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文+郭逸霏
摘 要:依據(jù)我國《信托法》的規(guī)定,未登記的信托行為無效。但由于目前我國信托登記制度不完善,導致了信托關系難以登記、信托交易過程不規(guī)范、信托財產流轉難等問題的出現(xiàn)。登記的核心目的不是資格準入,而是實現(xiàn)公示公信的對抗力?;趯Σ门形臅W(wǎng)上2013年1月至2017年4月的信托糾紛案例的梳理,結合域外信托登記制度進行比較分析,建議我國信托登記制度應采登記對抗主義,明確信托登記的主體、登記平臺的選擇及具體程序等,賦予當事人更大的意思自治空間,平衡市場效率與交易安全,從而推動信托各項機制的完善。
關 鍵 詞:信托登記制度;對抗主義;信托財產
中圖分類號:D922.28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8207(2017)11-0098-09
收稿日期:2017-05-11
作者簡介:王建文(1974—),男,安徽望江人,法學博士,河海大學法學院教授,南京航空航天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研究方向為商法、金融法;郭逸霏(1993—),女,福建莆田人,河海大學法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商法、金融法。
基金項目:本文系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公司章程防御性條款法律效力研究”的階段性成果,項目編號:14BFX077。
我國《信托法》第10條規(guī)定:“設立信托,對于信托財產,有關法律、行政法規(guī)規(guī)定應當辦理登記手續(xù)的,應當依法辦理信托登記。未依照前款規(guī)定辦理信托登記的,應當補辦登記手續(xù);不補辦的,該信托不產生效力?!钡珜嵺`中信托財產歸屬不清、“名為信托實為XX”等案件層出不窮。信托登記制度規(guī)定不明,直接導致信托缺乏公開透明的交易市場,信托彈性、靈活的特點受限,不必要地增加了設立信托的成本,直接影響了受益人的合法權益。故對我國信托登記制度予以完善勢在必行。
一、我國確立信托登記制度的現(xiàn)實需求
(一)信托登記制度缺失乃糾紛產生的重要原因:基于裁判文書的梳理
在中誠信托有限責任公司與北京中創(chuàng)科技大廈有限公司合同糾紛執(zhí)行案中,①法院在執(zhí)行以北京中創(chuàng)科技大廈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創(chuàng)公司)為被執(zhí)行人的系列案件時,凍結了中誠信托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中誠信托公司)在招商銀行東四環(huán)支行賬戶中的存款。中誠信托公司以法院凍結的上述存款為信托財產為由提出異議,請求解除對上述存款的凍結并終止執(zhí)行。法院查明:中誠信托公司確系理財貳號單一資金信托的受托人,但該信托計劃另有獨立的信托專戶,與法院凍結的并非同一個。雖然中誠信托試圖證明被凍結賬戶里的存款是從信托專戶轉出的,但法院認為這部分存款不屬于信托財產,裁定駁回中誠信托的異議。本案爭議焦點在于信托設立后,如何認定信托財產的獨立性,法院能否以受托人未對信托財產實行分別管理為由否認信托財產的獨立性。北京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認為,信托財產只有存放在信托專用賬戶中才能算是信托財產。依此,“分別管理”被認為是信托財產獨立的條件。