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茂
【摘要】中職學生的學習心理問題一直是困擾教師及家長的痛點。為深入了解中職學生在學習中帶有傾向性的心理問題,作者對500余名中職學生進行問卷調查和訪問,分析研究問題原因,探討解決措施。本文主要從以下四個方面進行闡述:調查研究的背景、方法、結果分析、措施探討。
【關鍵詞】中職學生;學習心理狀況;調查研究
【中圖分類號】G44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11-0083-02
一、調查研究的背景
隨著科技、經濟的飛速發(fā)展,人們的生活水平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隨之而來的還有人才的激烈競爭……中職學生雖未進入象牙塔,同樣面臨成長、學業(yè)和就業(yè)的三重壓力,由于心理問題導致厭學、沉迷網(wǎng)絡、早戀、抑郁、自殺等情況也不容忽視。據(jù)有關調查資料顯示:我國的幾個大城市在校學生中,有心理和行為問題的小學生約為13%,中學生約為14%,高中生為約20%,大學生為26%,由此可見心理健康問題隨學生年齡的增長呈上升趨勢,并成為扼殺學生健康成長的普遍性問題,值得我們教育工作者去關注。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對象
在某校隨機抽取10個班級514名中職學生進行問卷調查和個別訪談。
(二)調查內容
調查表屬混合型問卷,即:整個問卷由30個選擇題和5個陳述題組成;選擇題每題有4個備選答案和1個自陳答案,陳述題根據(jù)提出的問題按自己的實際情況作答。個別訪談在10個班級中按學籍號順序每10個抽選最前、最后、中間的3個。問卷調查和個別訪談均為與學習相關的態(tài)度、興趣、情緒、注意力、人際關系、意志力、行為習慣等內容。
三、調查結果及分析
(一)調查結果
經過對514名中職學生問卷調查結果進行統(tǒng)計匯總后,其結果顯示:
1.在學習的態(tài)度方面:有64%的同學對現(xiàn)有課程及內容感興趣;31%的同學對某些課程無興趣(存在對部分課程內容感興趣的情況);有5%的同學對所有的學習均不感興趣。
2.情緒方面:能經常保持心情愉快,無明顯焦慮和不安全感,對未來有信心的占61%;焦慮感較強,無安全感,對未來沒有信心的占9%;30%的同學處于中間狀態(tài)。
3.注意力方面:學習注意力集中,不易受消極暗示和誘惑的占78%;上自己感興趣的課程時注意力能集中,反之則較困難的占19%;3%的同學幾乎在學習時間注意力都不能集中。
4.人際關系:喜歡主動與人交往,有傾訴對象和知心朋友,獨立性較強,能較快適應新環(huán)境的同學占42%;被動或偶有主動與人交往,有傾訴對象和知心朋友,能適應新環(huán)境的同學占38%;有15%的同學被動與人交往,有不固定的傾訴對象,獨立性較差,適應新環(huán)境和新的人際關系較慢;有5%的同學基本不與人交往,無傾訴對象和朋友,依賴性較強,對新環(huán)境和新的人際關系擔心、恐懼。
5.學習的意志力:61%的同學學習有目的性,但缺乏計劃性;11%的同學缺乏計劃性,比較盲目;28%的同學處于中間狀態(tài)。
6.行為習慣:63%的同學生活、學習、衛(wèi)生、文明習慣良好,有37%的同學有抽煙、喝酒等不良行為習慣。在對待異性的態(tài)度方面,有59%的同學愿意與異性接觸,但不提倡早戀,表示不能接受發(fā)生性行為的情況;37%的同學持中立態(tài)度,4%的同學有過戀愛經歷,但未明確有無性行為。
(二)中職學生存在的學習心理問題成因分析
中職學習因學習而產生的心理問題及原因是多樣的,有直接關聯(lián)和間接關聯(lián),也有個體自身的原因和外部原因。
1.價值觀偏差。有的家長、教師給中職學生灌輸不正確的價值觀,認為沒有考上大學的人生是殘缺的,使之自信心受挫。部分中職學生受片面追求榮譽的價值觀影響,過分看重考試分數(shù)和各類競賽成績,心理壓力大。部分女生受到拜金主義和享樂主義的影響,追求物質上的享受,認為學習并不重要,今后的幸福要靠嫁一個有錢的老公,對學習敷衍應付。上述因素均會導致中職學生不同程度的對學習缺乏興趣、厭學、考試焦慮。
2.學校教育軌道的偏離。一是中職學校就業(yè)前景不樂觀。大多數(shù)中職學生面臨升學難、就業(yè)難、出路窄的現(xiàn)實,學校如未及時做好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的指導,特別是成績較差的中職生更會感到升學無望、就業(yè)無門,對畢業(yè)后的出路感到憂愁和恐慌,感覺學習沉重、焦慮。二是個別中職學校存在片面追求競賽榮譽的指導思想,只注重培養(yǎng)少數(shù)優(yōu)秀學生參加各類比賽獲獎,而對大部份學生重視不夠,一方面造成少數(shù)優(yōu)生超負荷學習,高度緊張,另一方面對不能參與競賽的學生形成被淘汰、不被關注的心理壓力。三是教學實施的問題。許多教育專家均認為:過難的教材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會產生不利影響。部分中職學生學習理解教材有困難也是導致厭學的原因之一。此外,課程設置未與就業(yè)崗位接軌、脫離實際理論化傾向嚴重或不符合中職學生認知規(guī)律、教學方式單一等,都會降低學生學習興趣。不少中職學生因為學業(yè)不佳,消極情緒未及時疏導或化解,對前途感到迷惘、焦慮,最終也影響學習心理健康。
