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臻,褚良棟
(1.北京石油化工學院體育部,北京 102600;2.北京實美職業(yè)學校,北京 100120)
多元教學法在高校乒乓球課中的應用研究
趙 臻1,褚良棟2
(1.北京石油化工學院體育部,北京 102600;2.北京實美職業(yè)學校,北京 100120)
本文根據(jù)學生的認知過程、動作教學特點、技術水平的個體差異及班級教學的特點等,將掌握學習法、多媒體教學法、合作學習法、差異教學法等學習方法靈活運用到兵兵球教學中,形成了多元化的教學法。通過實驗班與對照班的學生在基本技術、知識測試、學習動機、學習興趣和教學效果等方面的比較分析,并得出結論:多元教學法在乒乓球教學中的應用,不但使學生的乒乓球技術有了明顯的提高,而且在調動學生積極性和培養(yǎng)學生健康心理、競爭意識及團隊協(xié)作方面也有著明顯的優(yōu)勢。
乒乓球;多元教學法;健康心理
在知識經濟和教育改革快速發(fā)展的時代背景下,學校體育課程和別的學科課程一樣,教學理念和課程的設置目標及其模式都面臨著新的發(fā)展,不斷迎接改革任務的沖擊。體育教學逐步呈現(xiàn)“人性化、智能化、多元化”等特點。體育的多元化教學是促進教學目標實現(xiàn)和學科建設的重要手段,多元智能理論為多元化教學提供了理論依據(jù)。在兵兵球教學中,充分把握學生的自身特點,關注學生個性發(fā)展和個體潛能,在教學中合理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和手段,把各種教學法應用到教學的各個階段,使學生在學習專業(yè)技能的同時培養(yǎng)出健全的人格。高校的乒乓球課有著多年的歷史,雖然歷經改革,但是任然存在著“兩頭粗,中間細”的現(xiàn)狀,也就是開始是因為感興趣積極性很高,中間過多分解、重復的技術動作練習使學生開始感覺枯燥乏味,最后為了應付考試又開始被動練習。結合這一現(xiàn)狀,本文采用多元教學法,以學生掌握技術、技能為基本出發(fā)點,強調以學生為主體,發(fā)展學生全面的綜合素質。在教學形式上,學生和教師的角色相互作用,二者的角色在不斷的發(fā)生變化,學生不僅是學習技術的參與者,而且是學習技術的組織者,從不同的角度使學生深入理解學習的內容。在教學方法上采用多種方法靈活運用,使之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在教學原則上運用因材施教與循序漸進的教學原則,擴展學生學習的主動意識;在教學手段上使用多媒體技術,生動形象地反映技術動作的練習過程;在教學評價上教師根據(jù)學生原有的技術水平,制定學習目標和建立多種教學評價機制。
本文以多元教學法在高校乒乓球課中的運用為研究對象。(圖1)
圖1 多元教學法在乒乓球課中的執(zhí)行過程
1.2.1 實驗對照法 隨機抽取北京石油化工學院2015級4個乒乓球課教學班,安排2個實驗班,2個對照班,其中實驗班52人,對照班52人,共104名學生,平均每班26人,14張乒乓球桌。學時數(shù)均為64學時/學年。每組實驗班和對照班均由同一名教師完成64學時的教學,實驗前對所有學生在身體素質和乒乓球技能方面進行初測,均達到t檢驗,結果P>0.05,保證實驗結果的有效性。實驗班采用多元教學法進行乒乓球教學與對照班采用傳統(tǒng)教學法進行乒乓球教學的結果進行比較和分析。(表1)
表1 多元教學法和傳統(tǒng)教學法課程設置對照表
1.2.2 文獻資料法 通過中國知網(wǎng)、中國期刊網(wǎng)等資料庫中,查閱和收集大量國內外有關乒乓球教學和多元教學法的文獻資料,為實驗提供堅實的理論依據(jù)。
1.2.3 專家訪談法 通過電話和走訪的形式就有關多元教學法在乒乓球教學中的可行性和教學設計等問題咨詢相關專家學者。
1.2.4 問卷調查法 (1)問卷設計。針對實驗后學生在對乒乓球運動認知能力、學習收獲和社會適應性等方面反復咨詢有關乒乓球教學方面的一線教師、專家,并作出修改,設計出《乒乓球選項課課后學生認知情況調查問卷》。(2)問卷的發(fā)放與回收。對104名實驗對象在最后一次課發(fā)放《乒乓球選項課課后學生認知情況調查問卷》,并當堂收回,總共發(fā)放問卷104份,有效問卷回收104份,回收率為100%。(3)問卷的有效性。為了保證問卷的有效性,在實驗前后均采用重測法進行檢驗,相關系數(shù)為P<0.05。
1.2.5 數(shù)理統(tǒng)計法 把問卷調查和實驗結果根據(jù)研究的目的和內容,用SPSSV19.0統(tǒng)計軟件和Eexcel 2013分別進行計算、統(tǒng)計和分析處理,最后制成論文所需的圖表。