在上海浦東發(fā)展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寧波余姚支行與浙江賽日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等信托糾紛執(zhí)行案①中,法院認為信托財產應當按照信托法有關規(guī)定依法認定,以委托人名義設立賬戶中的存款即使依照約定受信托人監(jiān)管,也不能認定為信托財產。委托人作為被執(zhí)行人時,法院可以依法執(zhí)行以委托人名義設立的監(jiān)管賬戶中的存款。在中國建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青島經(jīng)濟技術開發(fā)區(qū)支行與青島保稅區(qū)耀來國際貿易有限公司等信托糾紛上訴案②中,法院認為信托財產的所有權和受益權可由不同主體分享,信托財產應當具有法律上的獨立權利形態(tài),委托人即代收行通過信托收據(jù)將貨物交由受托人即進口商(間接)占有、使用、處分,而受益權歸受益人即代收行享有,將所有權的占有、使用、收益、處分的各項權能在代收行與進口商之間作出有利于發(fā)揮物的效用,同時實現(xiàn)代收行貿易融資本息回收的安排,符合我國信托法的立法本意。法院最終判決開發(fā)區(qū)建行與耀來國際貿易公司之間信托目的未違反法律、行政法規(guī)或者損害社會公共利益,信托財產確定,信托關系有效。在安信信托訴昆山純高投資開發(fā)有限公司案③中,爭議焦點在于信托財產權合同與信托貸款合同關系是否有效成立,以及原告與被告的糾紛關系的性質是信托法律關系還是一般的借款合同。出現(xiàn)如此爭議的主要原因在于,財產權信托合同無法在房產交易中心辦理抵押登記,當事人為回避制度限制而借道抵押登記。
筆者在中國裁判文書網(wǎng)上進行檢索,以“信托糾紛”為案由的案例有209個,其中案由為“民事信托糾紛”的有24個,案由為“營業(yè)信托糾紛”的有133個。從2013年1月至2017年4月,④關于信托的案件數(shù)量呈增長趨勢,案件多集中在吉林、北京、廣東三地。通過對這些裁判文書的分析,可知信托登記制度的缺失是糾紛產生的重要原因,由此在實踐中引發(fā)了信托關系難以成立、財產混同等問題。
(二)信托登記制度缺失引發(fā)的問題
信托登記的作用主要集中在三個方面:一是標明信托財產的權利合法地轉移給受托人;二是使信托財產獨立于委托人、受托人和受益人;三是其他人不得主張對該信托財產的權利,第三人與委托人交易時能掌握該財產的實際狀況。目前,我國信托登記制度缺失背景下信托業(yè)規(guī)模急劇擴張所引發(fā)的問題包括:
⒈許多信托關系難以登記,易致信托財產混同。我國的信托登記立足于財產權登記制度,大量的財產權屬于應登記的范圍卻又沒有明確的登記制度,從而影響了在這些財產權上設立信托,嚴重阻礙交易。我國信托法對信托財產所有權的歸屬問題采取回避的態(tài)度,民事信托涉及不動產、股權、專利等均無法設立信托,如《信托法》第10條沒有明確規(guī)定需要登記的細節(jié)和程度,是否僅登記某些特定的財產為信托財產,是否要披露信托文件的細節(jié)(委托人的身份、受托人的身份或者受益人的身份,信托條款等),信托存續(xù)過程中對于信托財產的變化是否需要進行登記等問題《信托法》均未明確?!缎磐蟹ā返?0條第2款規(guī)定:“未依照前款規(guī)定辦理信托登記的,應當補辦登記手續(xù);不補辦的,該信托不產生效力?!狈l規(guī)定可補充登記,但補充登記的時間期限和程序也缺乏明確規(guī)定。[1]因此,在前文所述涉及信托的案例中,當事人大多通過轉換成現(xiàn)金、貨幣等方式以規(guī)避信托登記,從而增加了不必要的成本并容易引發(fā)糾紛。endprint
實踐中信托公司多采用如下方式:第一,以質押、抵押登記手續(xù)替代;第二,將信托事宜放在另行簽署的文件;第三,在第二種方式的基礎上,再簽訂轉讓協(xié)議,這一種做法應用最為廣泛,但依據(jù)買賣合同辦理過戶,無法區(qū)分普通的商務行為和信托行為。[2]信托公司只能以合同法等為依據(jù)持有信托財產,若投資者與信托公司發(fā)生經(jīng)濟糾紛,易將信托財產認定為信托公司自有財產。而經(jīng)過信托登記能有效保證信托財產的獨立性,從而有效實現(xiàn)信托財產的破產隔離功能。
