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文霖
摘要:小學作文教學之自然之道,指允許學生隨心所欲、無拘無束地寫作。自然之道即自主自我之道,自主指從自學到寫作,再到修改,皆由學生獨立思考,自主完成;自我則強調(diào)引導學生盡情地展現(xiàn)自我,挑戰(zhàn)自我,反省自我,超越自我。這兩者必須循序漸進,才有可能幫助學生在讀書、寫作的過程中,實現(xiàn)作文與做人的同步提高。筆者就小學作文教學的自然之道,結(jié)合平時的實踐與思考,談談自己粗淺的看法。
關鍵詞:自然之道;無拘無束;循序漸進;寫作自信心
作文是提高學生綜合能力之重要手段,也是語文教學的難點。長期以來,在小學作文課堂教學結(jié)構(gòu)上,形成了“教師命題、指導——學生獨立寫作——教師改評”的傳統(tǒng)訓練模式,這種訓練模式可能造成的后果是:①學生不會下筆,無話可說。這是因為學生的作文從來都是教師命題;②學生不會積累。這是因為學生作文的材料大多都是教師提示或準備的;③學生不會創(chuàng)新,文章千篇一律,缺少個性。這是因為教師有意或無意間設置的框架嚴重束縛了學生;④學生寫作不是表達自己對生活的體驗和感悟,而是為了“任務”和“分數(shù)”生搬硬套或隨意編造。這是因為教師忽視了引導學生進行多渠道的語言、素材的積累。
可見,這種傳統(tǒng)的寫作訓練模式已不適應新課改作文教學的要求,當然也更不適應素質(zhì)教育的要求,其弊端是顯而易見的。針對上述弊端,筆者在作文教學的實踐中,遵循新課標關于作文教學要求的新理念,大膽突破傳統(tǒng)模式,進行有益的探索和嘗試,初步形成了自己的作文教學思路,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一、 作文教學的目的與理念
我認為,小學生學習寫作的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學會自由地表達真情實感?!墩Z文課程標準》這樣闡述,寫作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認識世界、認識自我、進行創(chuàng)造性表述的過程。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要為學生的自由寫作提供有利的條件和廣闊的空間,減少對學生寫作的束縛,讓學生容易動筆,樂于表達,引導學生關注現(xiàn)實,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
幫助學生學會自由地表達真情實感,就是小學作文教學的自然之道。生活中有好壞、善惡、美丑,文章應是真實、藝術地再現(xiàn)生活。生活中的小事,無論好壞得失,皆可入文,寫出好事,自然大加贊賞;寫出壞事,自然循循善誘,悉心引導。
教師在作文教學中的作用是:教師是學生大膽創(chuàng)作的引導者、激勵者;是學生靈感的挖掘者。教師要學會真誠、滿懷激情地贊美學生的習作,這是學生獲得寫作自信心、寫作興趣的源泉。我通常這樣贊美學生:這篇文章富有詩情畫意,語句通順,真實有趣,過渡自然,引用恰當,書寫工整;你善于觀察,你心地善良,你勇于自我反省……我的贊美如天女散花,如和風細雨,幾乎沒有哪個學生不愿意為了聽到我的贊美而努力寫作的。于是,學生們的文章自然能越寫越好。
二、 作文教學的方法
小學生學習寫作的兩個階段:①自由寫作階段。無拘無束,無任何限制,目之所及,興之所至,沒有不能入文的。因為學生寫什么都可以,所以,學生寫起來便隨心所欲、天馬行空,這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自信心、寫作興趣;②逐漸規(guī)范的階段。寫作要求有明確的中心,圍繞中心選材,自擬提綱,講究謀篇布局。我一般在五年級下學期采用這個寫作策略,這要視學生的情況而定。
教無定法,因材施教。教授寫作方法,視學生情況而定,既因?qū)W生不同而異,也因不同的作文類型而采用不同的方法,我通常從這三個方面下功夫。