1.2.6 邏輯分析法 通過對實驗和調查結果的統(tǒng)計,對不同現(xiàn)狀與事實運用分析、綜合、比較、歸納、演繹等邏輯方法,并結合多種學科理論對統(tǒng)計數(shù)據(jù)進行探討和概括,總結其中的規(guī)律。
按照傳統(tǒng)乒乓球教學的技術考核標準對實驗班和對照班考核,2項技術考核的滿分均為30分,其中左推右攻數(shù)量分為20分,要求20個回合,技評分為10分。拉弧圈球數(shù)量分為20分,要求發(fā)下旋球后強拉5個弧圈球,技評為10分。結果顯示,2項技術考核明顯高于對照班。對照班學生大部分時間用于技術動作的學習,學習方法枯燥單一,缺少實戰(zhàn),積極性不高。實驗班的學生各自目標明確,實戰(zhàn)較多,心理素質有了明顯的提高,再加上小組互動的原因,很多同學課后還能繼續(xù)提高,技術動作進步明顯。
班級聯(lián)賽中實驗班在比賽用時上都明顯優(yōu)于對照班,這說明實驗班的學生技術水平更相近,來回球多,比賽更精彩激烈。而對照班在教學中過多注重單項技術的學習,忽略了技術的整體性,各項技術的疊加不等于戰(zhàn)術進攻,所以學生不能夠將所學的技術很好地運用到比賽中,沒有戰(zhàn)術配合,回合少,缺乏精彩性。
從調查數(shù)據(jù)可以看出,實驗班的學生在基本技術、競賽規(guī)則、身體素質、運動能力、喜歡程度、繼續(xù)參與方面的滿意度遠遠高于對照班。對照班的教學注重技術動作的學習,因此學生普遍對基本技術的掌握都很滿意,但是單純的技術學習過于枯燥,脫離了運動本身的游戲性,趣味性,無法吸引學生的主動性和持久性。實驗班以小組為單位,教師在整個教學的過程中更注重引導、組織、管理。各組學生在組長的帶領下自主練習—鞏固—實戰(zhàn)—總結—提高,班級聯(lián)賽中學生們輪流扮演教練、裁判、運動員的身份,在實踐當中真正感受著乒乓球運動的文化、規(guī)則,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據(jù)實驗結果顯示,實驗班學生在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性方面明顯高于對照班。運動項目本身就是通過競賽來鍛煉參與者的社會適應性,體現(xiàn)自身的體育功能,這也是大學體育實現(xiàn)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是大學體育真正賦予學生的價值所在。
3.1 多元教學法運用于高校乒乓球課的教學,有利于學生對技術動作的掌握和運用。
3.2 多元教學法運用于高校乒乓球課的教學,有利于學生技戰(zhàn)術配合的掌握和運用。
3.3 多元教學法運用于高校乒乓球課的教學,不但有利于學生運動能力的提高,而且在培養(yǎng)和保持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方面也有明顯的優(yōu)勢,可以真正地使學生感受到乒乓球運動的魅力,為樹立終身體育意識奠定基礎。
3.4 多元教學法運用于高校乒乓球課的教學,可以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健康心理、競爭意識及團隊協(xié)作能力,拓展學生的社會適應性,突出大學體育素質教育的特點。
3.5 多元教學法運用于高校乒乓球課的過程中,體育教師的把控是個難點和重點,要根據(jù)學生的體育基礎對各個階段、各個小組及比賽程度進行合理的布控,尤其是組外階段(實踐提高階段)的比賽是有針對性的技術練習比賽,要區(qū)別于最后的班級聯(lián)賽。
[1] 李爽,陳麗.“多元教學法”的教學原理與實踐指南[M].北京: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出版社,2011.
[2] 毛振明.體育教學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3] 祝芳.以“方法”為內容進行教學的含義及策略分析[J].體育教學,2013(8):29-31.
G846
A
1674-151X(2017)20-048-03
10.3969/j.issn.1674-151x.2017.20.024
投稿日期:2017-08-18
趙臻(1980—),講師,本科。研究方向:體育教學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