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燕
摘要:隨著社會的進步與經濟的發(fā)展,傳統(tǒng)的政治教學已跟不上時代的改變。新課改要求高中政治應注重時事政治的融入,調動學生學習動機,拓展學生知識視野,提高他們對政治的關注力度,以實現(xiàn)新課改的教學目標。本文將重點分析該如何在高中政治教學中有效地應用時事政治,促進學生政治綜合素養(yǎng)的提高。
關鍵詞:高中政治;時事政治;教學策略
時事政治在高中政治教學中占據(jù)重要地位,是高中政治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目前,我國高中教材里的許多內容都比較陳舊,實時性不高,學生的學習熱情也頗為低下。因此,筆者認為教師應在高中政治教學中巧妙地融入時事政治,幫助學生樹立正確價值觀的同時,切實提高教學效率。
一、 時事導入,引發(fā)學生關注熱點
精彩的導入是成功課堂的一半。在導入環(huán)節(jié),教師要精心設計,充分考慮學生的心理特質,抓住他們關注的熱點新聞,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潛力,使他們積極參與到課堂中來。導入的方式豐富多樣,教師要結合不同的章節(jié)內容,設計不同的導入方式,做到因材施教。
例如,在教學高中政治必修一中有關市場經濟調節(jié)的內容時,若僅靠書本中對市場經濟調節(jié)理論知識的介紹,相信不少同學對這些內容的理解還都只能停留在表面,只知道死記硬背卻還是達不到良好的學習效果。所以,教師可以在網上搜集一些有關目前人們關注力度非?;鸨乃幤钒踩珪r事熱點新聞,比如可以利用央視《每周質量報告》中播出的節(jié)目《膠囊里的秘密》視頻片段,讓學生了解到一些黑心企業(yè)竟然用生石灰處理過的皮革廢料進行脫色漂白和清洗,然后熬制成工業(yè)明膠,再賣給某些藥用膠囊生產企業(yè),最終流向藥品企業(yè),進入消費者的腹中。不良廠家為了價格與利益卻不顧人民的健康安危等。這樣的時事新聞對學生內心的沖擊力極大,使他們真實感受到有關市場經濟調節(jié)對人們生產生活的巨大影響,從而對政治學科的感情更加深厚,由被動轉為主動地投入學習。
課堂教學過程中,在學生了解有關時事熱點的政治后,教師應該要求學生結合書本中的知識,對事件進行分析與討論,最后再把不同類型的政治事件加以分類整理,積累政治學習素材。使學生對政治的認知不僅局限于課本,而是放眼于世界。全面關注有關政治的一點一線。同時,采用這樣的時事播報教學,可以培養(yǎng)學生對政治學習的興趣,提高語言交際能力,進一步增強政治綜合水平。
二、 案例分析,培養(yǎng)學生發(fā)散思維
案例教學是政治教學過程中一個十分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對于學生不理解的內容,通過形象的案例分析可以讓學生的思路瞬間清晰,對課本知識的理解也更加深入。教師要根據(jù)自己的教學經驗,結合教材資源,為學生選擇最具有說明力度的案例,并鼓勵學生對案例展開思考、分析與表達,提高學生的政治應用能力。
例如,在教學高中政治必修二有關政治權利與義務的內容時,為了使學生對公民義務的理解得更加深入,教師可以給出全國首例精神贍養(yǎng)費案例,讓學生對其分析。案例中,原告是一名已經七十七歲高齡的老人,他的女兒女婿因不管他吃住,沒有盡到應盡的贍養(yǎng)義務,而把他們告上了法庭。法院根據(jù)新實施的《新老年人權益保障法》對此案例進行審判,最終定案維護老人權益,要求其子女必須履行應盡的責任與義務,合理贍養(yǎng)老人生活。接著,讓學生對此案例展開思考,從這個案例中收獲了哪些政治知識,然后結合課本中公民權利與義務的語言,對此事件發(fā)表自己的看法與見解。從而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念,懂得贍養(yǎng)老人是我們每一個公民應盡的義務,將課本知識與時事政治有效結合。
案例分析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讓他們通過具體的案例聯(lián)想到很多有關政治的內容,從多個角度思考問題、分析問題并解決問題。案例分析可以將抽象、枯燥的政治理論變得具體化、生活化,充分活躍課堂氛圍,為學生的政治學習增添趣味!
三、 聯(lián)系實際,提高學生領悟能力
高中的政治教材中,有很多抽象的理論知識需要學生理解并記憶。為了減輕學生的學業(yè)壓力,幫助學生更順利地理解理論內容,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有意識地將理論知識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相結合,使深奧的理論簡明化,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課本知識。
例如,在教學高中政治必修一中“樹立正確的消費觀”時,“量入為出,適度消費”,教師可以給學生結合實際分析目前有些剛步入工作崗位的大學生,因為沒有什么理財概念,工資總是“月月光”,甚至還利用信用卡提前消費,這就違背了“量入為出,適度消費”的觀念。“避免盲從,理性消費”,可以用很多人在雙十一期間,擁有從眾消費心理,認為其他人都在網上買買買,自己也應該沖動一下,去淘大量的、實際上并不怎么需要的物品。這種消費觀違背了“避免盲從,理性消費”的觀念。而至于“保護環(huán)境,綠色消費”,可以為學生舉一個正面實際案例。比如現(xiàn)在不少城市都開設了綠色單車,只需掃碼就可以騎行。那么,如果想去距離不是太遠的地方的話,人們就可以用騎自行車代替開車,以保護環(huán)境為宗旨,做到綠色消費。“勤儉節(jié)約,艱苦奮斗”,可以用學生非常喜愛吃的自助餐為例,很多人在吃自助餐時,明明吃不了那么多,卻還是拿很多東西,認為不能吃虧。最后剩了一大桌,直接倒進垃圾桶,違背了“勤儉節(jié)約、艱苦奮斗”的消費觀念。在講解過程中,教師也要隨機抽取學生來分析生活中有關政治知識的案例,考驗學生對知識的掌握能力。
如此一來,原本枯燥乏味的政治理論,經過教師的講解分析,變得生動有趣起來。利用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教學方法,并結合時事分析,可以讓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政治,政治與我們的實際緊密相關。這樣一來,理論知識在學生的頭腦中的印象更加深刻,進而政治學習能力與領悟能力也迅速提高。
總之,時事政治在高中政治教學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教師不但要對時事熱點引起高度重視,而且還要有目的地聯(lián)系教材與自身的教學經驗,科學引導學生深入理解政治知識,挖掘學生對政治的學習潛力,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政治思想觀念,為國家培養(yǎng)有用之才。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