(一)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是培養(yǎng)學生寫作能力的有效方法
博覽群書,是培養(yǎng)學生寫作能力、思維的不二法門,同時,能培養(yǎng)學生“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批判精神,想要達到對知識的融會貫通、鑒賞運用的境界,非博覽群書不可。多讀好書,自然能融會貫通,運用自如,出口成章,下筆成文。我這樣給學生解讀“珍惜時間”:爭分奪秒地學習、運動、玩耍,戶外活動為最佳選擇,既有益健康,又開闊眼界,經(jīng)常旅游,游中觀察、思考,游中寫,何愁寫不出?何愁寫不好?“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米”是真實的生活體驗,它是文章中的內(nèi)容、本質(zhì);有了“米”,才能使他們的情感真實、自然、準確地流露出來,寫出理真、情切、意達的佳作。從學生練習寫作而言,學生應大膽、自信而又流暢地將自己對生活的感受傾訴于筆端,揮灑在紙上。在葉圣陶老先生看來,生活這一本原決定教師作文教學著眼點在擴大學生的生活積累,引導學生走充實生活之路,而不把教學導向放在語言、技法的傳授,更不該去刻意“做作”文章,玩弄文字游戲,讓學生寫出真實的內(nèi)心積累,打發(fā)合乎環(huán)境的情思,使生活的真實感受無窮無盡地流露出來,文章才能寫得正確、深切、澄清。學生要成為寫作的主人,“在形式上則要奪回被占的支配權(quán),要絕對自由地驅(qū)遣文辭”。學生只有親身體驗、觀察、思考生活,作文才有了源頭活水。熱愛生活,熱愛讀書,學生才能寫出好文章。學生要寫出好文章,離不開仔細觀察、反復思考、經(jīng)常練筆。寫日記最佳,隨心所欲,長短皆宜,好事、壞事不限,至少有三個好處:①宣泄情感,緩解壓力,有益身心健康;②日三省吾身,有利于品德修養(yǎng);③鍛煉思考、寫作的能力。習慣成自然,寫作如吃飯,成為需要,何難之有?
(二) 由易到難,培養(yǎng)寫作自信心
在教六年級上冊第8課《中華少年》時,我布置的習作是:①朗讀三遍;②仿寫其中一節(jié)。第二天上課,朗讀,初步感知大意后,小組內(nèi)交流仿寫的詩。學生幫我選出各組寫得最好的詩在班里交流。由于每個學生仿寫的小節(jié)不同,他們交流后,就能取長補短。在寫好一節(jié)詩的基礎上,鼓勵他們再寫四節(jié),這樣,有了寫一節(jié)詩的成功體驗,聽了別人朗讀的詩,自然也受些啟發(fā),再寫四節(jié),也就不是特別困難的事了。其中,陳麒安寫的《中華少年》,唐綺陽寫的《大自然——我的恩師》屬于上乘詩作。
(三) 文不厭改,把修改作文的權(quán)利還給學生
老師批改作文,僅評定等級,僅動用問號、插入號、省略號。面批后,讓學生自己修改。葉圣陶老先生說過:“修改文章的權(quán)利首先應屬于作者本人?!蔽覀兂艘匾晫W生作文的指導和批改外,不要忽視了指導學生自己修改作文這一重要環(huán)節(jié)。我們要認真上好作文講評課,讓學生在講評課上注意傾聽老師和同學們對作文優(yōu)缺點的評價,仔細閱讀自己的習作,全面理解教師批改的意圖,找出自己習作中存在的不足,再對自己的習作認真修改。
在作文批改與評價中,要讓學生從習作的被動地位轉(zhuǎn)向主動地位,努力讓學生從習作實踐中去體會文章寫好以后要認真修改的道理,讓學生在修改的過程中看到經(jīng)自己修改過的作文比原來更流暢了、更有文采了,從而產(chǎn)生一種成功的喜悅,以增強學生對寫好作文的自信心,提高寫作的興趣,進一步養(yǎng)成認真寫作、認真修改的良好習慣,從而不斷提高作文水平,最終使學生成為寫作的真正主人。
三、 作文教學的流程
習作自學→老師批改→學生交流、教師點撥→學生寫作→教師批改→面批→學生自主修改→學生互相修改、寫點評→課堂交流(朗讀精彩文段或全文)→生評、師評(贊賞、提出修改建議)→師生總結(jié)寫作經(jīng)驗、技巧。
附:
