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偉
(南京胸科醫(yī)院五病區(qū),江蘇 南京 210000)
胸外科術后患者肺內感染的護理經驗
李 偉
(南京胸科醫(yī)院五病區(qū),江蘇 南京 210000)
目的對45例胸外科術后并發(fā)肺部感染患者的臨床護理干預措施進行探討,總結有效、可行的護理措施。方法選取我院2012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胸外科術后并發(fā)肺部感染的患者45例?;颊呔浵鄳呐R床治療處置和護理干預。比較經胸外科護理干預前、后患者的體溫,體檢示肺部雜音、咳嗽的情況,肺部感染的控制率,和控制感染平均所需時間等指標。結果經臨床治療處置和護理干預,全部患者的肺內感染均得到有效控制,體溫恢復正常,護理干預前患者體溫為(39.40±0.50)°,干預后為(36.50±0.20)°,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體檢示肺部的濁音、音基本消失,咳嗽、咳濃痰次數(shù)明顯地減少,護理干預前咳嗽次數(shù)為(8.62±2.80)次/分,干預后為(2.50±0.50)次/分,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2周后復查血常規(guī)均正常,痰菌培養(yǎng)陰性。肺部感染的控制率為100%(45/45)??刂聘腥酒骄钑r間為(10.50±3.50)天。結論對胸外科術后并發(fā)肺內感染患者采取合理、有效的綜合護理干預措施,可獲得較好的臨床效果。
肺內感染;胸外科;手術后;護理干預
胸部手術患者可能因合并了呼吸系統(tǒng)疾病而有呼吸(肺)功能的下降,或因胸外科手術本身對機體造成的應激性反應而存在全身防御機制的受損。如臨床處置和護理不當,胸外科術后患者合并肺內感染的概率約15%[1-2]。肺內感染在治療上難度較大,病情變化快、復雜,如病程遷延可能嚴重影響到患者的正常肺功能及日常的呼吸。本研究對筆者所在醫(yī)院近幾年收治的45例胸外科術后并發(fā)肺部感染患者的臨床資料做回顧性分析,現(xiàn)報告如下。
選取我院2012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胸外科術后并發(fā)肺部感染的患者45例。其中女27例,男18例。年齡21~62歲,平均(40.60±8.50)歲。疾病類型:肺、食管及縱隔腫瘤34例,胸部外傷(肋骨骨折)6例,胸部疾?。撔?、自發(fā)性氣胸)5例。肺部感染診斷標準:肺部聽診音濁或出現(xiàn)啰音;或新近咳嗽或咳濃痰,經痰培養(yǎng)檢出感染病原體;或經胸部X線片發(fā)現(xiàn)肺(呈進展性)出現(xiàn)浸潤性病變,或有空洞、胸腔積液等。
對患者均施行緊急對癥處理,包括清理呼吸道、排痰治療和臨床護理干預。并根據(jù)痰培養(yǎng)結果給予合理的藥物治療,包括給予抗生素以控制感染,服用止咳化痰類藥物等;對胸腔積液的患者予胸腔閉式引流處置和相應護理;培訓患者進行合理方式的呼吸及有效咳痰的訓練。
1.2.1 一般的治療和護理
①病房環(huán)境:保證病房內合理的溫度、濕度。每天定時開窗通風2次。嚴格控制陪床和探視人員(定時探視,每天1次,每次≤2人;均需佩戴口罩和穿無菌探視服)。②體位:患者采取適當?shù)乃嘶蜃恕扰P位為主,護士和陪護協(xié)助臥床患者定時翻身,并叩其背協(xié)助排痰。③清理呼吸道、排痰治療和護理:對痰量多患者、痰液粘稠咳出困難者,予霧化吸入促排痰藥物(常用的有慶大霉素80000 U+地塞米松10 mg,20~30分鐘/次,3次/天);危重病患呼吸困難時,緊急行氣管/氣管鏡吸痰和相應的護理。④合理的藥物治療和護理:既往有氣管、支氣管或肺部內科疾病者繼續(xù)用藥治療。并根據(jù)痰培養(yǎng)結果與藥敏試驗,給予抗生素治療(5~7 d),之后再次痰培養(yǎng)檢查感染致病菌消除/控制的結果。每3 d檢測血常規(guī)(白細胞)以監(jiān)測感染的控制情況。⑤健康教育指導和護理干預:要求吸煙患者禁煙。注意保暖,避免受涼(引起感冒或上呼吸道感染)。飲食需清淡,忌辛辣生冷肥膩,忌易生痰的食物如羊肉、龍眼等,適量食入高蛋白質食物。多喝溫熱的白開水、忌涼水、飲料和咖啡等刺激性飲料。⑥心理疏導和護理干預:給患者及家屬做好必要的解釋工作,使其知曉胸外科術后可能會出現(xiàn)感染、并了解對其肺內感染的基本治療原則和用藥,交代一些關于患者預后的案例信息,尤其是成功控制肺內感染后患者痊愈出院的案例,加強患者治療的信心和陪護醫(yī)護工作的依從性。⑦與患者家屬/陪護特人員的有效溝通:向其說明護理臥床患者的要點,囑定時協(xié)助患者翻身;能活動的患者需定時變動體位(清醒時多采用半臥位),床上活動或下床適量活動,避免長時間躺病床上而有發(fā)生墜積性肺炎的可能;尤其需做好對患者口腔、呼吸道的清潔護理(飲食后及時以清水或淡鹽水漱口);教會其協(xié)助患者排痰的正確方法:用手握成空心拳頭狀拍擊患者的背部,從肩胛骨下水平面(肺底)逐漸往上至頸椎。
