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職美術欣賞課教學中學生素質的培養(yǎng)要把學生的思維特點,教師的審美對學生的修養(yǎng)影響和教學過程中的引導有機締結合起來,做到師生互動、教學相長,激活我們的課堂教學,使學生正確的審美能力、欣賞水平在潛移默化中得到提升。
【關鍵詞】淺談;中職美術;教學;學生素質;培養(yǎng)
【中圖分類號】G633.95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19-0179-01
美國美術教育家羅茵菲德說過一句話:“在藝術教學中,藝術只是達到目標的一種方法,而不是一個目標。藝術教育的目標是使人在創(chuàng)造過程中變得更富有創(chuàng)造力,而不管這種創(chuàng)造力將施用于何處。假如孩子長大了,而由他的美感經驗獲得較高的創(chuàng)造力,并將之應用于生活和職業(yè),那么藝術教育的一次重要目標就已完成。”由此可見,在美術教學中,尤其是中職美術欣賞課的教學中,教師的責任就是要把學生這種欣賞作品的潛能,全面加以引導和發(fā)揮,使他們成為具有較高的文化修養(yǎng)和健康的審美能力、欣賞能力的社會主義建設者!這同樣也是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必然要求,眾所周知的是,美術教學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校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的主要途徑之一。那么,怎樣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和欣賞水平?培養(yǎng)學生的素質正是中職美術欣賞課的教學任務和目的。筆者在積累了多年的教學經驗后,總結出以下三個方面的關聯性。
一、學生的思維特點
中職學生思維的顯著特點是,獨立思考能力大大提高,他們往往自己獨立的去思考問題、研究問題,對別人的意見不輕易相信,這也正是審美活動所必需的,因此藝術欣賞不僅是理性的邏輯推斷,而且?guī)в性S多主觀情感因素,例如,對現代派美術作品,有人可能認為不美,有人卻認為美,這就是需要一個溝通交流的過程,比如討論法就是一個比較好的形式,可以在課前讓學生搜集材料、思考,課堂,討論時,盡量擴大學生的發(fā)言面,使每個學生的感受都有,機會講出來,最后由老師來總結。這種以學生為主體,老師為主導的教學過程是很適合中職學生思維特點的,對提高他們的素質有很大的幫助,
二、教師也需要用自己的審美修養(yǎng)影響學生
當代教育觀認為:教育有兩項功能,其一,幫助學生實現自我,其二是幫助他們實現超越我,發(fā)展學生的個性,是每個學生認識自我,幫助他們實現潛能的開發(fā),是目前素質教育下教師的首要任務,美術教育與其他學科不同,其他學科都是有標準答案,象數、理、化,而美術卻很難有標準的審美評價,如欣賞一幅美術作品,就像人們閱讀小說《哈姆雷特》一樣,一千個人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對于一幅美術作品,同樣也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所以學生從美術作品中發(fā)現的每一次與別人不同的見解,都要給予肯定,在認真聽取學生的意見和看法之后,結合自己的審美觀點、理論見解和修養(yǎng)去影響學生,幫助他們能夠正確理解作品的內涵,這樣,就能做到師生互動、教學相長,有助于激活我們的課堂教學,使學生正確的審美能力、欣賞水平在潛移默化中得到提升。
三、教學過程中的引導非常重要
在欣賞課教學活動中要經常喚起學生的生活聯想,補充必要的審美經驗,引導學生形成健康的審美情趣。古希臘學者,普羅塔戈說:“頭腦不是一個要被填滿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要點燃的火把,在教學實驗中,我們正是以美術最基本的知識激活學生的思維,點燃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和想象力的?!彼裕诮虒W過程中要做到:第一,必須對美術作品的類型有一定的了解和相應的知識,如,什么是油畫、國畫、雕塑等,這可以通過提問等形式,回溯到初中,美術課,所接觸過的內容。第二,對美術的發(fā)展,歷史和當代美術的狀況,各流派之間的先后順序,有一定的了解,以確立某一作品的價值和地位,正如不知道浪漫主義美術的興衰,就無法解釋現實主義美術的出現。不知印象主義就無法談后印象主義。第三,任何美術作品,都是特定歷史文化的產物,要理解秦朝兵馬傭,必須首先了解秦始皇“橫掃六合,威震四方”的業(yè)績,要理解《開國大典》,必須了解新中國誕生這一重大歷史事件。基于此,欣賞課可以與歷史課、語文課相結合,把美術作品放到廣闊的文化背景中去理解。第四,培養(yǎng)審美感受能力比傳授美術作品所涉及到的有關知識更重要,因為審美感受能力是基礎和前提,比如我們知道了《最后的晚餐》所描繪的內容,但不通曉構圖、色彩、線條、明暗、風格樣式,仍然是不能領悟作品呈現的全部意義,
另外,還可以把欣賞活動擴大到學生的日常學習生活中去,例如開辟美術欣賞專欄,陳列介紹美術作品,組織學生觀看畫展和美術相關的錄像,舉辦學生作品展覽和美術作品欣賞講座,逐步提高他們對各種美術作品,從內容到形式,從思想性到藝術性的欣賞評價的能力。
作者簡介:吳往,男,大學學歷,中學二級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