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珺萌
雜志越來越不好做了。
移動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留給報刊書本的空間越來越狹窄??煜窌r代,留給長篇文字的時間越來越稀缺。早在2009年,摩根士丹利一位15歲的實習生就發(fā)布報告稱“年輕人正在更多地使用Facebook”,“印刷媒體在年輕人中正在被邊緣化”。
“真的有人看嗎?哪怕我們所有的趨勢判斷都正確,哪怕我們將每個人物都描繪得充滿故事性?”我曾經(jīng)這樣問石老師(熟悉雜志的都知道他是誰)。
他輕輕一笑,轉(zhuǎn)過了身,說了一句什么我沒有聽清。
前幾天,編輯部正在開選題會。突然我的手機亮起,幾條對話框同時浮現(xiàn),都是同一個內(nèi)容:“騰訊正式代理吃雞!已獲得《絕地求生》國服代理權(quán)”。我打斷會議,大聲念出這條消息,大家也紛紛拿起手機。
“我老爹居然還給我發(fā)了這條新聞?!?/p>
“我也是!我媽剛剛也給我發(fā)了!”
對話的是編輯部最年長和最年輕的兩個人,兩人之間年齡差有7歲,這也是編輯部里文字功底最好的兩個人。前者的父親前半生至少寫了500萬字,后者的母親是一位高中語文老師。
同樣也是這兩個人。后者整個10月沒有幾天出現(xiàn)在辦公室里,而是跟隨整個《英雄聯(lián)盟》S系列賽跑了四個城市,帶回至少5位有代表性的粉絲的深度挖掘式采訪——我不知道她到底采訪了多少人,才能選出這最具代表性的5位,然后回來溝通好需求刷夜趕出了人生中的第一篇稚嫩的特稿;前者則在會議室花了2個小時將幾位受訪者的所有細節(jié)列出來并一一篩選,逐個穿聯(lián),之后再將這一黑板細節(jié)作為特稿案例重新呈現(xiàn)給編輯部全體成員,經(jīng)過燒腦的一下午之后饑腸轆轆地登上南下的列車。
再往前,還是這兩個人。后者作為記者,在一個冷風瑟瑟的下午到一個室內(nèi)保暖并不算好的咖啡廳里,采訪比她足足年長一輪的CS女選手VC,近3個小時侃侃而談讓她點好的熱美式直到冰涼也沒喝掉幾口,留給這篇文章兩頁的空間被她努力爭取到了四頁;前者作為牽線人同行,連手機也被征用去錄音的他只好完全拋開未完成的項目方案和幾篇沒審的稿子,在一旁觀察著充滿儀式感和時代感的兩代電競女性“歷史性會晤”,采訪結(jié)束后在晚高峰的北二環(huán)上完成了對這次“會晤”的記錄,奔向一位來訪客戶的飯局。
然后,依然是這兩個人。前者在當天上午的選題會結(jié)束后,一個小時之內(nèi)寫完對“騰訊代理吃雞”事件的快評并找好圖排好了要發(fā)布的微信,對我說“今天就發(fā)這一條吧”,又過了一個小時舉著月度新高的閱讀量過來對我說“還是快評受歡迎”;后者在生日的當天寫了一篇文章,從母親不理解她拒絕研究生offer選擇做電競編輯,寫到母親開始看她登在雜志上的文章和看她打《王者榮耀》,最后到母親因為電子競技而受到學生歡迎和母親為她能帶自己來鳥巢看一場電競比賽而感到自豪,看得我潸然淚下……
如金如錫,如圭如璧。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也許不能逆勢而行,但是我們從來沒有忘記自己的信念,那就是將電子競技和電子競技精神傳遞給更多的人。一長一少,和團隊里其他每個人,從來沒有停止去做得更好。
但行好事,但奔前程。
后來我想起,石老師那天是在說:“好的內(nèi)容一定能吸引人。”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