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姓名不僅是一個人的符號標記, 還是各國各民族文化的載體。中英姓名具有豐富的文化內(nèi)涵, 折射出不同民族的思維模式、家庭觀念、宗教信仰和文化傳統(tǒng)。了解中英姓名差異,有助于增強不同國家和民族之間的交流和理解,也有助于推進對跨文化交際。
【關鍵詞】姓名 差異 文化
一、名字的出現(xiàn)與起源
語言是人類最重要的交流工具,是社會信息的載體,也是人文科學最顯著的特質(zhì)。有了語言和文字后,人類文明才逐漸形成體系,名字也由此開始被使用。
1.名字的語言因素。命名的方式與藝術深深地根植于每個民族的語言和文化中。語言學、文學、社會學和心理學對其都有研究。在近代,對命名的研究也稱為分類法。它包含三個層次:識別、分類和命名。命名的本質(zhì)是字詞的構成。命名的過程具有“任意性”,它與事物本身沒有本質(zhì)上的內(nèi)在聯(lián)系,但它會反映事物的本質(zhì)屬性。有時名稱的改變代表了事物屬性的改變。人類命名經(jīng)歷了由簡單到復雜、由無意識到有意識由任意到相關聯(lián)的過程。
2.名字的社會因素。名字是人類文明的獨有產(chǎn)物,與人類的行為、社會心理和文化傳統(tǒng)密切相關。人類名字具有獨特性、象征性和可變性。“獨特性”是表示獨有的特定對象。“象征性”是其作為識別符號的功能?!翱勺冃浴笔侵杆鼈冊趧?chuàng)建過程中會產(chǎn)生變化。名字的功能、結構、類型和應用與特定的屬性、時期和文化背景有關。
二、中英姓名的相似點與不同點
受文化、歷史、宗教和語言等因素影響,中英姓名有很多明顯的相似點與不同點,為準確翻譯它們,有必要對兩種命名系統(tǒng)進行比較,這也有助于我們更多地了解中國和西方文化。
1.中英姓名的相似點。中文名和英文名都由個人“名”和家族“姓”組成。中文和英文的名和姓有很多相似之處。
(1)姓起源的相似點。中文名和英文名都經(jīng)歷了一段無姓氏的時期。姓比個人名字出現(xiàn)得晚。通過對比,在兩個不同的命名系統(tǒng)中,我們可以找到些共同點,如:1)使用王國或城邦的名稱;2)使用居住地的位置;3)使用職業(yè)或技能;4)使用顏色;5)使用家族中長輩名或承襲爵位;6)使用動植物名;7)使用自然現(xiàn)象;等等。
(2)名的相似點。對命名的研究涉及許多領域,包括歷史學、語義學、語言學、心理學、民俗學等。和姓的起源同理,雖然中英的社會文化背景有很大不同,但個人名的取定仍有很多相似點:1)使用出生地點;2)使用出生時間;3)使用動植物名;4)使用金屬名;等等。它們的相似點還有很多,在此不能盡表。
2.中英姓名的差異。
(1)結構差異。中文名稱通常由姓和名組成,或者更規(guī)范的,會在姓和名之間插入輩分名。以“毛澤東”為例,“毛”是姓,“澤”是輩分名,“東”是個人名。輩分名只出現(xiàn)在中文名中。它反映了一個人在家庭中的輩分排名,具有非常嚴格的順序,必須遵循。
英文名的結構相對更復雜。它通常由教名、中間名和家姓按順序組成。以William Jefferson Clinton為例,William是教名;杰斐遜是中間名,克林頓是他的家姓。教名也稱為受洗名,是由浸信會大教堂或嬰兒父母的朋友施洗賜予的。施洗名后面是中間名,這也是英語名字的獨特格式。姓名結構順序是中英文化之間最顯著的差異。
(2)思維模式差異。中英文名結構也有很大差異,反映出人們思維模式的差異。中文名大多由單名和單姓或復姓組成,結構清晰,而從“先姓后名”的順序可以看出,中國人有很強集體意識,集體主義文化在中國是主流。與中國傳統(tǒng)習慣不同,西方人習慣“先名后姓”。這反映出截然不同的文化心理,說明個人主義是其主流意識,比較注重個人的身份和地位。
(3)家庭觀念差異。中國傳統(tǒng)觀念把姓看得很重,姓代表了家庭符號。男性的傳統(tǒng)中文名由三部分組成。第一部分是姓氏,代表家庭;第二部分是輩分名,表示家族排行;最后的是個人名,通常寄予了長輩的美好愿景。中文名反映了強烈血緣和家庭觀念。
三、中英姓名的翻譯方法
隨著國際交往事務的不斷增加,中英姓名的得體翻譯變得越來越重要。我們在翻譯名稱時須注意以下幾點:
1.中文名的翻譯方法。目前,我們把中文名字翻譯成英文時,應該遵循漢語拼音作為參考原則。1978年,國務院頒布決議,將所有中文名按照漢語拼音字母翻譯,廢除韋氏音標。它不僅結束了中文名翻譯混亂,也為信息社會的發(fā)展掃清了障礙。值得注意的是,在廢除韋氏音標后,一些知名的人名翻譯仍然沿用至今。
2.英文名的翻譯方法。總的來說,對英文名的翻譯我們應采用音譯法,參照商務印書館編纂的《英語姓名譯名手冊》。此外,還應遵循以下幾個規(guī)則:
第一,個人名必須翻譯在前,姓和名用黑色實心點來區(qū)分。第二,一些西方名人如有中文名字,應直接引用。第三,將英文名翻譯成中文時,我們應該以統(tǒng)一的音譯法翻譯,引用一些已經(jīng)約定俗成的翻譯。盡管有些譯法并不嚴格遵循音譯法,但由于已經(jīng)被廣泛接受,故應該繼續(xù)沿用。
總之,名字是人類社會的獨特產(chǎn)物和人類文明的結晶。根據(jù)以上分析,我們可以看出,兩個文化中的姓氏和名字與人的日常生活中密切相關。所以他們有很多相似的起源。它們的差異是源于價值觀和生活方式的不同。正確使用姓名是對其所有者的尊敬。翻譯中要遵循信、達、切原則。同時還應遵循已被廣泛接受的規(guī)則,借鑒前人成果。唯此,我們才能在借鑒外來文化的同時輸出本民族的優(yōu)秀文化。
參考文獻:
[1]包惠南.文化語境與語言翻譯[M].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2001.
作者簡介:葉盛(1991.8-),男,漢族,吉林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2016級翻譯碩士專業(yè)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語筆譯。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