1.2.2 胸腔閉式引流的處置和護理
對胸腔積液的患者予胸腔閉式引流處置和相應護理。引流管需密閉、無菌,護理人員需定時檢查、擠壓引流管,查看其通暢情況;保持引流管處于低于患者胸腔水平的正確位置;對引流管拔插清潔護理中需嚴格無菌操作。
1.2.3 呼吸、咳嗽的訓練和護理干預
培訓患者進行深呼吸、鼻部深呼吸等合理方式的呼吸。深呼吸訓練是囑患者胸部肌肉保持放松,收縮腹部,口唇呈口哨狀作深呼吸,將氣體慢慢呼出和吸入。培訓患者進行術后咳嗽訓練,咳嗽時切口疼痛可用手輕按壓傷口繃帶處或用軟抱枕。
比較經胸外科護理干預前、后,患者的體溫,肺部雜音、咳嗽的情況,肺部感染的控制率,和控制感染平均所需時間等指標。
采用SPSS 17.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對45例胸外科術后肺內感染的患者均施行了相應的臨床處置治療和護理干預,根據(jù)痰培養(yǎng)結果予患者足夠、合理的療程的抗生素藥物治療?;颊叩捏w溫均恢復正常,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颊叩暮粑劳〞?、呼吸平穩(wěn)。予胸腔閉式引流處置患者的引流管通暢,無阻塞、脫落或手術切口處感染等異常。
肺部聽診結果顯示,患者肺部的濁音、啰音等均基本消失??人?、咳濃痰次數(shù)明顯地減少,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治療2周后復查實驗室指標,結果顯示血常規(guī)中白細胞、粒細胞等各項指標均在我院實驗室的正常參考值范圍內;痰菌培養(yǎng)均為陰性;肺部感染的控制率為100%(45/45)。控制感染平均所需時間為(10.50±3.50)d。
表1 干預前后相關指標的比較(x±s)
術后合并肺內感染是常見的院內獲得性感染性[3]。X光片示肺實質呈炎癥性病變?;颊卟∷缆瘦^高,臨床兇險程度高。胸外科術后肺內感染的發(fā)生,主要因術中感染細菌、真菌等病原體、或術后護理不當所引起。圍術期積極、合理、有效地護理干預是降低胸外科術后合并肺內感染的關鍵[4-5]。
術后護理不當包括術后病房的環(huán)境不當,如溫、濕度不合理,或探訪人員多、探視次數(shù)多等,可造成發(fā)生外源性感染的概率增加;術后體位不當,患者長期臥位或活動量不夠而可能引發(fā)墜積性肺炎;術后排痰不暢,可能影響到患者的正常呼吸、手術的進行和術后的恢復,甚至出現(xiàn)肺功能損傷或肺內感染等術后合并癥;胸外科患者本身有一些基礎性的疾病,手術創(chuàng)傷對其身體損害性也大,術后需適量進食高蛋白食物以提高患者的體質,術后飲食結構不當可能因抵抗力不佳而合并肺內感染;另外,患者術后繼續(xù)其之前不良的生活方式,例如吸煙、食辣椒等刺激性的食物等,也可能使得上呼吸道粘膜受到一定程度的刺激,造成氣管/支氣管、肺感染的概率增加;或進食次數(shù)多而口腔的護理未跟上,而可能造成口腔的感染、口腔內細菌的下移而引起肺部感染。
在本研究中,對全部胸外科術后患者均給予合理、有效的護理干預措施。包括協(xié)助患者有合理的體位、必要的排痰藥物、抗感染藥物的治療,和積極有效的吸痰、排痰的護理。以及指導患者擁有健康的生活方式和飲食結構,并培訓患者進行合理的呼吸和咳痰。本研究結果顯示,經臨床診療和積極的護理干預措施,全部患者肺內感染均得到有效控制,體溫基本恢復正常。體檢聽診示肺部雜音均基本消失;患者的咳嗽、咳痰次數(shù)明顯減少;痰菌培養(yǎng)陰性,肺部感染的控制率100%。
綜上所述,對胸外科術后并發(fā)肺內感染患者采取合理、有效的綜合護理干預措施,可獲得較好的臨床效果。
[1] 楊 麗,王 躍,張 慧.護理干預對胸外科術后肺部感染的影響分析[J].醫(yī)藥衛(wèi)生:全文版,2016,20(11):00016.
[2] 鄭志琴.胸外科術后患者肺部感染的預防和護理[J].醫(yī)學信息,2014,31(16):270.
[3] 陳燕萍.胸外科患者術后并發(fā)肺部感染的護理探究[J].健康必讀旬刊,2013,11(9):278.
[4] 秦小嵐.手術室護理對降低胸外科手術術后肺部感染率的作用探討[J].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6,35(22):103-104.
[5] 于競璟,劉 惠,邵 麗.手術室護理對降低胸外科手術術后肺部感染率的影響[J].繼續(xù)醫(yī)學教育,2015,29(10):136-137.
R473.6
B
ISSN.2095-8242.2017.066.12946.03
趙小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