習作自學:
(1)讀題、審題(標出關鍵詞)。
(2)閱讀相關文章,摘抄擬用的詞語、名句。(設計意圖:閱讀相關文章,有利于學生自主學習寫作方法并學以致用)。
(3)根據(jù)文章立意,自擬題目。
(4)列提綱。
(5)根據(jù)文章立意,就文章的核心內(nèi)容寫一段話。(設計意圖:降低難度,誰都能寫,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自信心。)
動筆寫作之前,學生就有了自主學習、自主思考的過程,課堂上,老師點撥起來,自然輕松、有效,有四兩撥千斤之感。每人一種構(gòu)思,全班就有幾十種構(gòu)思,小組內(nèi)交流、提煉后,在班內(nèi)交流,能呈現(xiàn)更高層次的思考精華,供同學們相互學習,取長補短,有利于點燃學生智慧的火花。
四、 解讀作文教學的設計意圖
(一) 面批
學生與老師近距離接觸,傾聽老師關于作文優(yōu)缺點的具體指點,格外清晰,有利于教師借助語言、眼神的能量,給予學生指點、激勵。面批意見一定要中肯、簡潔、有鼓舞性。
(二) 學生自主修改、互改互評
這是讓學生自主思考,自我完善的過程。老師只指引方向,具體細節(jié)只有學生體驗過,只能依靠學生再次去回味、思考、修改。每修改成功一篇文章,學生學到的不僅是修改習作的能力,更增添了一份寫作自信心、學習的抗挫能力。學生之間互相修改、點評文章,是為了讓學生盡可能多地認真閱讀同學的文章,點評文章也是一個培養(yǎng)交往能力的過程,學生能從中學會既指出不足,又措辭委婉,維護同學的自尊。文章無論優(yōu)劣,都閱讀、點評,自然會有所比較,有所思考,揚長避短,一言以蔽之,互改互評的目的在于為學生提供一個互相學習、互相贊賞的平臺。這樣,寫一篇文章,學生從自學、審題、構(gòu)思、面批、修改到互改互評中獲得各種信息、寫作體驗,即使仍未能修改成一篇自己滿意的優(yōu)秀作文,但學生自始至終最大限度地參與其中,他的學習自主性得以發(fā)揮,他有機會面對、挑戰(zhàn)自我,他的寫作水平、思想境界自然能逐步提高。
(三) 課堂交流
新課標明確指出,學生要“對寫話有興趣”,要“樂于書面表達,增強習作的自信心”,要“愿意將自己的習作讀給他人聽,與他人分享習作的快樂”。選兩三篇最優(yōu)秀的文章,請學生上講臺朗讀全文,其他學生傾聽并點評。其他學生在座位上朗讀精彩文段并請同學點評。這是一個把寫作教學推向高潮的重要階段,要讓學生充分展示自己的風采。最優(yōu)秀的文章獲得在講臺上朗讀的資格,學生們都引以為豪,并以此為奮斗目標。學生在傾聽、互相鼓勵、互相欣賞的同時,心中悄悄地埋下了一顆種子:某某同學寫得真好,今晚我要寫一篇超越他的文章。這樣,在發(fā)言、傾聽的同時,既培養(yǎng)了學生的寫作自信心、寫作興趣,又達到了引導學生見賢思齊的目的。
學生在自主觀察、自主思考、自我體驗的過程中寫作,在傾聽、點評同學的文章中,在反省自我、挑戰(zhàn)自我的過程中逐漸成長,做人與作文的素質(zhì)獲得同步提升,便是小學作文教學的自然之道。唯遵循學生學習、成長的自然之道,我們才有可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教育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小學語文課程標準》.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7.
[2]王興根.《讓學生在活動中學寫作文》.《中小學作文網(wǎng)》,2002,6.
[3]《從作文選題看作文教學改革》.《光明日報》,1999年12月22日.
[4]葉圣陶.《作文論》.商務印書館,1924.
[5]《葉圣陶語文教育論集》(上、下冊).教育科學出版社,1980年8月版.
[6]李睛茱.《努力學習葉圣陶語文教學文道統(tǒng)一的教育思想》.《語文教學資源網(wǎng)》,20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