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靜靜
【摘要】經(jīng)過多年的努力,新課程標準的理念已經(jīng)深入人心,語文課堂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了應有的尊重,教師也有了自由發(fā)揮的空間。但是,由于一些教師對新課程標準理解膚淺甚至錯誤,不遵循基本的語文教學規(guī)律,與編者意圖背道而馳,在迷惑中教學,抹殺了學生學習的興趣,阻礙了學生語文素質(zhì)的發(fā)展。本文主要闡述了新課程標準下小學語文教學改革的意義和具體強化措施。
【關鍵詞】新課程;標準下;小學語文;課程改革;體會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11-0037-01
一、新課程標準下小學語文教學改革的原因及意義
由于長期受到傳統(tǒng)應試教育理念的影響,應試教育理念的影響已經(jīng)根深蒂固,雖然有很多人都存在不滿,但是卻無力改變這種狀況。近年來,在素質(zhì)教育和新課程改革理念的影響下,我國教育部門已經(jīng)充分認識到應試教育的弊端,并大力支持進行創(chuàng)新及有效改革,改變傳統(tǒng)教育體制,與社會發(fā)展相適應。但是教學改革仍然面臨很大的困難,應試教育理念依然是主導思想,擺脫這種束縛依舊比較難。小學語文作為基礎學科,教學改革的責任更加大,對教師的要求更加高,教師應當結合新課程改革的理念,充分利用各種有效資源,進行有效改革和創(chuàng)新,激發(fā)小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從根本上提高小學生的文化修養(yǎng)。
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學改革具有重要意義,有效改變傳統(tǒng)應試教育理念,進一步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率。由于長期在應試教育體制下,為了提升學生考試成績,阻礙了學生語文素質(zhì)的培養(yǎng),因此,改變傳統(tǒng)應試教育理念,以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為基礎的語文教學改革勢在必行。教師正確認識應試教育存在的問題,結合社會發(fā)展不斷調(diào)整,不斷摸索學生的興趣愛好,根據(jù)小學生個性發(fā)展,采取有效的措施實施教學改革,實現(xiàn)素質(zhì)教育的目標,實現(xiàn)教育領域與社會的協(xié)調(diào)發(fā)展,提高學生語文學習的效率,推進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向素質(zhì)教育方向發(fā)展。
二、新課程標準下小學語文課程改革有效性對策
1.加強備課,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充分的課前備課,對課堂的有效開展有很大的幫助。小學生一般會在課堂上出現(xiàn)一些狀況,例如開小差、違背課堂紀律、打瞌睡等一些與課堂不相關的問題,進而擾亂老師的上課思緒,進一步降低課堂教學的效率。所以,教師們應對課前備課高度重視,以便提高教堂掌控力,進而提高教學有效性。
在具體教學過程中,應當先導入課文內(nèi)容,再標識重點字詞,接著流利、正確、有感情地朗讀背誦,最后進行知識的有效梳理。教師們應當確定明確的教學目標,可以分為情感目標、知識目標和能力目標。情感目標:教師們可以讓學生結合春筍破土向上的情景,從方法過程、技能知識、情感狀態(tài)這三個角度思考,確定文章主要抒發(fā)的情感。知識目標:提高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力度,加強對偏旁部首和生字生詞的認識,做到會讀會寫。能力目標:監(jiān)督學生對課文的朗讀情況,做到感情朗讀、正確背誦。
2.強化互動,營造課堂教學氛圍
師生之間的互動不僅可以增進師生之間的感情,還可以制造活躍的氣氛,集中學生注意力,從而提高教學效率,達成教學有效性。加強互動,教師僅作為一個引導者退到幕后,可以從一定程度上打破教學模式的傳統(tǒng)性。老師通過把舞臺交給學生的方法,讓學生扮演小老師的角色,在課堂上對某個段落進行講解,學生體會到了老師的身份,對知識的學習和課堂的聽講更加上心。
3.合理練習,提升課堂教學質(zhì)量
課堂教學很重要,課后練習同樣也很重要,只有把課堂講教和課后鞏固有機結合,才能使教學實現(xiàn)最大有效化。練習是學生鞏固知識和強化復習必不可少的手段,教師們可以把練習分為課上練習和課后練習。課上練習可以是一些基礎的帶有訓練性質(zhì)的練習,比如讓同學們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nèi)背誦或默寫古詩兩首《鋤禾》《憫農(nóng)》。課后練習可以是稍微強化的訓練,最好加入一點課外知識在里面,學生可以不限時間討論、思考,也可以翻閱課外書籍或者把自己的理解寫進去。
4.開拓視野,豐富課堂教學內(nèi)容
語文經(jīng)常是與大自然密切相關的,可以說生活有多大,語文就有多廣。課文固然重要,但是跳不出語文的課文和走不進大自然的課文不是好課文。把語文和大自然相結合,才能更好地開拓學生的知識視野。拓展并非沒有目的盲目游走,而是要以文章內(nèi)容為基準,做到從文本中來到文本中去。例如《狐貍和烏鴉》這一課文,老師在講述時可以不從眾所周知的狐貍本性探討,而是圍繞烏鴉展開探討,比如把烏鴉和孔雀的羽毛相比較,用烏鴉的聲音和黃鸝、布谷鳥、百靈鳥的聲音做比較,豐富學生的課外知識,激發(fā)學生對其他幾類動物的探究興趣。
5.運用媒體,拉近課堂教學距離
小學語文的內(nèi)容涉及從古到今,所選課文范圍涉及國內(nèi)到國外,學生對于遠古時候的風土人情及異國他鄉(xiāng)的異域風情,還有課文中涉及的地理位置,很難通過教師的講解來體會。然而,在課堂教學中適當運用電教媒體,可以拉近時空及地域的距離,讓學生親切感受到古代及國外的風土人情及地域特點,從而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如教古詩《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一詩,“黃鶴樓”“揚州”各在什么地方?與詩人有什么關系?再如《泊船瓜洲》中“京口”“鐘山”“瓜洲”各在什么地方?與詩人有什么關系?這些假如弄不清楚,就會影響學生對詩句的理解,因此,課堂上用投影的方法放映地理位置圖,使學生清楚地了解地理位置,便于體會詩人用詞的準確性,如“西辭”;還便于學生理解詩人“明月何時照我還”的心境和“孤帆遠影碧空盡”所表達的詩人對老朋友依銥惜別的情意。學生很清楚地了解了詩歌中的地理位置及其關系,便于學生體會詩的意境。
綜上所述,做為一名小學教師,我們要努力鉆研業(yè)務,盡快適應新課改的具體要求,使學生在學習語文中感到快樂,全身心的的投入到學習中,與時俱進采用新的教學方法,以全面提高學生綜合素質(zhì)為己任,使學生在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為實現(xiàn)新課標小學語文教學水平提高而努力奮斗。
參考文獻
[1]蘇曉敏.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學習活動設計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6.
[2]趙春宏.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研究[J].中華少年,2016,(24):53.
[3]張宇.淺析新課程背景下提高小學語文閱讀能力的途徑[J].中華少年,2016,(31):44.
[4]馬文惠.淺談小學語文作業(yè)的優(yōu)化設計[J].好家長,2016,(43):13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