⒉信托登記平臺定位不明確。信托登記平臺是信托登記制度完善的根本措施之一,但就目前的各項嘗試來看,信托登記并未尋求到合適的平臺。目前,上海信托登記中心的會員數(shù)量為41家,登記產品規(guī)模為34550.15億元,僅有19.98%資產規(guī)模的信托產品在上海信托登記中心辦理登記;自2014年1月至2017年4月20日,僅有9個信托產品申請轉讓,成功轉讓的只有5個。[3]上海信托登記中心既沒能起到全國信托登記機構的作用,也沒能有效地促進信托受益權流轉。全國信托登記中心擬先引入信托產品登記制度,再擇機啟動信托財產登記制度等,但對于依法需要登記的信托財產,如不動產、有價證券等,僅由銀監(jiān)會批準建立的全國性信托登記平臺沒有足夠的法律地位和權限對信托財產進行實質審查。故目前全國信托登記中心僅能夠定位成為統(tǒng)一的信托產品信息登記機構。
2014年上海自貿區(qū)管委會發(fā)布《信托登記試行辦法》,推動在自貿區(qū)建立和完善信托登記平臺、探索信托受益權流轉機制?!缎磐泄緱l例(征求意見稿)》中明確要建立信托登記制度、統(tǒng)一全國信托公司信托財產、產品的登記托管,保護信托當事人的合法權益。銀監(jiān)會也表示將設立中國信托登記有限責任公司,[4]建立信托產品統(tǒng)一登記制度。信托產品登記是將信托計劃的相關信息在互聯(lián)網(wǎng)平臺進行登記,該登記的功能在于方便受益人及利害關系人查詢或司法機關查詢等。目前,信托產品大部分登記在信托公司自己網(wǎng)站以及第三方理財公司網(wǎng)站上,主要功能在于信托產品推介及相關信息披露。信托財產以外的其他信托有關事項登記依托信托公司內部自建的登記系統(tǒng)能夠實現(xiàn),難點在于如何將各個信托公司自有的登記系統(tǒng)統(tǒng)一對接,實現(xiàn)信息共享。[5]信托登記不僅包括信托產品登記,還包括信托財產登記以及信托受益權登記,尤其伴隨著信托流轉業(yè)務的快速發(fā)展,信托受益權質押、流轉受益人變更等需要登記制度給予保障。
⒊信托份額的流動性較差,信用風險較高。由于信托登記制度的缺失,導致信托份額的流動性不可控制、信托份額受益人的信息不透明、信托份額流通市場難以建立。[6]對于資金信托或者一般信托,委托人通常將信托財產轉移給受托人,此時信托財產的獨立性主要體現(xiàn)為信托財產和受托人財產的分離;不動產或類不動產 ( 如機動車、船舶、飛行器) 的信托才涉及信托財產權屬的登記?,F(xiàn)實生活中廣泛存在的土地租賃權、地役權、承包經(jīng)營權、地上權、采礦權、空間利用權等諸多不動產權利卻沒有列入登記范圍,致使有些物權不經(jīng)法定登記方式也可獲得,而部分合法獲得的物權無法登記而得不到保護。[7]有的信托當事人因無法辦理信托登記而不得不將信托文件進行公證以期獲得對抗效力,民間所進行的信托公示嘗試如上海信托登記中心等,都很難取得實際突破。信托登記制度的缺失阻礙了信托份額的流動性,增加了信用風險。
信托的實質是信托財產的獨立性,通過信托登記,彰顯信托財產權屬轉移給受托人只是實現(xiàn)獨立性的一種安排。但我國《信托法》并未進一步規(guī)定委托人在繼續(xù)保有信托財產權屬時應當承擔的相應義務和責任,這既為受托人如何管理和處分委托人保留權屬的信托財產帶來了不確定性,也使信托財產有了和委托人其他財產混同的危險。信托流轉對于信托產品本身的信息披露不足,亦不利于投資者的投資安全性。
二、相關國家和地區(qū)信托登記制度的
立法經(jīng)驗及借鑒
(一)立法經(jīng)驗
