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慧
(商丘市第三人民醫(yī)院檢驗科,河南商丘 476000)
臨床血液生化檢驗標本分析過程中影響檢驗結果準確性的因素分析
劉慧
(商丘市第三人民醫(yī)院檢驗科,河南商丘 476000)
目的探究臨床血液生化檢驗標本分析過程中影響檢驗結果準確性的因素。方法選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150例患者靜脈血標本作研究對象進行分析,采用血液分析儀對相關生化指標予以檢測,分析比較采血部位、采血時間及送檢時間等對檢驗結果準確性的影響。結果同側采血檢驗者血糖、鈉,相較于異側采血者顯著偏高,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上午檢驗者膽固醇、血糖高于其他時間檢驗者,甘油三酯水平以其他時間檢測者高,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臨床血液生化檢驗標本檢驗結果準確性受采血部位、采血時間以及送檢時間相關,臨床需對該因素進行控制,從而提高檢驗精確性,進而為臨床醫(yī)生治療提供參考依據(jù)。
血液;生化檢驗;標本;影響因素
血液生化檢驗屬于臨床疾病診治與療效判定一重要依據(jù),血標本為臨床檢驗工作中應用頻率最高生物體液,準確有效的血檢可為臨床醫(yī)生治療方案的制定提供科學合理參考依據(jù),從而促進患者療效與預后提升[1,2]。為明確影響檢驗結果的因素,我院針對性選取150例患者血標本予以分析。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150例患者靜脈血標本作研究對象進行分析,其中男女比例90:60,年齡25歲-71歲,平均(45.37±10.23)歲;體重50 kg-80 kg,平均(57.68±2.31)kg。
1.2 治療方法 所有入組對象均采集5 mL肘靜脈血,75例于晨間空腹狀態(tài)下抽取,選取輸液另一側采集血標本;另75例于其他時間采集,選取輸液同側;將血標本置于玻璃管中進行反復洗滌,然后置于抗凝管中備用;應用專用血液檢測儀器設備對相關指標進行測定,嚴格無菌原則以及操作流程,對檢驗結果進行分析。
1.3 統(tǒng)計學方法 本研究數(shù)據(jù)均以SPSS 17.0統(tǒng)計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數(shù)資料采用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均數(shù)±標準差(Mean±SD)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比較不同采血部位對標本檢驗結果影響 輸液同側采血者血糖(5.12±1.18)mmol/L,鈉(162.01±69.79)mmol/L;異側采血者血糖與鈉水平分別為(3.94±1.06)mmol/L、(138.07±31.63)mmol/L;同側采血檢驗者血糖、鈉水平相較于異側采血者顯著高,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2 比較不同采血時間對標本檢驗結果影響 上午檢驗者膽固醇、血糖水平高于其他時間檢驗者,甘油三酯水平以其他時間檢測者高,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3 比較不同送檢時間對標本檢驗結果影響 標準送檢標本各項生化指標水平與1 h后送檢標本均具顯著高度差,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臨床進行血液生化檢測時,其標本檢驗結果的精確性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從而導致臨床醫(yī)生對患者病情或治療效果評估不準確,進而影響患者病情恢復[3]。本次研究中,輸液同側采血者血糖;異側采血者血糖與鈉水平分別;同側采血檢驗者血糖、鈉水平相較于異側采血者顯著高;上午檢驗者膽固醇、血糖水平高于其他時間檢驗者,甘油三酯水平以其他時間檢測者高;標準送檢標本各項生化指標水平與1 h后送檢標本均具顯著高度差,差異比較具統(tǒng)計學上的意義;提示血液生化檢驗過程,采血、送檢時間以及采血部位等均對生化指標產(chǎn)生影響,臨床需對其進行相應干預,促進精確度提升。首先,血標本采集者應具有良好專業(yè)技術能力,可依據(jù)規(guī)范實行標本采集,而部分采血者由于經(jīng)驗不足,易造成采血定位不準確,進而造成凝血、溶血現(xiàn)象,使得采血難度升高,影響標本檢驗結果。其次,采血時間將對血標本檢驗結果產(chǎn)生影響。一般而言,晨起空腹6點-12點之間采血最為適宜,若超出這一時段,人體某些成分下降,而代謝產(chǎn)物隨之升高;并且,當人體空腹16 h以上,其體內(nèi)轉鐵蛋白、血清蛋白等含量將降低,膽紅素將升高,從而造成血標本檢驗結果受影響[4]。另外,采血部位需選取肘正中靜脈,可防止出現(xiàn)血量不足情況,且抽血后止血帶應用亦十分重要。
表1 不同采血時間對標本檢驗結果影響(Mean±SD, mmol/L)
表2 不同送檢時間對標本檢驗結果影響(Mean±SD, U/L)
在正常狀況下,應用止血帶壓迫止血應在1 min及以內(nèi),若超過1 min,將導致大靜脈血流受阻,從而引起毛細血管內(nèi)壓升高,造成較小相對分子量物質(zhì)進入組織液,進而引起血標本不純,造成檢驗結果精確度降低。然后,對于抗凝劑與血量比例應予以嚴格控制。在將血標本送檢前,需于標本內(nèi)置入一定抗凝劑用以避免血液凝結,但對于不同血標本,其抗凝劑用量不同,需對血量、抗凝劑比例進行嚴格控制,從而保證檢驗準確性[5]。
綜上所述,生化檢驗結果將受血標本采集部位、送檢時間、采集時間等的影響,需對其進行重視,規(guī)范操作,從而促進準確性進一步提高,具一定臨床應用與研究價值。
[1] 關玲英. 冷凝集素綜合征患者血常規(guī)檢查的影響因素與對策[J]. 國際檢驗醫(yī)學雜志, 2014, 35(23): 3266-3267.
[2] 黎莉. 血液標本采集相關因素對生化檢驗結果的影響[J]. 臨床合理用藥雜志, 2014, 7(10): 17-18.
[3] 姚孝明. 血液生化檢驗標本分析對檢驗結果的影響[J]. 醫(yī)學理論與實踐, 2014, 27(2): 243, 235.
[4] 劉宇. 臨床血液檢驗標本分析過程中影響檢驗結果準確性的因素[J]. 當代醫(yī)學, 2016, 22(11): 87-88.
[5] 劉鳳玲, 沈容華, 董蘭梅. 血液標本采集方式等因素對生化檢驗結果的影響分析[J]. 轉化醫(yī)學電子雜志, 2016, 3(11):6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