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琦
摘要:李清照是中國文學史上一大瑰寶,她是我國文學史中的才女之一。本文以李清照所處的時代為背景,以其生平為依據(jù),對李清照的詩詞翻譯進行討論。將以前期作品《如夢令》和后期作品《醉花陰》《蝶戀花》為例,以形象化、真實化、生活化為原則進行翻譯。而對李清照詩詞的翻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是研究我國宋詞文學和南宋歷史的重要資料。
關(guān)鍵詞:李清照;宋詞;翻譯
宋詞是中國古代文學發(fā)展史中的瑰寶,更是中國古代文化中的精髓和發(fā)展的一個轉(zhuǎn)折點。宋詞作為中國文學上的明珠,在世界上也是極具影響力的。李清照,更是我國宋詞發(fā)展中最為杰出的女詞人,在我國甚至在世界文學論壇中占有重要位置。因其生活經(jīng)歷曲折,導致她的作品風格在前后期截然不同,前期主要是描寫待字閨中的少女情懷,文字大多陽光秀麗;后期作品則以凄婉為主。因此,對李清照詩詞的翻譯與研究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
一、 宋詞興起與發(fā)展
宋詞是繼唐詩后的又一新文學體裁,別名長短句。具有音樂和文學兩方面的特征。起初在民間興起,在唐朝就已經(jīng)出現(xiàn)。從五代到宋詞,才得到發(fā)展,到宋朝之后,詞已經(jīng)開始盛行。宋詞以其深細豐富的思想內(nèi)涵、參差錯落的句式和特有的內(nèi)在旋律、節(jié)奏,打動和震撼過當時社會各階層的讀者,也為后世傳頌并被譽為“一代之勝”。誠然,作為中國古代文學一種主要的詩體樣式,像其他文體一樣,宋詞也經(jīng)歷了自己發(fā)展歷程。詞體文學作為代表一種時代精神的文學樣式,從創(chuàng)作主體與詞體功能演變的角度都有自己發(fā)展的某種規(guī)律。因此,宋詞按照作品風格可分為婉約派和豪放派,蘇軾是豪放派的代表人物;而李清照則是婉約派的代表人物。
二、 作者簡介及作品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號易安居士,漢族,山東省濟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詞人,婉約詞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稱,按宋詞發(fā)展規(guī)律劃分,屬于兩宋交替時期的遺民詞人。李清照是我國文學史上難得的女作家,也是一名熱愛祖國山河和關(guān)心百姓疾苦的女詞人。她的作品有著很大的積極意義,尤其是后期作品,從歷史的角度可以考察,表達著愛國情懷,更表達了追求男女平等和對女性情感的描述。對當時的社會以及現(xiàn)在女性地位具有很大的影響。
三、 作者詩詞及翻譯
李清照是兩宋交替時期著名的女詞人,其作品對我國文學發(fā)展和研究具有重要意義。其作品風格在前后期截然不同,前期的作品積極樂觀,描述女性生活狀況和思想;后期作品則較為深沉,描述的國家破裂和對丈夫的思戀情懷。這里,將以其前期作品《如夢令》和后期作品《醉花陰》為例,對其進行翻譯。