⒈英國。信托發(fā)源于16世紀的土地用益制度,以規(guī)避嫡長子繼承制度、實現(xiàn)土地的自由處分為目的。英國信托法的相關規(guī)定多見于土地登記制度以及法院判例,以傳承家族之間的財產為目的在信托中占據(jù)了重要地位。一方面,英國對信托效力的關注側重于言辭、標的和受益人的確定;[8]另一方面,對第三人利益的保護,注重使用衡平法的知情原則和善意買受人原則。英國普通法下的土地制度中的保有原則使得英國人有了創(chuàng)制信托的動機,而地產權原則、權利和占有密不可分的規(guī)則,使得英國在創(chuàng)制信托時必須將土地在普通法下的權屬移轉于受托人,所以英國法不存在信托財產“雙重所有權”的障礙。在委托人向受托人轉移標的物的所有權的場合中,強制登記地區(qū)的登記變更是物權變動效力的發(fā)生要件。[9]依照英國《土地登記規(guī)則》,已登記土地的受托人必須向登記機關申請對該信托土地進行限制性登記,同時,登記機關也可以依職權登記。限制性登記保障土地的買受人在進行土地交易時可以按照限制性條件而登記為土地產權的受益人。如果當事人對于限制性登記的效力未進行登記,則該信托權益不能對抗有償交易的第三人。根據(jù)英國《1925年財產法》第53條,有關土地或土地權益的信托,必須有某個有能力宣布該信托的人簽署的書面文件或者其遺囑,加以表明和證明,[10]不用登記制度進行公示。對于動產信托的設立,并未要求必須書面形式或書面證據(jù)。實踐中,只有當信托財產價值較高時,才要求采取書面形式或有書面證據(jù),通常必須有律師參與。[11]
⒉美國。美國法律中明顯存在信托登記與公示制度,如美國《統(tǒng)一遺囑法典》第7-101條規(guī)定受托人有在法院進行信托登記的義務。美國《統(tǒng)一信托法典》第810c條規(guī)定:受托人具有標注信托財產的義務,如果不標注,受托人將承擔相關損失。美國信托法列舉了信托財產的范圍,包括有形財產(土地、房屋和其他動產)及無形財產(專利權、商標權、著作權等),使受托人能準確地處分信托財產、確定受益人的受益權和信托利益的內容與范圍。同時《美國信托法重述》第41條規(guī)定:“一項在未來獲得財產的期望,或者尚不存在的權益,或已經(jīng)不存在的權益不能設立信托”。公示信托關系的方式主要是通過對信托文件進行登記。[12]信托財產是否應當履行登記手續(xù),僅需要受托人以“可實行性的限度內”為基準,在自己能力范圍內決定是否需要辦理登記手續(xù)。為防止交易相對人因登記制度缺失而受到損害,美國信托法還設置了強迫揭露信息機制,以彌補上述規(guī)定可能存在的疏漏。以《統(tǒng)一法定信托實體法案》為例,該法案兼顧法定信托投資者的保護與靈活性。美國登記注冊部門采取形式主義審查發(fā)給信托憑證之后,該憑證對第三人起到公示作用,在憑證內容與內部信托文件不一致時,信托憑證效力優(yōu)先適用。[13]但《法定信托法》第201節(jié)對信托憑證必須記載的內容要求相對簡單,對比美國公司設立條件所要求必須記載的內容,①法定信托的信托憑證并不要求披露涉及信托治理的實質內容,意在保證信托管理的自由與靈活。因此,我國的信托登記制度也可以簡化法定記載事項,僅進行形式審查,同時借助電子登記平臺為當事人查詢信托事項的相關信息提供便利。endprint
英美法系對私益信托的登記沒有強制規(guī)定,僅限定公益信托中應進行信托登記。這一方面是為信托當事人考慮,減免稅收,另一方面信托制度中配套的追償制度使得第三人的利益有保障,受托人在信托資產不足的情況下可以向責任人追償。[14]
⒊日本。與英國以傳承家族之間財產為目的的信托不同,日本從一開始就以投資手段利用信托。日本信托法產生于在公司債發(fā)行中,為了避免讓與公司債時轉移抵押權的繁瑣手續(xù),由信托公司為了第三人即公司債權人的利益持有抵押權。日本《信托法》第14條規(guī)定:“不登記或登錄權利的得失以及變更不能對抗第三人的財產,如不進行信托登記、登錄,不得以該財產為信托財產對抗第三人?!雹倏梢?,對于現(xiàn)金、有價證券或一般動產及金錢債權不要求對信托財產登記。對于許多重要類型的財產,未要求進行信托財產的公示,不僅是因為這些財產的公示存在技術性難題,更重要的是出于受托人的債權人可以從受托人為受托人自己的利益而所有的財產中收回債權這一判斷價值理念。[15]即使不公示,該財產也能對抗其他債權人?!安坏怯浕虻卿洐嗬牡檬б约白兏荒軐沟谌说呢敭a”需要登記或登錄,如土地、建筑物等,假設以不動產所有權設立信托,申請人將根據(jù)日本《不動產登記法》第97條的規(guī)定把記載相關內容提交登記官,登記官將其整理完備為信托目錄用以公示。對于動產的登錄,在日本《著作權法施行令》《特許登錄令》中也有相關的規(guī)定。
