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元姝
【摘 要】群文拓展學生視野,讓課堂教學變得高效. 群文閱讀將學生從單篇所帶來的機構束縛中解放出來,給學生提供了從不同角度看待同一個問題的機會,能夠讓學生以更開闊的視野、更活躍的思維來提出自己的看法,尤其是不同的看法。
【關鍵詞】群文閱讀;全民閱讀;核心素養(yǎng);師生學習合作
群文閱讀悄然興起,在重慶舉辦的“第六屆兒童閱讀與語文創(chuàng)意教學觀摩研討活動暨全國第四屆小學群文閱讀現(xiàn)場課大賽。”一場場專題報告,一堂堂觀摩課、參賽課,在我面前打開了一個閱讀的嶄新天地。
一、群文拓展閱讀視野
閱讀意味著改變。閱讀力即國力。國家綜合國力競爭的實施是人力資本的競爭。正如李克強總理所強調的書籍和閱讀是人類文明傳承的主要載體,全民閱讀是社會進步、文明程度提高十分重要的標志。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1995年將每年的4月23日確定為“世界讀書日”;20世紀70年代,美國就開始了國民閱讀運動;英國實施“閱讀起跑計劃”,日本、韓國也先后用法律法規(guī)推動國民閱讀活動的實施。近年,我國開始重視公民閱讀素養(yǎng)的提高,2014年《政府工作報告》進一步“倡導全民閱讀”。我們強調閱讀的重要性,督促孩子不斷地閱讀,但是卻忽視了引導孩子如何閱讀,忽視了如何為孩子打造良好的閱讀環(huán)境,忽視了課堂教學對于孩子閱讀的重要作用,忽視了讓孩子通過閱讀而愛上閱讀的初衷,使得孩子離我們期望的閱讀越來越遠。這兩年,群文閱讀在我們身邊悄然出現(xiàn),我們學校語文教研活動也開展了群文閱讀課內課外結合模式的初步探索,但事實上,我們對群文閱讀還不夠真正了解,這一次,讓我近距離走近了群文閱讀。在多個文本、同一個議題或幾個議題教學的方向引導下,倡導學生閱讀,并在閱讀中推理出自己的觀點,進而提升閱讀力和思考力。是一種全新的語文課堂教學實踐活動,它最大的意義就在于可以把語文知識和人文精神轉化為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同時提升教師的專業(yè)思想和專業(yè)能力。而本屆的“群文閱讀教學觀摩活動”,把主題定為“群文閱讀:提升學生核心素養(yǎng)”。一方面,群文閱讀強調多讀,補充閱讀量的不足,增加孩子對世界的認知;另一方面,群文閱讀強調會讀,在多篇文章的對比性或聯(lián)接性閱讀中,培養(yǎng)學生的理性思維和探索精神。閱讀帶給學生的發(fā)展是多方面的。群文閱讀對發(fā)展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二、探索群文有效課堂模式
活動現(xiàn)場,來自全國各地的知名青年教師為大家?guī)硪惶锰门c眾不同的閱讀課。一堂課就講了四至七篇文章,與傳統(tǒng)課堂中一篇文章講幾節(jié)課截然不同。如:四川省成都市龍江路小學的吳讓潔老師帶來《鼠“眉”鼠“眼”》這堂展示課時,一堂課引導學生閱讀了《鼠》、《鼠的象征意義》、《老鼠嫁女》、《米老鼠的誕生》、《鼠膽大》、《永某氏之鼠》、《鼠為首》七篇文章。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都圍繞教師的問題細細地、靜靜地品讀。孩子們在忙碌著看書、思考、陳述、傾聽。這堂課氣氛熱烈,學生積極參與,與我們傳統(tǒng)的參賽課大不一樣,但這的的確確是一節(jié)閱讀課,一節(jié)真正讓學生學習閱讀的閱讀課。這無疑打破了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實現(xiàn)了教師閱讀與兒童閱讀的合作與對話,形成了師生學習合作共同體。
群文閱讀理念的提出,讓我們看到了兒童閱讀的希望之光,用這樣一種全新的思想來打造閱讀課堂,將是一件特別美妙的事情。而群文閱讀的文本來源卻跳出了教材的束縛,它既可以教材為基礎進行補充,也可完全出于教學者的精心選擇。
群文閱讀的出現(xiàn),賦予了我們普通一線教師“編者”的身份,讓我們擁有了“選擇”的自由和責任,教師研究群文閱讀,可以在一定的范圍內,以自己對語文的認識與理解,組合起一定數(shù)量的群文,實踐自己心目中理想的語文課堂。就如,我校自己就每個年級編寫了群文閱讀文本。今后,我們還將不斷充實文本,深掘文本,讓群文閱讀枝繁葉茂。
三、群文教學中的思考
與單篇閱讀相比,群文閱讀能夠更好地提升學生的高階思維能力。中小學階段的閱讀對于人的閱讀能力的形成來說是至關重要的。而閱讀與一個人的精神發(fā)育緊密相關,沒有閱讀就不會有個體心靈的成長,就不會有人精神的發(fā)育。不管用什么樣的方式來閱讀,我們老師都應該從學生的立場出發(fā),引導學生學會閱讀,不止閱讀文章,更是閱讀生活,提升學生的高階思維。每個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但我們通過閱讀可以感受更多人的生命。比如,學生讀《秋天的懷念》,可以了解殘疾人的生活體驗,讀《三個和尚》,學會要團結合作,有責任感和義務,讀《裝在信封里的小太陽》,學會怎么面對別人的錯誤,他們可以有也應該有自己的認識和看法。群文閱讀將學生從單篇所帶來的機構束縛中解放出來,給學生提供了從不同角度看待同一個問題的機會,能夠讓學生以更開闊的視野、更活躍的思維來提出自己的看法,尤其是不同的看法。當他們面對生活時可以運用閱讀時所學到的做出自己的選擇,而不是由我們老師、家長來決定他們的想法和行為,甚至代替孩子作出選擇,哪怕他們的選擇不夠完美,可能他會走一段彎路,但他收獲了快樂,誰能否認,彎路也是一筆財富呢?誰能說彎路上就沒有讓人期許的風景呢?臺灣林文寶教授對閱讀的獨到詮釋:閱讀的本質是一種互動,一種休閑和游戲,是一種盲人摸象式的探索與嘗試,更是一種終生的本能行為或閱讀習慣。細細思考林教授這段感言,我們不難得出,兒童的閱讀,其關鍵在于有協(xié)助能力的大人。兒童閱讀習慣的養(yǎng)成,閱讀方法的嫻熟,閱讀時間的把握,要靠“大人”來引領。我們老師在學生的語文課外閱讀指導中,就要組織多種活動,讓學生充分釋放自己的閱讀積累,展示自己的閱讀收獲,感受到課外閱讀給自己帶來的成就與快樂,從而形成和諧、合作的課外閱讀氛圍。我校每個班級都有自己的書屋一角,孩子們休息時間就自主看書,我從一年級就每個星期打印一首詩要求孩子背誦,每天布置孩子看一個小故事和家長分享,這樣逐步實現(xiàn)學生的閱讀積累,發(fā)展語文素養(yǎng)。
群文閱讀就是追求讀書,讀好書,群文閱讀是閱讀教學的補充,不是閱讀教學的顛覆,堅持閱讀,我們一直在路上。只要對孩子有益,我們就樂此不疲。我相信,只要喜歡孩子,喜歡上課,就能做好群文閱讀。堅持閱讀,一定會讓我們的語文教學春色滿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