1. 《如夢令》(李清照)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蓮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如夢令》是李清照早期作品,是一首追憶詞。從創(chuàng)作背景、作品鑒賞、感情基礎(chǔ)三個方面來對詞進行翻譯。首先創(chuàng)作背景:作者此時遭遇重大變故,剛好經(jīng)過一片荷葉塘,詩興大發(fā),于是寫下了這首詩。之所以介紹作者的創(chuàng)作背景,是為了堅持忠實性原則。使我們能更好地把握作者的情感,也就能更好地翻譯這篇文章。其次就是借助注釋對詞進行,注意在翻譯過程中要處理好意譯的度。借助注釋可以文章翻譯為:時?;貞浧鹪谙叺耐ぷ佑瓮嬷钡教柭渖降臅r候,喝得大醉以至于不知道回來的路怎么走。游玩的興致滿足了,天黑趕快往回劃船,不小心地劃進了荷花蓮葉深處。使勁劃呀,使勁劃呀,驚動起滿灘的鷗和鷺,都受著驚嚇飛了起來。從譯文中,我們便可以想象得出這樣一個唯美的畫面:傍晚夜幕時分,一個臉頰微紅的女子坐在船上,使勁劃著船槳,河面蕩起層層漣漪。由于醉意正酣,不小心劃進了蓮花荷葉深處。驚得滿灘的鷗鷺。通過這一美麗的畫面,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作者此時的心情甚好,由此可推出當時人們的生活狀況。
2. 《醉花陰》(李清照)薄霧濃云愁永晝,瑞腦銷金獸。佳節(jié)又重陽,玉枕紗櫥,半夜涼初透。東籬把酒黃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雖是同一作者,但所表達的感情卻不同。同樣,從創(chuàng)作背景、作品鑒賞、感情基礎(chǔ)三個方面分析。這首詞是作者李清照與其丈夫趙明誠分別后所作的一首詩,其感情基調(diào)也就圍繞著思戀展開。借助古詩詞注釋將其翻譯為:稀薄的霧氣濃密的云層掠起煩愁直到白晝,龍腦的香料早已在爐金獸燒完了。美好的節(jié)日又到重陽,潔白的瓷枕,輕紗籠罩的床櫥,昨日半夜的涼氣剛剛浸透。在東籬飲酒直飲到黃昏以后,淡淡的黃菊清香飄滿雙袖。別說不會消損神魂,珠簾卷起是由于被受西風,閨中少婦比黃花更加消瘦。從詩詞鑒賞的角度分析,這首詞是作者與其丈夫新婚后不久,丈夫就出遠門,作者寫這首詩是表達對丈夫的思戀和表達自己的寂寞。
3. 《蝶戀花》(李清照)淚濕羅衣脂粉滿。四疊陽關(guān),唱到千千遍。人道山長山又斷。蕭蕭微雨聞孤館。惜別傷離方寸亂。忘了臨行,酒盞深和淺。好把音書憑過雁。東萊不似蓬萊遠。這首詞是作者在前往其丈夫趙明誠職守蓬萊途中寄給姐妹的一封家書,以此來表達對家人的掛念以及希望其家人能夠與其保持聯(lián)系,保持姐妹情誼的愿望。其詞的大意是兩姐妹分離時相互不舍,淚水打濕了衣襟和亂了妝容?!端寞B陽關(guān)》重復長了幾千遍,姐妹們說這一去路途遙遠,而現(xiàn)在已經(jīng)行至斷山處,路途仿佛變得更遠了。夜雨瀟瀟讓人心境不禁煩惱,一人獨處旅館,更添幾分孤獨和憂愁。離別之時過度悲傷,亂了心緒,以至多喝了幾杯。只要姐妹們常常聯(lián)系,就不會疏遠、不會有距離。這首詞上闋直接寫姐妹離別的悲傷場景,直抒胸臆;下闋則通過側(cè)面描寫,表達自己惜離別之情和姐妹情深。
四、 總結(jié)
通過對李清照前后期作品翻譯的舉例,來發(fā)掘出翻譯李清照詩詞的方法和套路。李清照的作品在宋詞甚至整個文學體裁中都占有重要位置,因此,對李清照作品的翻譯有著不俗的意義。從翻譯忠實性、形象化、生活化三個原則和異化翻譯理論出發(fā),并根據(jù)其創(chuàng)作背景、創(chuàng)作風格和生平際遇,對李清照的作品進行翻譯,力求詞翻譯的音美、形美、意美。而通過對李清照作品的翻譯來了解兩宋時期的歷史,有著文學和歷史的雙重價值。
參考文獻:
[1]許淵沖.《中國學派的古典詩詞翻譯理論》.
[2]何俊仙,劉波.《李清照〈詞論〉淺談》.河北北方學院學報.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