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破除各種教學和學習障礙,建立多元主體之間的深層次對話,構建民主、平等、高效的語文課堂,切實提升小學語文教學效果,是小學語文新課標中的一項基本要求,也是近年來我國小學語文教育中備受重視的一個教育目標。本文結合自身小學語文教學經(jīng)驗,試從教學觀念、課堂互動、基礎知識、素質(zhì)教育、基礎活動等層面淺析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破除障礙,走向深層對話。
【關鍵詞】小學語文;破除障礙;深層對話;教學觀念;課堂互動;素質(zhì)教育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進步和教育水平的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越來越注重對話,近年來關于對話理論的探討也越來越深入,越來越取得共識,例如語文課堂的平等民主,小學生主體地位的體現(xiàn),語文教師主導作用的張顯,等等。但是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并不是每堂語文課的對話都能夠順利進行下去,語文課堂對話中存在著諸多阻礙因素,例如教學觀念僵化、教學模式老舊、教學方法滯后、教師水平能力欠缺、學生缺乏學習興趣等等。必須破除障礙,走向深層對話,全方面、多角度地改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提升教學效率,強化教學效果,促進師生共同發(fā)展。
一、更新傳統(tǒng)教學觀念,凸顯學生主體地位
破除障礙,走向深層對話,需要更新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凸顯小學生語文課堂學習的主體地位。在傳統(tǒng)的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語文教師“一枝獨秀”,是語文課堂的主宰者和發(fā)言人,學生成為語文知識的被動接受者,主體性和積極性大打折扣,成為語文課堂的重要阻礙因素,是師生之間教學“對話”的障礙。教師應該改變傳統(tǒng)僵化的教學觀念,樹立師生平等的意識,給學生更多發(fā)言和表達的機會,減少教師與學生之間交流的障礙,讓語文教學過程變成師生“對話”的過程,從而使小學生的語文學習既富有生機又充滿情趣。語文課堂教學過程是師生知識傳授、交流思想、共同學習和進步的過程。語文教師在授課過程中,要及時掌握小學生語文學習的進度和狀態(tài),站在學生的角度換位思考,感受學生的心理和情感,充分體現(xiàn)以人為本的教學精神和思想。師生應該共同努力,在語文教學和學習中,要相互理解,有效地交流心得,加強溝通,這是師生破除傳統(tǒng)師生關系,走向深層“對話”的基礎和前提。語文教學,不僅要授之以魚,也要授之以漁,知識和方法同樣重要。小學生在語文學習過程中應認真體會老師的教導,并切實加以貫徹,完成師生“對話”的雙向互動。
小學語文應該在教師的指導及幫助下實施主體性教學,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小學生是語文教學過程中的主體,是語文課堂教學的主要參與者和踐行者,小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的激發(fā)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nèi)容。第二,語文教師要加強對學生的語文思維指導、重難點輔導以及適時性啟發(fā)。第三,良好的語文學習環(huán)境與條件是實施主體性教學的客觀基礎。第四,寬松、和諧、民主的課堂氛圍是實施主體性教學、激發(fā)學習熱情的重要法寶。
二、巧用電子白板授課,加強課堂互動“對話”
破除障礙,走向深層對話,需要巧用電子白板授課,加強課堂互動“對話”。交互式電子白板在語文教學系統(tǒng)中的作用體現(xiàn)在可以綜合利用文字、圖形、影像、聲音、音樂及自制演示系統(tǒng)等資源生動形象地展示語文教學內(nèi)容,為小學生提供更加有聲有色的語文形象教學。采用交互式智能白板進行小學語文教學,老師可以讓不同的小學生輪流進行上臺操作,老師還可以在答題的過程中,進行指導、講解,對學生的語文錯誤及時進行糾正,更好地激發(fā)小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語文與實際生活的結合。培養(yǎng)小學生關注生活、關注身邊的事物,實現(xiàn)語文理論與生活的“對話”,提高學生運用語文知識的能力。例如在教授《那片綠綠的爬山虎》一文時,我用電子白板輔助教學,為學生播放了爬山虎以及其他自然植物和風光的圖片、視頻,打破了學生與自然“親近”的客觀限制,以電子白板作為媒介,實現(xiàn)了與生活、自然的“對話”。
三、夯實語文基礎知識,聽說讀寫全面發(fā)展
破除障礙,走向深層對話,需要讓小學生夯實語文基礎知識,語文基本素養(yǎng)得到全面地提升。在小學語文教學實踐中,聽、說、讀、寫是教學的重點內(nèi)容,是學生必須掌握的基本能力,是走向深層對話的基礎教學任務,只有打好基礎,才能走向深層。
