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多麗絲·萊辛是2007年諾貝爾文學獎的獲得者,也被認為是英國繼弗吉尼亞·伍爾夫之后最重要的女作家之一。她的大多數(shù)作品都關注女性,《到十九號房間》是她關注女性問題的一個短篇小說?!兜绞盘柗块g》成功地塑造了女主人公蘇珊的形象,蘇珊展現(xiàn)了人類內(nèi)心世界掙扎的過程。蘇珊的行為及內(nèi)心世界在家中和十九號房間是不同的。這樣的差異是因為受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論的本我、自我和超我的影響。本文試從人格的三重結構分析蘇珊的悲劇生活,同時本文也嘗試為現(xiàn)代婚姻中的女性提供一些啟示和借鑒。
【關鍵詞】《到十九號房間》 三重人格 悲劇生活
一、引言
多麗絲·萊辛是英國最偉大的女作家之一,是英國戰(zhàn)后最杰出的婦女作家。她的一生寫了很多的作品,關注的題材也十分的廣泛?!岸帑惤z·萊辛的作品主要涉及種族歧視、階級沖突、男女情感糾纏、蘇菲主義哲學、科幻小說以及老年人的情感生活?!彼拇蠖鄶?shù)作品都關注女性,《到十九號房間》是她的代表之一。作品展現(xiàn)了受三重人格影響了的蘇珊的悲劇的生活。蘇珊徘徊掙扎在自我、本我和超我之間,最終選擇了自殺結束了自己的生命。本文試從弗洛伊德的三重人格的角度去解讀作品中的女主人公,讓讀者更好的了解女主人公的形象。
二、弗洛伊德的三重人格理論
弗洛伊德是現(xiàn)代心理分析理論的創(chuàng)立者。他的研究理論對后人有很大的影響,不僅僅是在他的研究領域。弗洛伊德提出意識體驗的三層結構即意識、前意識和無意識。弗洛伊德認為,意識是人對外界的直接的感知。前意識是可以進入意識層面的無意識?!盁o意識是大部分的思維活動都無法直接通過前意識的警戒線變成意識,只能以間接的形式在意識中體現(xiàn),這類思維活動就是無意識”。在1923年,弗洛伊德對意識體驗的三層結構進行更深的研究,即人格的三重結構:本我、自我和超我。本我受本能的驅使,遵循快樂原則,盡最大努力使原始欲望和沖動得到滿足。自我遵循現(xiàn)實原則,用理性保護本我,換取本我的成功。超我遵循求善原則,是本我的壓制者。本我、自我、超我三者相互轉換,不可拆分。本文從弗洛伊德的三重人格即本我、自我和超我影響蘇珊生活的一些例子去解讀作品中蘇珊的悲劇生活。
三、本我、自我、超我的斗爭在蘇珊身上的體現(xiàn)
1.超我的束縛。超我是外部世界在人內(nèi)心的反應,表現(xiàn)為人人都必須遵守道德準則的這樣一種意識。超我是自我的壓制者。在本篇小說中,蘇珊是一個受超我影響很深的人?;蛘邠Q句話說,蘇珊是一個受超我強烈壓制的人。蘇珊在廣告公司做事,自己住,自己養(yǎng)自己。她是一個很理性的人。到了應該結婚的年紀,即使仍是單身,她也沒有急于找個人戀愛;即使周圍的朋友大多數(shù)都已結婚,甚至都有了小孩,蘇珊也沒有隨隨便便地找個人就結婚。終于她等到了她的丈夫馬修。結婚后的蘇珊更是把超我對她的制約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蘇珊和她的丈夫馬修在婚前各自有一所房子,但是為了平等,她們又共同租另一個公寓,在那里生活。她們計劃并制定著她們的婚姻生活,婚姻穩(wěn)定下來,就打算買一所有庭院的房子,并計劃著生男育女。她們借鑒著周圍人的生活情感經(jīng)驗,過著自己的日子。就像她們計劃的那樣,事情發(fā)展地也很順利,她們在婚后有了一所有庭院的很美麗的房子,有四個可愛的孩子。
超我對蘇珊的束縛最大的體現(xiàn)在蘇珊放棄了她自己的工作,成為了一個家庭主婦。在當時的社會,女人放棄自己的工作,在家當個全職太太是很常見的現(xiàn)象,甚至人們把這樣的事情認為是理所應當?!芭司蛻摯诩遥煤谜疹櫿煞?,好好教育孩子。蘇珊也受這樣的思想的影響,為了照顧家庭,她放棄了許多事情,包括她喜歡的工作。”這樣她成為了馬修的太太,孩子們的母親。
即使是有計劃地安排婚后的生活,蘇珊的生活也不是一帆風順,快快樂樂的。其中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她丈夫馬修的出軌。在得知她丈夫出軌的事情之后,“她不敢表達她自己內(nèi)心的想法,反而試著說服自己去理解原諒她的丈夫”。她的丈夫那么優(yōu)秀,而且自己和孩子又不能陪他,偶爾禁不住漂亮女孩的誘惑是難免的。并且她認為不應該讓這個偶然出現(xiàn)的女孩打破他們正常的婚姻生活。受到超我的影響,蘇珊變得越來越理智,越來越像維多利亞時期的“家中的天使”。
