié),如“捉人”游戲,朗讀字音字詞不僅讀音要正確,還要動作迅速和聲音響亮。在游戲進行中,假如發(fā)現(xiàn)不認真預習的學生,適當?shù)摹皯土P”一定要堅持,他們之所以應受懲罰,不是由于他們犯了錯,而是要使他們不再犯。而對于認真預習的學生,獎勵也一定要堅持,除了加分、貼紅花外,也可頒發(fā)“預習最棒—好孩子”獎狀,或通過在班里QQ群公布名字等方式進行表揚。
做認識性游戲的方法可稱為重要的刺激學習興趣的方法。因為想著上課前要進行游戲,學生在預習時就充滿了動力,也會感覺預習任務非常有趣,在進行預習時,就更加認真細致了。如此,預習效果就會提升。
二、學生互相檢查
學生互相檢查,方式多樣。其中有同桌互檢、課代表檢查、四人小組中小老師檢查等。檢測學生的預習效果時,要注意堅持選擇一種檢測方法形成習慣。
“萬事開頭難”,從第一節(jié)語文課開始,教師就要引導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預習習慣。首先,教師需對學生說明預習的要求,如“預習四步”(1.朗讀兩遍課文;2.給課后的兩個生字表組詞并讀準字音,了解詞義;3.概括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4.質疑)要十分明晰。其次,要告訴學生課前檢測的內(nèi)容,如第一步“朗讀課文”需家長簽名,簽名的地方也要限定,第四步質疑需紅筆勾畫,并在旁邊批注,寫上自己的疑問。最后,就是課前一分鐘的檢查了,這種方式的課前檢查不必花費過多時間,教師說“開始檢查”,學生馬上互相檢查,檢查完畢后,讓學生把不認真預習的同學名單寫在教室后面的作業(yè)情況登記本上,課后,教師根據(jù)檢查情況對不認真預習或預習方法不對的學生給予指正或輔導,提高學生預習的效果。
對于小學生來說,培養(yǎng)良好的預習習慣不僅要講道理,讓學生知道預習的重要性,還要將預習任務布置得清晰明了,將檢測的方式進行得生動有趣、簡單有效。
落實“課前檢測”,使學生的預習活動變得快樂而有效,變“要我學”為“我要學”,逐漸內(nèi)化為自我學習能力,是教學活動中一個必不可少的環(huán)節(jié)。
參考文獻
[1]皮連生.學與教的心理學[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 社,2009.
[2]〔捷〕夸美紐斯.大教學論[M].傅任敢,譯.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99.
[3]〔蘇〕Ю.К.巴班斯基.論教學過程最優(yōu)化[M].北京:教學科學出版社,2001.
作者簡介:陳桃源,女,1980年生,小學高級教師,廣州市南國學校教師。
(編輯:郭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