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初中階段的語文教學體系中,詩歌教學是較為重要的組成部分,對學生系統(tǒng)學習語文知識,強化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有著極其重要的影響。所以語文教師應該注意突出詩歌中所營造的詩情畫意,以期可以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促進教學質量的全面提高。
【關鍵詞】初中語文;詩歌教學;教學體系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一、解決初中語文詩歌教學問題
對當前我國初中語文詩歌教學基本情況進行研究,發(fā)現(xiàn)合理開展詩歌教學能夠促進學生對語文知識的深入學習和探索,但是也必須清醒認識到,現(xiàn)行詩歌教學活動仍然存在一定問題,嚴重限制了教學質量的提高。
(一)初中語文詩歌教學的不足之處
對目前我國初中語文詩歌教學進行系統(tǒng)分析,發(fā)現(xiàn)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往往會遇到一定的障礙,學習效果不理想,甚至嚴重限制了學生語文學習信心的強化。一方面,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注意引入先進的教學理念,板書教學仍然是主要教學模式,導致學生在學習和探索過程中無法深刻感受詩歌的意境,對詩歌詩情畫意的理解必然會受到極大的限制。另一方面,教師在講解詩歌過程中對詩歌進行過度解析,過于關注詩歌中某一詞或者句子的應用,忽視了對詩歌意境的營造和詩歌情感的傳達等,限制了學生對詩歌方面知識的深入學習。同時,這種過度肢解詩歌的教學方法也會嚴重影響教學生動性和形象性,不利于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興趣,對學生深入學習和探索產生一定的消極影響。所以應該正視初中語文詩歌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制定合理的教學改革措施,有效促進詩歌教學質量的全面提高。
(二)優(yōu)化初中語文詩歌教學的意義
在全面推進教育教學改革的社會背景下對初中語文詩歌教學進行適當優(yōu)化和創(chuàng)新,能夠進一步促進語文教學質量的提高,為學生深入學習詩歌方面的知識提供相應輔助。首先,優(yōu)化詩歌教學能夠促進學生審美情趣的強化。教師有意識地對詩歌教學進行優(yōu)化,能夠讓學生深切體悟詩歌藝術的魅力,并且在詩歌賞析中產生與作者的共鳴,激蕩學生的心靈,深化學生對人生的感悟,促進學生精神境界的進一步提升。其次,優(yōu)化初中語文詩歌教學能夠增強教育效果,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獲得相應的情感體驗。初中階段所涉及的詩歌往往具有明顯的教育屬性,學生在學習詩歌過程中對詩歌進行深入解讀,能更為深切地感受到詩歌中的啟示和教育性質,深化學生的情感體驗,增強學生的學習能力。最后,對初中語文詩歌教學進行優(yōu)化創(chuàng)新,也能夠促進學生對詩歌語言的深入學習,讓學生在語文學習探索中實現(xiàn)對詩意語言的積淀,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對個體生命形成個性化的理解和感悟,切實保證學生的學習效果。可見,對初中詩歌教學進行優(yōu)化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是新課程改革的具體要求,能夠對學生深入學習語文知識產生一定的積極影響。
二、塑造初中語文詩歌教學中的“詩情畫意”
初中語文詩歌教學中“詩情畫意”的塑造是教學改革的重要方向,只有保證詩情畫意的有效傳達,才能夠進一步提高教學效果,輔助學生對初中語文詩歌方面知識的深入學習和探索。
(一)誦讀——品悟詩歌之美
初中詩歌教學過程中,適當?shù)亟M織學生誦讀詩歌,能夠讓學生品悟詩歌的韻律美,進而更好地感受詩歌的詩情畫意。基于此,在初中語文詩歌教學活動中,應該加強對誦讀教學的重視,讓學生在語調和輕重音的變化中感受詩歌的情感內涵和神韻,讓整個課堂教學活動中流淌詩韻。