2.本我的釋放。本我是每個人內(nèi)心最原始的欲望和渴望,它總是盡最大可能使自己快樂?;楹蟮鸟R修一家是人人羨慕的對象,有所漂亮的大房子,丈夫有著體面的工作,妻子在家相夫教子,有著四個可愛的孩子,有著仆人幫忙著家務,經(jīng)濟基礎不錯,家庭和睦。但是,婚后的蘇珊真的像人們羨慕的那樣快樂嗎?丈夫的外出工作,家庭的瑣事以及照顧孩子占據(jù)了蘇珊全部的生活。慢慢地,蘇珊丟失了自己的獨立空間。她以為等到孩子長大些,上學,這樣的情況就會變好。然而并沒有,即使孩子上學,即使偌大的房子就只有她和仆人在,她的心里也滿滿地被孩子和家庭占據(jù)著。她仍然活的沒有自己,她只是馬修的太太,孩子的母親,家里的女主人,而從來不是蘇珊。為了打敗自己的敵人——不安、空虛,為了擺脫被束縛感,在家里蘇珊有了自己的專有房間:“媽媽的房間”。這是蘇珊釋放自己內(nèi)心真實想法的第一步。她希望有一個獨立的、不被打擾的空間。不幸的是,這次努力并沒有給蘇珊帶來真實的自由和解脫。孩子們都對這件房間變得好奇,周圍人甚至看她的這些舉動像看個怪人一樣。
受著本我的影響,蘇珊內(nèi)心極度渴望自由,所以她接下來進行了一系列的嘗試。家里的空間得不到自由,于是她決定自己一個人去度假,遠離家庭??墒?,即使她本人不在家里,她還是會被家里的瑣事打擾,還是會有仆人打電話來詢問家里的一些事情。此時的蘇珊,即使一個人在外,她的角色也仍然是家里的女主人,她仍然感覺不到自由。為了擺脫家庭的瑣事,以及照顧孩子,為了自己擁有獨立的空間,蘇珊做了最重要的決定。她和丈夫說想聘用一個外文老師幫助孩子學習,并且自己偷偷地在旅館租個房間:十九號房間。每一次在這個房間里,蘇珊都是自由的、快樂的。她內(nèi)心最深處的愿望得到極大的滿足。
本我的釋放在蘇珊身上最明顯的表現(xiàn)就是她的自殺。在小說的結尾處,馬修發(fā)現(xiàn)蘇珊在外租房,認為是蘇珊背板了他,蘇珊也沒有解釋。但是,蘇珊不想繼續(xù)編造這個謊言,或者說是蘇珊終于看清了她的生活,蘇珊選擇了自殺。因為只有這樣,她才能得到真正的解脫,真正的自由。endprint
3.自我的調(diào)節(jié)。自我是外部世界、本我和超我的調(diào)節(jié)者。當本我的欲望太強烈而且又不符合外部世界和超我的要求,自我為了使本我的愿望得到實現(xiàn),自我會對外部世界和超我掩蓋本我的最真實的欲望。在本篇小說中,蘇珊為了擺脫仆人的打擾,為了不讓孩子占用自己的時間,蘇珊想找個人代替自己在家中的位置。蘇珊知道自己這樣的想法是不被她丈夫接受的。所以自我會掩蓋真正的想法,蘇珊用了一個借口。她同丈夫說,她想為孩子聘用一個外文老師,幫助孩子學習,這樣的理由是很容易被人接受的。
自我的調(diào)節(jié)收到超我的監(jiān)視,如果自我在調(diào)節(jié)時,超過了超我的準則,那么就會受到超我的懲罰。超我會讓自我產(chǎn)生緊張感、自卑感和愧疚感。這種現(xiàn)象在蘇珊身上有很好的體現(xiàn)。家,對每個人來說,都是溫馨的地方,是每個人可以療傷和取暖的地方。然而,對于蘇珊來說,“她和馬修的家就是一所房子,甚至是一個牢籠,束縛著捆綁著她”。而十九號房間,才是她真正的家。在那里,她可以做她想做的事,在那里的她,是自由的。在那里的她,就是她自己蘇珊??墒撬倪@種本我的釋放超出了超我的范圍,家庭的責任讓她有愧疚感。這種愧疚感迫使蘇珊回到她的家庭角色之中。
在本我和超我的這場斗爭中,有時勝利者是超我。就馬修出軌的事情來說,即使蘇珊的內(nèi)心是多么的生氣,多么的在意,可以在超我的束縛下,蘇珊不敢表達自己的想法。有時本我獲得勝利。蘇珊在社會和家庭中有許多的角色,但是在超我的束縛下,蘇珊活的沒有了自己。內(nèi)心的欲望迫使她進行一次又一次的嘗試,終于她的本我戰(zhàn)勝了超我,她選擇了在十九號房間以自殺的方式獲得自由。與超我相比,自我?guī)椭疚覍崿F(xiàn)欲望,最終使蘇珊自殺擺脫束縛。
四、總結
本我、自我和超我的斗爭很好地體現(xiàn)在蘇珊復雜的心理活動上。超我主導著蘇珊的生活,她不得不隱藏自己內(nèi)心真正的想法。表面上,她過得很快樂,但是只有她自己知道,她活的壓抑。在本我和自我的調(diào)節(jié)下,蘇珊開始正視自己并且逐漸意識到自己要的是什么。最后,她得到了自由。這些都是蘇珊悲劇生活的原因。在本我、自我和超我斗爭的過程中,多麗絲·萊辛向讀者展現(xiàn)了在婚姻中,女性清楚的知道自己的定位是多么重要的一件事。同樣,這對現(xiàn)在的女性仍然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王守仁,何寧.20世紀英國文學史[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
[2]朱剛.二十世紀西方文論[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
[3]陳欣.《到十九號房間去》的悲劇性原因分析[J].文學教育(上),2015,(09):32-33.
作者簡介:聶淑欣(1993-),女,漢族,吉林長春人,吉林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2016級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語語言文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