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文明
【摘 要】初中階段學生接觸到的數(shù)學內(nèi)容是極為有限的,但這些極為有限的內(nèi)容背后有著無限的可能,若教師在初中教學中能夠讓學生進行研究性的學習,那么學生將充滿無限的可能。接下來,我們就對初中數(shù)學教學中研究性學習的應用展開分析。
【關鍵詞】初中數(shù)學 數(shù)學教學 研究性學習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23.113
若要想讓教學變得更為有效,那么教師只需要通過引導讓學生具備一定的獨立學習能力即可。在初中數(shù)學教學中,當學生具備了獨立學習能力之后,教學就會變得簡單起來,如果學生在教學中遇到了困難,不需要教師過多的耗費精力,學生自己就會積極主動地去尋找各種方法來予以積極的解決,從而不斷的將研究性學習予以實現(xiàn),進而達到使學習有效進步的目的。
一、初中數(shù)學教學中研究性學習的應用策略
在初中數(shù)學教學中,若要將研究性學習進行廣泛的應用,那么就要講求一定的方式方法,即我們常說的策略,這樣才能夠保證研究性學習應用的合理展開。
(一)研究性學習情境的設置
在初中數(shù)學研究性學習展開的過程中,教師應為學生提前設置好合適的情境,以便讓研究性學習能夠得以有效的進行。我們提到的所謂研究性學習情境,其實主要就是指學生要處于一個具有濃厚研究性的學習環(huán)境之中,然后用研究的手法來展開相應的學習,從而構建起一種研究性學習的氛圍。因此,教師要對學生的實際需求進行了解,以便讓設置出來的學習情境具有研究性,進而讓學生研究性學習的效率提高得到有效地促進。一方面,教師需要和學生保持良好的關系,使師生之間的距離得以拉近,為學生營造出一種輕松、愉快的學習環(huán)境,讓學生在一種放松的狀態(tài)下進行學習,令學生能夠將自己的聰明才智完全用于研究性學習之中;另一方面,教師應當為學生創(chuàng)設出充滿問題的教學情境,讓大量的疑問來對學生形成刺激,使學生的學習興趣被全面調動起來。
例如,在進行于三角形有關的知識教學時,教師要讓學生掌握三角形的相關知識要點,那么就可以先為學生創(chuàng)設出一個合適的學習情境,再讓學生在這一學習情境中去進行研究性學習,最終達成讓學生完全掌握該部分知識的目的。如教師設計出這樣的一個問題,A學生在家中玩耍,不小心踢碎了一塊玻璃,這塊玻璃是三角形的,那么學生要去玻璃店重新買一塊一樣大小的玻璃,該帶哪些碎玻璃去呢?此時,這種還原了現(xiàn)實生活的情境設計,讓學生的學習得到了有效的激發(fā),學生開始對此展開了激烈的討論,有的學生主張需要全部帶去,有的學生主張只需要帶一部分走即可,有的學生表示要看三角形的具體形狀才能確定是帶全部還是帶部分。待討論告一段落后,教師可以向學生詢問為什么需要全部帶去,或為什么只帶一部分,再或者為什么要根據(jù)三角形的形狀來確定,這樣學生的學習效果就得到了有效的提高。
(二)研究性學習方法的指導
“學無定法,而有法”這是一句初中數(shù)學教師可能會提到的話,這既說明了學習方法的多樣性,又強調了學習方法的重要性,如果想要學生懂得如何去進行研究學習,那么教師就要對學生進行相關學習方法的指導,以便讓學生能夠克服學習過程中遇到的諸多困難,令學生開始慢慢的掌握研究性學習的規(guī)律,使教學的效果能夠盡可能的趨近于最佳。
例如,某些學生的性格或許較為內(nèi)向,不善于與其他同學進行交流,而是喜歡獨自對問題進行研究,教師其實并不需要對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做太多要求,反而是需要支持這些學生獨立的進行研究性學習,從而避免其他學生影響到他們研究性學習的效果。而對于較為活躍的學生而言,教師則需要鼓勵他們和其他學生一起進行研究性學習,以便使學習的效率能夠變得更高。同時,教師還要針對學生的不同學習狀態(tài),教給學生對于的學習方法,以便讓學生學習的效果變得更好。
(三)研究性學習的科學評價
在初中數(shù)學教學中,當教師布置的研究性學習任務被學生完成后,緊接著需要進行的就讓教師針對學生的研究性學習成果來給出具體的評價。在評價的具體過程中,教師并不是隨意進行的,而是要盡量的保證一些評價的相關策略,以便讓一些負面的評價被順利的避開,在對學生的學習實際研究性學習情況進行結合,注意盡量的對學生進行一些鼓勵性的評價,令學生的學習自信得到進一步的有效激發(fā),使學生的學習效果得以提高。同時,若學生在研究性學習中存在這問題,那么教師需要對存在問題的學生進行一對一的評價,既有效的指出了學生所存在的錯誤,又對學生的自尊心進行了合理且有效的包含,從而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才能給得以持續(xù)的保持下去。
二、初中數(shù)學教學中研究性學習應用需要注意的問題
隨著初中數(shù)學研究性學習的持續(xù)進行,為了使學生的學習效果得到更為有效的提升,教學中有一些問題需要引起教師的注意,這樣才能夠讓研究性學習的順利開展得以保證。
首先,研究性學習任務的數(shù)量需要得到合理的把握。初中數(shù)學教學中,課堂教學的時間也就幾十分鐘,留給學生進行研究性學習的時間顯得十分有限,如果教師為學生布置了太多的學習任務,那么學生是沒有辦法完成全部任務的,就算是勉強完成了任務,完成的質量也是十分糟糕的,這樣勢必會對研究性學習的效果造成影響。
其次,研究性學習任務的難度需要控制在一個合理的范圍之內(nèi)。初中數(shù)學教學中,教師需要根據(jù)學生的實際學習能力水平來布置研究性學習的任務,使學生能夠完成自己能力范圍之內(nèi)的研究性學習任務,這樣研究性學習的良好效果才能得以有效實現(xiàn)。
最后,研究性學習的引導方式要做到大膽且合理。初中數(shù)學教師組織學生進行的研究性學習,主要目的是對學生的獨立學習能力進行培養(yǎng),讓學生將研究變成自己的一種學習習慣。因此,教師在對學生進行引導時,需要進行因材施教,若學生無法完成相關的研究性學習任務,教師需及時的給予有效地指導幫助,而對于研究性學習進行順利的學生,教師則盡量保證不去進行干預,這樣才能夠使學生的獨立學習能力在研究性學習中得到有效培養(yǎng)。
數(shù)學教學的周期是較為漫長的,初中階段只是其中的一個組成部分,其是對小學數(shù)學教學的持續(xù)拓展,也是對高中數(shù)學教學的基礎奠定。因此,在初中數(shù)學教學中,研究性學習的開展需要對學生的習慣進行培養(yǎng),讓學生能夠養(yǎng)成進行研究性學習的良好習慣,使學生通過研究性學習來掌握相關的數(shù)學學習規(guī)律,學生再輔以持續(xù)的探索來找出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最終使學生初中數(shù)學的學習效果變得好起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