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王陽明是明代中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是陽明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王陽明的教學思想對現(xiàn)代教育思想有著啟示的作用。在小學教育中,語文作為三大學科之一,處于非常重要的地位,直接影響著學生的綜合成績。語文課文中會包含著作者深切的感悟以及豐富的聯(lián)想,因此,對于小學生而言難度較大。因此,在教學活動中,想要做到讓學生注意力集中,高質量地完成艱巨的教學任務,教師在教學活動組織過程中,應注重教育方法的使用。本文研究分析王陽明教育思想對小學語文教學實踐研究的影響。
【關鍵詞】王陽明教育思想;小學語文;教學實踐;作用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王陽明曾主政贛南,在這里完成了人生的轉折,他開始嘗試將哲學思想與政治思想結合起來,終于成就了一代理學大師,他在贛南完善了理學核心理論“致良知”,也是其教育思想的核心,并發(fā)表《傳習錄》《訓蒙大意示教讀》等代表作品,他認為教育的作用是“去人欲”,追蹤圣人,認為人人皆可以成為圣人?!度罩屏x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中關于課程資源,曾特別指出:“各地區(qū)都蘊藏著自然、社會、人文等多種語文課程資源,要有強烈的資源意識,去開發(fā)、積極利用。”王陽明的教育思想對贛南小學語文教師實踐起到了積極的啟示作用。
一、“致良知”——王陽明教育思想對贛南小學語文教學實踐的啟示
“致良知”是王陽明教育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可以說是核心內(nèi)容。其提出“心外無事,心外無理”的觀點,主要指人要靠心來認識世間萬物,世間萬物皆在心中。在程朱理學的大背景下,王陽明提出“良知之學,不明于天下,世之學者,蔽于見聞習染,莫知天理之在吾心,而無暇于外也”。提出正是因為“假于外”,造成了學者只高談闊論而不做實事。認為,學習的核心目標在于“致良知”,而“知良知”需要“存其心”。在本質上來講,其認為在接受教育時,學生應作為學習的主體,在學習中應該發(fā)揮其主觀能動性。
從人文資源角度看,贛南是理學的發(fā)源地,以贛州市文清路小學為例,在語文課堂教學實踐中,改變傳統(tǒng)教學課堂中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方法。教學活動由教師與學生共同組成,由教師完成授課部分,然而學習、理解、掌握知識的全過程由學生來完成,因此學生應處于主體的地位。在過去傳統(tǒng)教學中,往往忽略了學生的主體地位,以教師作為中心完成教學,忽略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所具有的能動性。所以在進行小學語文教學時,結合王陽明在贛南的理學活動背景、挖掘資料,應該以學生為出發(fā)點,尊重學生的個性、發(fā)掘學生在語文學習過程中所具有的能動性,激發(fā)其自身的潛力。在實施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時刻遵循著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原則,將其作為教學活動的中心點,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fā),調(diào)動積極性,挖掘其潛力,以教師為主導,科學、有目的地培養(yǎng)其語文學習興趣。
二、“明倫”“德教”——王陽明教育思想對贛南小學語文教學實踐的啟示
“致良知”是王陽明教育思想的核心目標,那么如何做到“致良知”,就必須要在教育上注重“明倫”“德教”。王陽明提出,兒童教育最重要的是讓學生懂得“忠、孝、仁、義”,即注重孩子的道德教育。在《教約》中提出進行“德考”,目的在于讓學生自我反省有沒有失德行為,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良好品行。目前我國的教育改革中提出加強學生的德育教育與王陽明的“明倫”“德教”思想不謀而合。在小學教育教學中,道德的教育是重點內(nèi)容,在語文教材的編排上應選取適合道德教育的詩歌、文章,贛南小學,則可以充分挖掘王陽明在贛南的理學活動內(nèi)容與《傳習錄》等作品進行實地教學,將王陽明要表達的優(yōu)秀思想以及生活中積極向上的觀點、美好的憧憬傳遞給學生,陶冶學生的情操,以達到豐富學生精神世界的目的,對其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產(chǎn)生深遠的影響。通過這些知識的學習,讓小學生生活中時??梢钥吹酵蹶柮髟谮M南實施道德教育的影子,引導學生抒發(fā)自身的情感,感知王陽明的道德與美育思想,并認識世界的美好。
