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本刊記者 戴曉亞
讓現(xiàn)代消防融入千年文化遺產
文·圖/本刊記者 戴曉亞
桑耶寺宣傳石板壁畫,上以藏文書“發(fā)生火災之后,請及時撥打119”。桑耶寺的宣傳石板壁畫沿順了寺廟本身的壁畫風格,廣受寺廟僧人和朝佛群眾的好評。
“禁止手持點燃的酥油燈入殿”。根據(jù)藏傳佛教的傳統(tǒng),朝佛群眾進入寺廟要手持點燃的酥油燈,以表示對佛祖的敬意。但寺廟內多哈達、經幡等可燃易燃物,手持明火極大地增加了火災風險,故大隊專門規(guī)定:禁止手持明火進入寺廟。
寺廟內隨處可見的形態(tài)各異的消防安全宣傳標語石板
桑耶寺位于西藏自治區(qū)山南市扎囊縣桑耶鎮(zhèn)境內,始建于公元8世紀吐蕃王朝時期,是藏傳佛教史上第一座佛、法、僧三寶俱全的寺廟。
桑耶寺地處海拔3 576 m,總建筑面積約2.5萬 m2,是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屬于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qū)。每年游客朝佛群眾40余萬人,在重大佛事活動或節(jié)慶點,每日游客朝佛群眾近萬人。
桑耶寺歷史悠久,但火災隱患十分突出。為此,2009年5月,桑耶寺消防大隊正式成立,同時進駐桑耶寺。進駐以來,大隊積極開展桑耶寺網格化消防管理,以“網格化、戶籍化”管理工作為平臺,將寺廟劃分為1個大網格、6個責任區(qū)、19個基本單元,大力開展寺廟各殿堂、僧舍火災隱患排查和整治活動。目前,寺廟已對所有的電線穿PVC管、白熾燈換成節(jié)能燈、所有滅火器配置成干粉和水基組合、所有酥油燈桌全部用鐵皮覆蓋……同時,大隊積極開展寺廟僧人消防安全培訓和滅火自救疏散演練。大隊按照寺廟消防安全管理年度培訓計劃,聯(lián)合寺廟管委會、駐寺派出所每月分別對僧人開展消防知識講座、油盆火災撲救、液化氣罐火災撲救、應急逃生疏散、“四個能力”(檢查消除火災隱患的能力;組織撲救初級火災的能力;組織人員疏散逃生的能力;消防宣傳教育培訓的能力)建設等培訓。
桑耶寺消防大隊獨創(chuàng)性地構建了通俗易懂符合寺廟實際的消防宣傳模式,讓現(xiàn)代消防安全理念也化身為燦爛古寺廟文化的一部分。
接受哈達供奉的“消防”白公雞。在桑耶寺建寺初期,桑耶寺的烏孜主殿半夜發(fā)生過一次火災,白公雞見火勢越發(fā)旺盛,而周圍僧舍內的僧人都仍處于熟睡中,情急之下,打鳴叫醒了所有的僧人。為了贊揚白公雞的功德,當?shù)氐睦习傩站鶗园l(fā)給白公雞獻哈達。
桑耶寺消防大隊的日常消防安保執(zhí)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