第一,強調(diào)多讀。要充分利用語文教材,端正讀書的態(tài)度,廣泛閱讀,有效精讀,熟讀精思,多角度理解,深刻領悟,從而為語文素材的積累與閱讀能力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礎。第二,強調(diào)讀寫有效融合。關于這個問題解決辦法,筆者認為“仿寫”是一條可行之路。例如在《美麗的小興安嶺》這篇課文中,課文對小興安嶺進行描寫,重點以春、夏、秋、冬四個季節(jié)為線索寫小興安嶺誘人的景色,充分表現(xiàn)了文章作者對小興安嶺的贊美和喜愛。我要求學生按照課文進行仿寫,介紹自己的家鄉(xiāng)或者一處自己喜歡的地方,這為小學生如何去描寫一處美麗的地方或者風景提供了一種高超的寫作方法,激發(fā)了學生寫作的熱情和自信。第三,幫助學生養(yǎng)成勤于動筆的良好習慣。寫語文日記可以提高寫作能力,熟悉、掌握更多語文詞匯。把每天所做的事和所犯的錯誤記錄在日記中,可以令學生自我反省。將生活中g2RuBn88Wh6rnQHohkQiJ05SVad7XnhcSRA61VJV+4U=有趣之事記錄下來,豐富作文素材,寫日記也可以增強學生的記憶力。
四、積極開展素質(zhì)教育,培養(yǎng)學生綜合能力
小學教學是小學生各方面能力的啟蒙階段,在小學語文授課實踐中,不能只重視小學生的成績,而要全面實施素質(zhì)教育,培養(yǎng)小學生各方面的綜合能力,這是破除障礙,升華語文深層對話的要求和目標。為此,教師首先要轉(zhuǎn)變教學理念,探索、創(chuàng)新有效的教學方法,不僅要提高小學生的成績,還要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能力。其次,教師應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評價方法,把平時的考察以及小學生的表現(xiàn)整合到學生的語文最終成績中,將書面的考試與能力相結合,這樣才能對小學生做出全面合理的評價,進而激發(fā)小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小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例如在講解《一次成功的實驗》一文時,文中女孩不假思索地說:“有了危險,應該讓別人先出去?!边@是一種舍己為人、無私奉獻的精神,值得每一個人認真學習和踐行。教師應充分利用這一課時進行思想道德教育,為學生們宣揚種種舍己為人的先進事例,讓小學生充分認識、領悟無私奉獻的精神。通過積極開展素質(zhì)教育,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能力,有效地實現(xiàn)了學生與語文教學中思想道德教育的“對話”,學生通過“對話”提升了自身的綜合素質(zhì)與能力。
五、創(chuàng)新教研活動形式,引導教師自主發(fā)展
破除障礙,走向深層對話,需要創(chuàng)新教研活動形式,引導教師自主發(fā)展。案例式教研是提升教師專業(yè)能力的重要方法和途徑,主要分為自主研究展示課、外出學習課堂錄像以及同課異上。自主研究展示課是指語文教師定期在學校中開展一次展示課,課上有效結合自身語文研究的特點,展示近期的語文研究思想、方法和重點。外出學習課堂錄像是指教師定期出外學習交流,在自身語文教育理念得到提升后,回到學校與其他教師交流對課堂錄像的心得體會,教師之間討論研究,共同進步。教師之間經(jīng)驗的交流,是走向語文深層對話的重要表現(xiàn)形式,有助于破除障礙,切實提升語文教學水平。同課異上主要是指不同的語文教師上相同內(nèi)容的課,按照自身對教材的解讀進行限時的個性化課堂教學演繹。以上三種方法可以讓語文教師在授課實踐、向他人學習以及相互交流的過程中重新審視和反思自己的教學,營造了有效、務實與探索的教研氛圍,破除了培養(yǎng)在職語文教師專業(yè)技能的僵化模式的障礙,加強了師師之間的“對話”。
六、結語
綜上所述,本文結合自身小學語文教學經(jīng)驗,從更新傳統(tǒng)教學觀念,凸顯學生主體地位;巧用電子白板授課,加強課堂互動“對話”;夯實語文基礎知識,聽說讀寫全面發(fā)展;積極開展素質(zhì)教育,培養(yǎng)學生綜合能力;創(chuàng)新教研活動形式,引導教師自主發(fā)展等幾個層面,分析了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破除障礙,走向深層對話。
參考文獻
[1]周奕.破除障礙,走向深層對話[J].現(xiàn)代語文,2006(6).
[2]張艷飛.小學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與改善措施[J].學周刊,2013(7).
[3]張桂琴.小學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與改善措施[J].新課程,2014(1).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