三、“趨向鼓舞,中心喜悅”——王陽明教育思想對贛南小學語文教學實踐的啟示
“大抵童子之情,樂嬉游而撣拘檢,如草木始之萌芽,舒暢達之則條達,摧撓之則衰萎。今教童子必使其趨向鼓舞,中心喜悅,則其進自不能已?!痹诖?,王陽明提出了“趨向鼓舞,中心喜悅”,寓教于樂的教育思想。將兒童比作草木嫩芽,必須順應兒童自然的生長,才能健康地成長。相反,過分的教育等同于拔苗助長,違背了自然法則。不但不能起到促進孩子知識積累的目的,還會讓孩子產(chǎn)生逆反心理,更加討厭學習。在兒童時期,活潑好動是孩子的天性,因此應該針對不同年齡層次的學生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在課堂實踐過程中,為孩子營造一個良好的課堂環(huán)境。因此,在小學語文的教學中應該注重順應學生的情趣,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據(jù)考證,王陽明剛到贛南時,就訂立南贛鄉(xiāng)規(guī)民約,在贛南各縣興辦書院、社學,刻印儒學經(jīng)典,親自授徒講學,宣講“致良知”學說,他在贛南修葺了濂溪書院,創(chuàng)辦了陽明書院,還在贛南大余、龍南、于都等縣創(chuàng)辦了書院、社學計有二十多所。在贛南小學語文的教學中,涉及多重教學環(huán)節(jié),各個環(huán)節(jié)中應注意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在學習過程中,應多注重于生活息息相關具有趣味性的有意義的情景建設。語文來源于生活,在贛南,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應注重將王陽明在贛南活動的歷史事實,與實際教學相聯(lián)系,對于不同學齡層次的學生,從他們對實際生活的認知與已經(jīng)掌握的知識為基礎,創(chuàng)設能夠吸引學生的情景。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創(chuàng)造愉快、和諧的學習環(huán)境。例如通過創(chuàng)建問題情境,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而后興趣將學生引入到情景中來發(fā)現(xiàn)問題,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提問、探 索,最終引起共鳴,以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除此之外,可通過教學方法優(yōu)化的方式來達到激發(fā)學生興趣的目的。據(jù)權威調(diào)查,單純地喜歡教師通過講授的方式來學習知識的學生,只占到9%。一味地運用講授法會使學生產(chǎn)生厭倦感,甚至對課程失去興趣,導致成績下降,走至惡性循環(huán),導致偏科。因此,除講授法外,應注重不同教學方法的應用。例如小組合作學習法、探究發(fā)現(xiàn)學習法、實踐教學法,等等。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四、“重誘導、善啟發(fā)”——王陽明教育思想對贛南小學語文教學實踐的啟示
在王陽明時期,部分學者認為其不切實際。但王陽明認為詩歌能夠促進孩子樹立遠大志向,應該學習詩歌。提出通過設立詩歌、禮儀、讀書等課程進行教學。贛南小學在實際的教學課程中,教師應該注重對學生進行引導,聯(lián)系實際,如王陽明在任南贛巡撫時所寫的《訓蒙大意示教讀》:“若近世之訓蒙摨者,日惟督以句讀課仿,責其檢束而不知導之以禮,求其聰明而不知養(yǎng)之以善,鞭撻繩縛,若待拘囚……”讓學生通過還原生活場景,能夠理解詩歌的真正寓意,而不是單純地死記硬背?!扒笃渎斆鞫恢B(yǎng)之以善,鞭撻繩縛,若待拘囚。”學生只是一味地模仿背記,沒有教師的指引,學生就像是被束縛的囚犯一樣。王陽明提出摒棄傳統(tǒng)的灌輸式教學方法,在學習中學生應該具有自己的觀點,不能只學不思考。灌輸式教學會使學生失去創(chuàng)造力,從而產(chǎn)生逆反心理,在學習上敷衍教師。據(jù)調(diào)查數(shù)據(jù)顯示,在現(xiàn)行的語文教材中,共計編排了56首完整的古詩以及7首完整的詞。古詩詞豐富了學生的學習內(nèi)容。