3.人際關系問題。一是與老師、家長的關系問題。中職學生正處于個性發(fā)展的關鍵時期,追求精神和人格上的獨立,希望得到老師、家長的理解與尊重。一部分中職學生表現(xiàn)為自我評價過高,不愿聽取別人的不同意見,出現(xiàn)逆反傾向;而另一部分學生卻表現(xiàn)為缺乏信心,處事優(yōu)柔寡斷,寄希望父母或老師作出決定,在學習中缺少主動性,甚至放棄自己的興趣和追求。二是同學間的關系問題。希望同齡人的理解、信任、接納、有歸屬感是中職學生普遍的、迫切的心理需求。如果親子、師生、生生關系不融洽,甚至關系緊張,便會引發(fā)心理問題而影響學習。
4.青春期心理問題。中職學生年齡在16-18周歲左右,性生理、機能逐漸成熟,對異性的愛慕和向往使之更加關注自身形象。由于生理知識缺乏,對性問題好奇,同時受傳統(tǒng)文化影響,網(wǎng)絡文化誘惑,對自己的性心理變化產生羞恥、恐懼和困惑感,容易出現(xiàn)單相思、早戀等問題,甚至發(fā)生過早的性行為。中職學生在消極情緒控制之下,還可能出現(xiàn)封閉與外界的交流。這些因素都會不同程度地干擾學習的正常進行。endprint
5.適應問題。不能適應新的人際、學習環(huán)境,出現(xiàn)心理沖突,也會導致學習困難。
四、維護中職學生學習心理健康的對策探討
(一)重塑價值觀,端正學習動機
在中職學生中倡導踐行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觀。黨的十八大提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是國家層面的價值目標,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會層面的價值取向,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是公民個人層面的價值準則,這24個字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內容。習近平總書記在“五四”青年節(jié)的講話中指出:青年時期價值觀的養(yǎng)成十分重要,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樣,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錯了,剩余的扣子都會扣錯。中職學生(下轉116頁)(上接83頁)正處于價值觀形成和確立的時期,也是把握人生機會的重要階段,要自覺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邁好人生的關鍵一步;培養(yǎng)正確的榮譽觀,避免拜金主義和享樂主義的影響。
(二)拓寬出路,提振自信心
成功的路不只考大學一條。近年來,國家對職業(yè)教育給予了大量的政策支持,對口高職、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等也為中職學生畢業(yè)后打開了上升通道,學校要加強對中職生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的指導,開展就業(yè)創(chuàng)業(yè)培訓,使中職學生看到希望,擁有技能,想干事、能干事,促進他們用發(fā)展的眼光看待自己,增強干事創(chuàng)業(yè)的信心。
(三)激發(fā)興趣,調動學習自覺
根據(jù)中職學生動手能力強的特點,學校和教師要充分利用先進的教學資源,開展微課、雨課堂、云班課、角色扮演游戲、主題辯論、素質拓展課、技能實操等,豐富教學形式,增加學習過程中的互動,提升學生的興趣和樂趣,調動學習主動性。適當降低學習難度,給予恰當?shù)募?,改變考核方式,變水平評價為達標評價,把關注度覆蓋到絕大部分學生。
(四)優(yōu)化環(huán)境,增強人文關懷
中職學生在成長成才的關鍵時期,家長、教師、學校、社會要給予更多的關心、愛護、尊重、理解、包容,營造寬松民主的學習氛圍,使中職學生有歸屬感,都有出彩的機會。學校和教師要及時收集各類信息反饋,利用家長會等開展親子關系的心理輔導,教給他們正確與孩子相處的方法和技巧;利用主題班會開展團體咨詢,解決帶有傾向性的學習問題。通過開展心理篩查、咨詢,實施危機干預等專業(yè)手段,提高學校對中職學生心理健康的服務水平。
參考文獻
[1]黃希庭、鄭涌.大學生心理健康與咨詢[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當代中國心理學.中國心理學會編[M].人民出版社,2001.
[3]揚崇德.學習與發(fā)展[M].北京師大出版社,2002
[4]皮連生.教育心理學,第三版[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5]王力娟、張大均.《中國教育學刊》,2007No.2P.11-1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