例如教師在對《鄉(xiāng)愁》一詩進行教學講解過程中,就可以適當滲透誦讀教學方法,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誦讀中感受詩歌的意境美。在具體誦讀教學活動中,教師應該注意引導學生不斷調整誦讀的語氣、語速以及語調的輕重緩急等等,在學生無法深入理解或情感表達不夠到位的地方,教師可以適當引入詩歌背景解讀,深化學生對詩歌情感的理解和認識,并且在誦讀過程中將詩歌情感充分表達出來。此外,為了輔助誦讀教學的開展,讓學生更好地品悟詩歌意境,教師也可以組織學生參與配樂朗讀,真正把握詩歌的韻律,感受詩歌文化的藝術魅力。
(二)鑒賞——讓詩歌變得簡單美妙
鑒賞教學是詩歌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初中語文教師開展詩歌教學過程中,應該正確認識詩歌鑒賞教學的重要性,并將鑒賞教學作為重點內容,引導學生在鑒賞解析中完成對詩歌文本內涵的理解,形成對詩歌遣詞造句的系統(tǒng)認識,讓詩歌真正走入學生心靈,陶冶學生情操。在具體教學實踐中,初中語文教師要引導學生對不同的詩歌進行分析,在鑒賞中把握詩歌的語言藝術,并且通過對詩歌中不同詞語使用情況的把握和情感內涵理解,對詩歌形成更為明確的認識,進而逐步攻克學生的學習難點,促使初中階段的學生在學習語文詩歌過程中能夠取得理想的學習成效。
例如教師在組織學生對《再別康橋》詩歌進行學習和探索過程中,就可以讓學生針對詩歌中的詞句進行鑒賞,并明確不同詞句在詩歌中的特殊意蘊,輔助學生對詩詞內容進行學習和理解。在具體教學流程中,有部分學生在鑒賞詩歌時提出了質疑:“詩人在詩歌中對柳樹和倒影進行描寫,為什么不直接使用柳樹和倒影等詞語,而是要采用金柳和艷影,特別是艷影,其中有什么深刻的思想嗎?”結合學生提出的質疑,教師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更深層次的分析和探索,并從煉字的精妙處感受詞語深切的情感,如在“輕輕”“悄悄”“沉默”背后真摯、熱烈的情感,感受詩人內心深處的眷戀。這樣學生對詩歌的鑒賞效果就能得到進一步增強,對學生系統(tǒng)學習詩歌方面的知識產生一定的積極影響。在語文詩歌教學中,初中語文教師一定要深刻認識到詩歌是語言藝術,要積極開展鑒賞教學,感悟詩歌語言的精妙之處,讓詩歌教學變得簡單美妙,促進整體教學質量的進一步提高。
(三)想象——貼近詩歌形象
初中階段學生在語文學習過程中所接觸的現(xiàn)代詩歌往往表現(xiàn)出語言高度凝練的特征,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要想感受其中蘊含的豐富情感,需要借助想象教學完成對詩歌整體意境的把握,進而貼近詩歌形象,促進詩歌情感的傳達,保證初中語文整體教學效果?;诖耍诔踔姓Z文教學中,教師需要嘗試引入想象聯(lián)想教學法,輔助詩歌教學的開展,促進教學質量的進一步提高。
以《天上的街市》為例,結合詩歌的具體內容,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想象詩歌所描繪的場景,如“如水月光下,城市的街道在沐浴著點點星光,天空高遠,在萬籟俱靜中,詩人站在窗邊,看遠處燈火闌珊,看城市的街道和天上的星空漸漸融為一體……”在想象中把握詩歌的意象,理解詩歌的形象,在豐富課堂內容,營造良好教學氛圍的同時,也能夠進一步提高詩歌教學效果。
三、結語
現(xiàn)階段我國初中語文詩歌教學中還存在一定的問題,嚴重限制了學生對詩歌知識的深入學習,不利于學生人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所以在當前初中語文詩歌教學中,十分有必要加強對教學活動的重視,并積極探索相應的教學改革措施,以期能夠真正突出詩歌教學中詩情畫意的營造,形成良好的教學氛圍,促進學生對語文詩歌方面知識的深入學習和探索。
參考文獻
[1]徐玉潔.品現(xiàn)代詩,做詩意人——淺談初中語文現(xiàn)代詩歌教學[J].新課程:中學,2016(2).
[2]齊瑞霞.語文課,在詩意中徜徉——淺析初中語文現(xiàn)代詩歌教學策略[J].學周刊,2017(20).
[3]馬萍.綻放“詩情畫意”,快樂學習古詩——初中語文古詩詞教學的思考[J].新課程導學,2015(22).
[4]王勇.初中語文文本解讀的教法和學法——喚醒心中的詩
意:“古詩詞”吟誦教學[J].新課程·中旬,2016(2).
作者簡介:梁孟,1975年生,廣西北流市人,研究生學位,中學高級教師,從事教育教學工作。
(編輯:張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