教材中收錄的古代詩詞作品涉及主題廣泛,隨著年級的變化,數(shù)量以及難度也在不斷提升??梢?,小學語文對詩歌的重視程度。因為應試教育的影響,目前很多教師會將學習成績作為衡量學生好壞的標準,將成績作為教育目標。在課程實踐中過分地注重知識點,而忽視了對學生的正確引導與啟發(fā)。例如在小學語文課堂中,在互動教學中,可以使用體驗式教學,小組討論、分組辯論、舉例分析等,有利于增加學生的關注度,從而達到興趣推動學習的目的。尤其是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在備課前要考慮到這些因素。此類方法能夠脫離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讓學生互相交流,探討重點及難點知識。通過互相探討,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提問、探索,最終引起共鳴,以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以教師為主導,科學的、有目的地培養(yǎng)學習興趣,積極投身到學習活動中。
五、“循序漸進”——王陽明教育思想對贛南小學語文教學實踐的啟示
王陽明提倡循序漸進的教學方法?!拔冶持轮?,致使各隨分限所及”,主要是指,接受的知識要在自身接受能力之內(nèi)。學生根據(jù)年齡階段,其接受能力也有著差異,生活經(jīng)歷也不同,接受知識的深淺不同。循序漸進是符合教育的基本規(guī)律的,根據(jù)年齡階段的不同其學習任務的難易也不同,不能夠盲目地為了求成績,而拔苗助長。贛南小學語文教學中,應以教學啟蒙為主,要遵循著從無到有,由淺入深的普遍認知規(guī)律。學生需要一個循序漸進的接受過程。因此,在知識的教授過程中,根據(jù)不同學齡層次的學生,要做到按需授課引導學生自發(fā)地思考問題,提高其自主學習的能力,不能盲目教學。要想使小學語文教學有成效,就應樹立正確的目標。贛南小學語文教師以及教育管理者應根據(jù)不同年齡層次、心理特征,通過與王陽明在贛南生活、為官、講學等生活息息相關的知識來培養(yǎng)孩子的學習興趣。這就要求贛南小學語文教育工作者正確理解小學語文教育的目標,摒棄以往追求學習知識范圍廣及追求效率的做法,弱化小學語文教育的盲目性以及功利性。結合贛南特有的陽明文化,因地制宜,根據(jù)孩子不同時期來增減孩子學習量,不能夠一刀切,促進孩子健康良性發(fā)展。
六、結語
王陽明豐富的教育實踐形成了具有特色的教育思想。雖然,在大時代的背景下,難免受到封建思想的影響。但其提出的教學方法及原則,對于現(xiàn)在的贛南小學語文教學實踐課程還是有著重要的啟示意義。學校作為培養(yǎng)優(yōu)秀人才的搖籃,在教書育人事業(yè)中負有歷史使命。我國小學院?,F(xiàn)階段,對小學院校的教育體系改革也在逐步深入,教師也在不斷尋求更好的教學方法,從傳統(tǒng)的傳授式到以學生為主體,從灌輸式教學到注重學習實踐,從重應試教育到注重德育教育等等。王陽明教育思想對目前的教育改革起到了啟示的作用,筆者總結了王明陽教育思想并進行分析,希望能夠在贛南小學語文教學研究中貢獻一份力量。
參考文獻
[1]倉定志.和諧德育:教育改革的道德力量與精神支柱[J].教育探索,2010(19).
[2]李丕洋.淺析王陽明的教育思想及其成就[J].湖湘論壇,2005(6).
[3]梁軍.王陽明的蒙學教育思想及其現(xiàn)代啟示[J].晉中學院學報,2009(1).
[4]余文武.王陽明教育思想研究[M].成都:西南交通大學出版社,2008.
[5][明]王守仁,崔存明注.傳習錄[M].北京:首都經(jīng)濟貿(mào)易大學出版社,2007.
[6]張俊,劉玉.如何在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數(shù)學學習的興趣[J].新課程(上),2017(2).
[7]段宇娟.王陽明蒙學教育思想對小學思想品德教育的啟示[J].濮陽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6(3).
[8]呂越.民族民間美術文化進入大學美術教育的探析[J].美術教育研究,2017(2).
[9]王文波.王陽明教化哲學研究[D].福州:福建師范大學,2011.
[10]周林汐.淺談新視域下小學英語Phonics教學[J].啟迪與智慧(教育),2013(1).
[11]黃芳.庫伯體驗式學習理論觀照下的普通高中現(xiàn)代散文體驗式閱讀教學研究[D].重慶:重慶師范大學,2012.
(編輯:馬夢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