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主要探討“賊”字的語義演變過程。動詞“賊”字也跟隨了實詞虛化的潮流,由動詞一步一步演變?yōu)楦痹~,而且在這個虛化過程中,一些意義脫落現(xiàn)在幾乎不用,只在一些固定短語中存在,而后起的虛詞意義將成為整個語義的主體。但是我們最常用的工具書對賊字副詞的釋義仍比較滯后。
【關鍵詞】語義演變;語義主體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隨著歷史的發(fā)展,許多實詞的語義都發(fā)生了巨大變化。賊字的語義也在不斷引申、擴展中越來越豐富,由本來的動詞變成了副詞,而且副詞的用法越來越廣泛。
一、“賊”字在古漢語中的演變
(一)“賊”字的本義探索
我們先來看看《說文解字》中是如何來解釋的:“賊,敗也。從戈則聲?!保ā墩f文》卷12下《戈部》)這里“敗”是毀壞、殘害的意思。戈是矛、戟之類的武器。從戈,說明賊是一種使用武器的暴力行為。賊作為一種破壞行為,具有毀壞、傷害、殺人等語義,這在古漢語中非常常見:
不僭不賊,鮮不為則?!对姟ご笱拧?/p>
寒暑弗能害,禽獸弗能賊?!肚f子·秋水》
毀則為賊?!蹲髠鳌の墓四辍?/p>
賊民之主,不忠?!蹲髠鳌ば辍?/p>
殺人不忌為賊?!蹲髠鳌ふ压哪辍?/p>
害良為賊。——《荀子·修身》
二人相憎,而欲相賊也?!俄n非子·內儲說下》
刑殺不正謂之賊。——《烈女傳·辯通》
(二)“賊”字由動詞演變?yōu)槊~
在傷害、殺害的基礎之上,賊引申為傷人或殺人者。如刺客,《史記·秦始皇本紀》:“燕王昏亂,其太子丹乃陰令荊軻為賊”。如強盜,唐柳宗元《童區(qū)寄傳》:“賊二人得我,我幸皆殺之矣?!比鐢橙?,《〈指南錄〉后序》:“坐桂公塘土圍中,騎數(shù)千過其門,幾落賊手死。”賊總是帶了傷害,破壞社會秩序,故賊又引申出“違法亂紀,犯上作亂的人”和禍患。如《赤壁之戰(zhàn)》:“操雖托名漢相,其實漢賊也?!薄墩摲e貯疏》:“淫侈之俗日日以長,是天下之大賊也?!焙髞?,又被引申為偷東西的人《獄中雜記》:“又可怪者,大道積賊,殺人重囚,氣杰旺,染此者十不一二?!辟\字演變?yōu)槊~以后,名詞的活躍性使它有了進一步演變的可能。
(三)“賊”字又進一步引申為形容詞
一詞多義是所有成熟語言的標志,因為這樣人們可以用最少的詞匯造出更多的句子,表達更豐富的信息,“賊”又進一步演變成了形容詞。如《書博雞者事》:“臧使者枉用三尺,以仇一言之憾,固賊(兇殘)戾之士哉!”
在古漢語階段,賊字語義主體的詞性仍然是動詞和名詞,但是后來它的本義傷害、殺害等動詞意義在書面語里逐漸消失,強盜、敵人、犯上作亂者等名詞意義一統(tǒng)天下,但賊字仍具有實詞的屬性。
二、“賊”字在現(xiàn)代漢語中的發(fā)展
在現(xiàn)代漢語中,隨著語言的發(fā)展,賊字的語義主體已發(fā)生了很大變化,無論是書面語還是口語用得最多的則主要是偷東西的人和嚴重危害國家和人民的壞人,其次是作為形容詞表邪惡之意。但在這個追求個性、標新立異的時代,隨著網(wǎng)絡的發(fā)展,賊的另一個語義獲得了新生,即作為程度副詞表很、非常之意。在北京大學漢語語言學研究中心現(xiàn)代漢語語料庫中,我們能找到許多這樣的用法:
(1)這一槍賊準,報靶員連哼都沒哼就一命嗚呼了。
(2)我至今還記得約近半個世紀以前讀到書上:“賊亮賊亮的門環(huán)……”以及“八大錘,錘八大,大八錘,整整錘了一 夜……”
(3)后來習慣成自然,梧桐是白天晚上都賊精神,好像兩個腦半球是早晚分別工作似的……
(4)大街的清潔工發(fā)了清一色的猩紅新衣,終日活躍在街頭,把馬路擦得賊亮一塵不染。大小路口商場門前無不停有發(fā)售當場開彩獎券的專用車……
(5)只有汽車閃著賊亮的燈駛過,使得那層厚厚的寂寞,平添了幾分緊張的感覺……
雖然在賊的六千多例中,這種用法的例子占少數(shù),但賊作為副詞已進入了書面語。在當下流行的暢銷書中,這種用法也輕而易舉就能找到:
查大受隨即命令追擊,大敗日軍,擊斃日軍三百余名,但畢竟部隊作戰(zhàn)時間過長,十分疲勞,日軍又跑得賊快(奔命),明軍追趕不及(不及窮追),只能到此為止了……
一般說來,以鄭國泰的背景,普通的流氓是不敢惹的,可皦生光不是普通的流氓,膽賊大,竟然找上了門,要鄭大人給錢……
很簡單,真沒事的人是不會寫這些東西的,原本找不著閹黨,照著奏疏抓人,賊準……
孫巡撫是搞理科的,比較較真,把城墻修得賊厚且不說,還充分利用了地形,把登州城擴建到海邊……
(當年明月《明朝那些事》)
同時,賊字作為副詞在口語中的運用例子,那更是俯拾皆是,賊靚、賊好看、賊帥、賊有用、賊好玩、賊有趣、賊危險……,可以說只要是需要程度副詞很、非常的地方它都去嘗試過了。
由此,我們可以看到,賊字近十幾年來作為副詞已經廣泛地運用到了書面語和口語中,而且在人們追新求異的心態(tài)的影響下,這種語義將演變?yōu)橘\字語義的主體。但是我們最常用的工具書《當代漢語詞典》(2009年10月)、《新華大字典》(2004年5月)、《現(xiàn)代漢語詞典》(2005年第五版)對賊字副詞的釋義仍比較滯后,它們把賊字作為程度副詞的用法仍定位在了方言中,應該擴大它的使用范圍。
以上是我個人的一點小看法,不周之處請方家指點。
參考文獻
[1]方平權.漢語詞義探索[M].長沙:岳麓書社,2006.
[2]田佐.略談漢語詞義的虛化[J].天水師專學報,1988(2).
[3]閆英華.淺析“盜”“賊”“寇”“匪”[J].科教導刊,2010(11).
作者簡介:文麗萍,女,1980年生,陜西咸陽人,碩士研究生學歷,助教,現(xiàn)任教于咸陽職業(yè)技術學院,研究方向: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
(編輯:陳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