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評與自我批評是中國共產黨的三大優(yōu)良作風之一,是中國共產黨的重要標志之一,也是我們黨保持先進性、純潔性,使之利于戰(zhàn)斗的思想武器。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提出,必須堅持不懈把批評和自我批評這個武器用好。新時期推進“批評與自我批評”必須首先正確把握“批評與自我批評”的理論淵源,不斷總結“批評與自我批評”的歷史經驗,逐漸完善“批評與自我批評”的制度體系,以此推動廣大黨員干部永葆政治本色,肩負起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偉大歷史使命。
一、中華傳統文化中的“諷諫”、“自省”的思想是我黨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的文化基礎
自省是古代君子立身做人的主要方法。毛主席講過,對腐朽的東西和優(yōu)秀文化,我們要區(qū)別開來,既不能全盤照搬,也不能全盤否分定,要兼收并蓄。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有很多批評思想,比如自省和納諫。歷代開明統治者都有納諫的優(yōu)秀品質,自覺地接受大臣們的監(jiān)督。中國有句古語:人非圣賢,孰能無過,也說“君子之過也,如日月之食焉;過也,人皆見之;更也,人皆仰之。”講的是,君子也會出錯,但不同之處在于,君子能及時改錯,大家都敬仰他。翻閱歷史典籍,我們經常能看到古人反思自身的文章,比如,“靜坐常思己過”、“吾日三省吾身”、“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等。傳統文化中留給我們的批評文化,在革命烽火中不斷升華,毛澤東將馬克思主義唯物辯證批評觀和中國傳統批評文化結合起來,就形成了今天批評與自我批評的文化。
二、馬克思主義辯證唯物主義思想是中國共產黨黨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的重要保證
批評和自我批評思想是黨內生活的一項基本原則。唯物史觀認為,人類在主動認識社會歷史的同時還能發(fā)揮主觀能動性,進一步改造人類社會,使社會更好地發(fā)展。人的認識的正確性來源于實踐。人通過實踐認識世界,改造世界,人是實踐活動的主體。人的實踐,會受到認識水平的限制。在實踐活動中,我們能否達到目標,取決于我們是否掌握了改造對象的規(guī)律。因此,人的實踐與目標之間的偏差,有一定的必然性。而要解決這一問題,最重要的方法是反思、總結,找到問題所在,使我們的認識水平符合客觀實際。馬克思曾提出批評要在“對對方采取批判的態(tài)度,對自己本身采取非批判的態(tài)度”的基礎上,對不符合人類進步和社會文明的東西進行批判,要求人們盡可能實事求是,符合實際地正確對待錯誤。因此,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要以改造對象的具體實際為中心,全面辯證的綜合分析,以實現認識水平符合客觀實際。
三、中國共產黨的偉大實踐是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的力量源泉
十七屆四中全會提出,要“大興批評與自我批評之風”。90多年來,中國共產黨不斷通過批評與自我批評總結歷史經驗,始終保持肌體健康,不斷凝聚發(fā)展動力。建黨以來,在數次教育實踐活動中,我黨都積極運用了批評與自我批評的武器。1942年延安整風,開展了嚴肅的批評與自我批評,“整頓三風”,使黨內存在的各種非無產階級思想得以清除,全黨的馬列主義水平得以提高,這次活動也為黨的七大地召開以及抗日戰(zhàn)爭的最后勝利奠定了堅實地思想基礎。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我們全面總結了建國以來的歷史經驗,通過認真地批評與自我批評,完成了撥亂反正,真正實現建國以來黨的歷史的偉大轉折。1996年的“三講教育”活動,通過批評與自我批評相結合,掃清黨員領導干部在黨性黨風方面的問題,為轉型期黨建理論的深化和創(chuàng)新開創(chuàng)了新的局面。2005年進行的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實踐活動,將活動的指導原則之一確定為黨內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通過各級黨員自覺踐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新的歷史條件下加強黨的執(zhí)政能力建設和先進性建設提供保證。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不斷完善全面從嚴治黨制度體系,聚焦作風建設,集中解決“四風”問題,堅決遏制腐敗,從嚴管黨、治黨,正是在用好批評與自我批評這個有力武器的基礎上,進一步確保了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加強了新形勢下黨員干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
90多年來,中國共產黨的輝煌歷程向我們昭示,批評與自我批評這個有力武器是保證黨的創(chuàng)造力、凝聚力、戰(zhàn)斗力持續(xù)增強的重要方法,只有堅持并用好這個武器才會保證我們黨少走彎路,保證社會主義事業(yè)穩(wěn)步向前。
四、堅持批評與自我批評的歷史經驗探析
(一)要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先進理念
馬克思恩格斯早就指出, “共產黨人強調和堅持整個無產階級共同的不分民族的利益”。除了人民的利益,共產黨人沒有任何私利可圖。毛主席說,黨的出發(fā)點是一切要從人民的利益出發(fā)。共產黨人所有的言論行動,都要以符合最廣大的人民群眾的利益為依據,以最廣大人民群眾所擁護的標準為最高標準,這是我們黨生存和發(fā)展的根本源泉。鄧小平提出:“批評或自我批評都要站在馬克思主義立場上”,而只有站在中國最廣大人民群眾的立場上才符合馬克思主義立場。以人民為中心,不僅要代表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更要認真傾聽人民的各項利益訴求,習總書記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奮斗的目標,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所以共產黨人要牢記廣大人民群眾最迫切、最關心的利益訴求。因此,站在馬克思主義立場上開展黨內批評與自我批評,最重要的是,批評那些只謀私利,忘記初心,忘記使命的思想、觀點和行為。
(二)要始終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fā)的根本原則
擺出自己或別人的問題、錯誤或者不足是批評與自我批評的重要內容,在這個過程中,還要及時督促提醒和改正。黨內的批評與自我批評有沒有達到預期目的,其關鍵是確定擺出的矛盾問題是客觀存在的還是主觀臆想的。因此,在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的過程中,一定要確保一切從實際出發(fā)、實事求是。切不能違背實事求是的基本原則,單憑主觀猜測或者主觀臆斷來開展批評,給別人亂扣帽子、顛倒是非或夸大其詞。
(三)要始終堅持與時俱進的基本規(guī)律
馬克思主義哲學告訴我們,“事物是不斷運動、變化和發(fā)展的”。因此,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就一定要堅持與時俱進。要堅持與時俱進,一方面要根據形勢對舊規(guī)矩舊思想進行反思,根據形勢的發(fā)展,與時俱進地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使黨永葆青春活力。另一方面,要根據新情況新要求,不斷補充和改進批評與自我批評的形式和內容。毛澤東曾經提出“懲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針和“團結—批評—團結”的方法;改革開放以來,鄧小平同志強調要把握好“批評”的本質;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以解決“四風”問題為重點,貫徹“照鏡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總要求,使批評與自我批評的內涵與形式更加豐滿。
總之,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我們要不斷將事業(yè)向前推進,就要居安思危,用好批評與自我批評的有力武器,使我黨始終保持先進性和純潔性,帶領廣大人民群眾,形成持續(xù)推動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強大動力。(作者單位為中共濰坊市委黨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