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濤
【摘 要】文言文在現(xiàn)行初中語文教材中的占有不少的篇幅,學習文言文是了解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途徑,是提升語文素養(yǎng)的重要手段,是培養(yǎng)中學生文學氣質(zhì)的重要方法。增強文言文學習的趣味性可以激發(fā)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致,養(yǎng)成愛上文言文課的好習慣。
【關鍵詞】文言文;趣味性
文言文在初中語文課文中占有重要地位,每本書上基本上有幾篇文言文。內(nèi)容涉及內(nèi)容豐富,展現(xiàn)了我國古代文明和歷史文化。學習文言文可以了解我國傳統(tǒng)文化、提升語文素養(yǎng),培養(yǎng)文學氣質(zhì)。然而實際教學過程中很多學生不喜歡上文言文課,一是由于文言文與現(xiàn)今的白話文相比,語言深奧難懂,表情達意委婉,學生理解起來比較吃力,覺得文言文難,產(chǎn)生了畏難心理。二是一些老師的上課方式古板,缺乏激情,講解文言文基本上就是對著書本翻譯,毫無新意。學生覺得乏悶,提不起精神,產(chǎn)生反感心理。這兩種現(xiàn)象的產(chǎn)生均對學生文言文的學習產(chǎn)生阻礙,影響了文言文的課堂效率。為了避免這些現(xiàn)象的發(fā)生,激發(fā)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筆者總結(jié)了一些簡單實用的教學方法與各位同仁分享。
一、設計生動有趣的導入
課堂導入生動有趣可以決定整節(jié)課的基調(diào),如果老師采用的導入方法較為新鮮,則可以勾起學生的興趣,使學生開開心心地進入學習狀態(tài)。接下來的課堂學習中學生的學習興致也較為高漲,學習效率自然較高,因此老師需要精心設計課堂導入環(huán)節(jié),開啟文言文學習的大門。比如學習《核舟記》一文時,筆者設計了這樣的導語:中國古代能工巧匠不勝枚舉,雕刻是其中一門常見的手藝。大家常見的雕刻都有哪些?學生答:石刻,木刻,玉雕……大家見過米粒上,頭發(fā)絲上,甲骨上甚至是桃核上的雕刻嗎?下面給學生播放幾張米粒上刻字、頭發(fā)絲上刻字和桃核上刻畫的圖片,讓學生感受微型雕刻的藝術之美。這樣一來便吸引學生的興趣,引起學生的熱議,活躍了班級氣氛,這時教師可以話鋒一轉(zhuǎn),切到本節(jié)課要講的 “核舟”上來,一起去感受“核舟”設計之巧妙,想象這件藝術品的巧奪天工之美。巧妙地設計課堂導入可以自然過渡到教學內(nèi)容中來,老師要充分利用這個技巧,提高文言文課堂的趣味性。
二、構建巧妙適宜的提問
課堂提問可以促進學生思考能力的提高,是“學講方式”課堂要求的師生互動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教師提出的問題要多聯(lián)系生活實際、多和學生熟悉的事物相關聯(lián)。這樣可以激發(fā)學生回答問題的欲望,讓學生有話可說。如果問題過于古板、難度系數(shù)過大,則不宜提出,因為這類問題不能讓學生開口說話,反而讓學生產(chǎn)生回避的態(tài)度,不樂意回答老師的問題。比如學習《愛蓮說》一文時,為了促進學生對于幾種花的理解,我設計了幾個問題:1.從哪篇課文里我們學習到陶淵明喜愛菊花的?2.《花開富貴》這幅畫大家見過嗎?里面是什么花呀?因為學生對這兩個問題比較熟悉,很好回答,由“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看出陶淵明對菊花的喜愛,對隱居生活的安然自得?!痘ㄩ_富貴》畫的是牡丹,牡丹是富貴的象征,備受大家的喜愛。這樣一來為下面詮釋全文奠定了基礎,通過“菊”和“牡丹”的對比,學生更能深入理解“蓮”的特點。便于學生在對比中讀懂蓮的高潔脫俗、正直純真的品格。進而輕松理解全文要表達的主旨:體現(xiàn)了作者對貪慕富貴的鄙棄,對“出淤泥而不染”的品質(zhì)推崇,不愿與世人同流合污的情操贊美。這兩個問題恰到好處,促進課堂教學更好地進展。
三、組織高效自主的合作
小組合作交流是“學講方式”要求下常見的教學方法。老師將班級按照學生成績及興趣愛好分成若干小組,小組成員之間可以就某問題一起討論交流交換意見,這種方式可以體現(xiàn)學生的自主性、自覺性。一改往日被動地接受老師的講解,變成學生自主思考,共同討論來解決學習中的困難,老師只是學生自主學習和討論交流時的組織者和引導者,教師要走進學生中間,參與每個小組的談論情況,給與適當指導。比如講授《狼》一課時,筆者并沒有按照傳統(tǒng),逐字逐句的翻譯給大家。而是將翻譯任務交給了小組,每小組翻譯一段,由老師隨機分配。接著給學生幾分鐘時間,結(jié)合自己的預習情況,思考下怎么翻譯,并且將自己不會的地方和小組其他成員一起討論交換意見。下面的翻譯進行就比較順利,學生注意力比較集中,因為他們知道下一個叫起來的說不定就是自己,一定要為小組爭光。小組合作的效果比老師翻譯效果更好,因為激發(fā)了學生自主思考的能力,老師把學習主體的位置還給學生,發(fā)揮好引導的作用,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創(chuàng)設形象逼真的情境
創(chuàng)設與文本相似的意境可以輕松的把學生帶進課文學習中,同時能產(chǎn)生更為深刻的感受。由于多媒體技術的發(fā)展,現(xiàn)代化教具的使用,使得學生上課時能有更豐富的環(huán)境和氛圍,與以往的課堂相比,趣味性增添不少。比如學習《桃花源記》時,文中描述的世外桃源具體什么樣子學生也無法想像。筆者下載了幾張?zhí)覉@的圖片,圖片上桃花看似汪洋似海,看不到盡頭。一葉小舟泛在桃花從中的溪流里,看不到打魚人,卻能看到船槳處散開的漣漪。圖片意境優(yōu)美,可以幫助學生更好的想象桃花源的樣子,也能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還有學習《蜀道難》時,可以花時間找了幾幅進入川蜀之地路途險峻的圖片,幫助生長在平原地帶的學生更好地理解“蜀道有多難”,進而也能更好的理解李白口中“蜀道難,難于上青天”的感覺。這些體會不是老師用語言能表述出來的。創(chuàng)設這樣的意境,可以促進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形成更為深刻的印象,幫助學生更喜歡學習文言文。
綜合來看,雖然文言文較其他文體略顯枯燥,學生缺乏學習的積極性,但是老師通過精心的安排,在課堂導入,問題設置,小組合作及創(chuàng)設情境方面多加努力,不但可以讓學生愛上文言文課,還可以幫助學生拓寬對語文知識的學習,增加對我國古代文化的理解,讓學生體會文言文的深刻內(nèi)涵,感悟中國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
參考文獻
[1]朱慕菊.《走進新課程——與課程實施者對話》.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年.
[2]吳夏莉,鄭東輝.課堂反饋有效性的探討——以小學語文為例[J].當代教育科學,2014,10(08):46-4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