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詩詞在語文課堂中是一項十分重要的內容,詩詞所反映的不僅是作者情感,還有漢字音譯的運用,更是在一定程度上描寫了作者的生活時代背景,這對歷史、對漢字文化有著非常重大的意義,所以培養(yǎng)高中生詩詞鑒賞能力是非常有必要的。
【關鍵詞】高中語文;詩詞鑒賞;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所謂鑒賞,是對藝術形象的鑒定和欣賞,以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思想感情來感受藝術形象,到最后理解藝術形象,并產(chǎn)生共鳴。古詩詞是中國歷經(jīng)千年的智慧結晶,詩詞中將漢字的音譯運用到了極致,但也造成了語文課堂上過于注重漢字的運用,老師們逐字翻譯,照本宣科地解析詩詞,呆板枯燥的課堂造成學生無法體會到古詩詞的意境和美感,更不用談論鑒賞了。本文就這一問題提出以下四條策略,供諸位參考。
一、了解時代,理解作者
鑒賞詩詞,必須要對作者生活的時代背景有一定的了解。老師可以要求學生自行收集作者生活的時代背景或者向學生講述作者的一生,或升遷,或貶謫,或是娶妻,或是愛而不得,讓學生能深刻體會作者的心境。例如在講授詩圣杜甫的《登高》時,老師就可以讓學生自己查閱典籍,了解杜甫的家族、仕途和生活經(jīng)歷,《登高》描述的不僅僅是當時創(chuàng)作這首詩的杜甫,詩中的情感還涵蓋了他整個前半生的人生經(jīng)歷。杜甫幼年時,生活環(huán)境優(yōu)越,后四處游玩,親眼見到過民生疾苦,國家動亂,空有一身抱負卻始終郁郁不得志,有一段時間杜甫失了官職,卻無銀錢傍身,老妻饑兒,生活十分困苦,后幸得夔州督柏茂林照顧,生活才好一些,《登高》便是那時所作。另外也要了解杜甫這首詩的時代背景,杜甫所處的時代,是唐朝由盛轉衰的時期,戰(zhàn)亂頻繁,百姓流離失所,苦不堪言,杜甫在詩中描述的“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其中的悲愴,如若未曾了解他生活的困苦艱難是無法體會到的。
二、解析釋義,理性鑒定
詩詞之所以被稱為古代人民智慧的結晶,就是因為詩詞將漢字的音譯運用到了極致,詩詞中的字眼有畫龍點睛之效。想要鑒賞一首古詩詞,必定要有一定的文學素養(yǎng),對詩詞和作者的背景也要有一定的了解,而學生往往這一方面較為欠缺,對于詩詞中一些景色的運用和情感的融入就需要老師幫助學生進行理解。老師在講解詩詞時,要注意講解力度,萬不可為了考試而講解詩詞,將詩詞中的精華變成枯燥無味的考點。例如在講授《石頭城》時,“淮水東邊舊時月,夜深還過女墻來”,其中“舊”“還”就是這首詩的字眼,“舊”表示“原來的”,“舊時月”則表示過去的繁華歲月,“還”則是指月光還是當年的月光,世間卻已物是人非了。老師在講授時,可以讓學生試著改編詩中的字句,并說出理由,讓學生體會改編之后整首詩的變化,從而讓學生體會到詩詞的絕妙。
三、創(chuàng)建情景,感性欣賞
詩詞為景而生,為情所用。作者在作詩作詞之時,是有感而發(fā),在詩中升華情感,一首好詩,不僅要有景,更要有情,所以創(chuàng)建情境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詩詞鑒賞能力有很大幫助。在傳統(tǒng)模式的教學中,許多老師一味強調個別字的意義和作用,從而忽略了詩詞的整體美感。老師在講授詩詞時,可以利用現(xiàn)代多媒體技術,找一些與所講詩詞有關的畫作、小視頻和歌曲等來創(chuàng)建情境,讓學生有身臨其境之感,從而感受到古詩詞的魅力。例如有些詩詞韻律很強,被改編成曲,李煜的《虞美人》就是其中之一,老師在授課時就可以通過多媒體播放《虞美人》,通過歌曲引導學生了解詞中的情感起伏,從而引發(fā)學生的情感共鳴,培養(yǎng)學生對詩詞的情感欣賞能力。
四、即興創(chuàng)作,相互評價
詩詞從來不是一個人的專屬,每一個時代有每一個時代的悲哀,每一個人也有每一個人的煩惱,老師可以利用學生豐富的青春期情感鼓勵學生創(chuàng)作詩詞,老師不能拘泥于教材上的詩詞,古詩詞鑒賞面對的是歷史長河中歷朝歷代的詩詞,老師要教會學生自己鑒賞詩詞,抓住字眼,品味情感;可以舉行小型詩詞大賽,讓學生動手寫出自己的景、自己的情,并讓學生自己或者請其他同學來朗讀詩詞作品;還可以讓學生試著從內容、韻律、情感上分別鑒賞作品,最后老師給出中肯的評價。通過這種方法,給予學生親密接觸詩詞的機會,讓詩詞變成學生熟悉的文學形式,而不是藏于歷史中的文化寶藏。
高中生雖有一定的生活、情感經(jīng)歷,但對于古詩詞還是較為陌生的,老師在教導時,不僅要注意教會學生理性地分析,還要讓學生學會感性地欣賞,讓學生通過自己創(chuàng)作、獨立評價等方法了解詩詞。詩詞是“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憂心悲國;詩詞是“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的轉瞬時光;詩詞是“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的清新宛然。詩詞自成境界,老師不僅要培養(yǎng)學生的詩詞鑒賞能力,還要讓學生了解歷史的殘酷和人生的悲哀,讓學生在學習詩詞之余,豐富情感,體味人生。
參考文獻
[1]張曉蕾.高中古詩詞鑒賞教學策略研究[D].蘇州:蘇州大學,2016.
[2]劉容.高中語文古詩詞鑒賞教學研究[D].成都:四川師范大學,2007.
(編輯:張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