日本采取登記對抗主義。日本《信托法》規(guī)定:“關于應登記或注冊的財產權,在信托時如無登記或注冊,則無法對抗第三者?!痹O立信托時有兩個對抗要件,一是財產所有權的移轉,二是移轉后的財產為信托財產。以不動產信托為例,設立信托時應完成財產所有權向受托人移轉的所有權登記與信托法的“信托的公示”以及“信托的登記”,[16]二者適用同一文件和同一程序。對抗信托的情形主要有兩種:一是受托人個人的債權人欲把信托財產作為受托人的個人財產強制執(zhí)行,或受托人破產等場合主張信托財產不屬于破產范圍;二是受托人違反信托目的處分信托財產,受益人主張撤銷該處分行為,從第三人處取回財產。而當信托財產為有價證券時,其公示方法為在證券上表明該財產是信托財產,股票或公司債券須在股東名簿及公司債底賬上記載其為信托財產,否則這些有價證券無法作為信托財產對抗第三人。這一觀點尚存爭議,有學者認為僅在相對人存在惡意或重大過失的場合可以撤銷。但在有價證券大量且頻繁交易時,很難滿足上述信托公示條件,于是又有了“信托公司作為信托財產所持有的有價證券不限于信托法第3條第2項的規(guī)定,與作為固有財產的有價證券進行分別管理能據(jù)此對抗第三人”[17]的規(guī)定,即作為信托財產的有價證券若進行了分別管理,出現(xiàn)信托違反時,受益人不必然能對該處分進行撤銷。
⒋我國臺灣地區(qū)。在登記效力上,我國臺灣地區(qū)同樣采取登記對抗主義,并在“土地登記規(guī)則”中增加“信托登記”專章,除了應當在相應權利登記部記載之外,還增添了詳細內容見信托專簿的規(guī)定,形成了土地登記簿與信托專簿的雙簿制度。在信托登記的主體上,不再單獨設立專門的信托登記機關,將信托登記交由財產轉移登記主管機關處理。如其《土地法》第39條規(guī)定:“土地登記,由直轄市或縣(市)地政機關辦理之。各地政機關得在轄區(qū)內分設登記機關,辦理登記及其他與登記有關事項?!薄暗卣芾頇C關”即為信托登記的主管機關。對信托登記的義務人的規(guī)定上,除了營業(yè)信托中受托人承擔信托登記義務外,其他主要依當事人意思自治。對比日本、我國臺灣地區(qū)的信托財產登記制度,不動產信托財產登記與因信托而產生的財產權登記是同時進行的,其沒有統(tǒng)一信托登記機構,信托登記的主體通常為財產權登記或注冊的登記機構。[18]
(二)借鑒意義
縱觀相關國家和地區(qū)的相關制度,對待信托登記的處理方式因各自的物權制度和物權變動原則各不相同。英美法系成立信托的關鍵在于財產所有權的轉移,重在通過信托登記達到信托財產獨立、意思自治、公示公信的目的。英國信托法中,信托財產一經(jīng)轉移,視為受托人取得所有權,美國信托法中,信托關系存續(xù)期間,受托人享有所有權。而對于所有權的變更,必然要辦理信托登記手續(xù)。而大陸法系在“一物一權”法律思想之下,財產所有權是否轉移仍語焉不詳。我國的信托法并沒有規(guī)定設立信托要轉移所有權,主管機關和登記內容也變得不明確。英美法系的信托業(yè)始于財富轉移和管理的需要,是一種財富管理工具;而中國信托業(yè)始于籌款,盡管我國信托資產的規(guī)模大幅增長,但是單一資金信托和集合資金信托這兩種以融資為目的的信托占主流,信托不少制度的設計和運作習慣均以融資為中心。英美法系的信托法也啟示我們,公示并非讓財產權獲得對世的優(yōu)先效力的唯一途徑,信義關系同樣可以使權利人在財產上具有排他效力。如瑞士《債務法》第401條規(guī)定:“受托人從第三人獲得,以其客戶的名義持有財產,該財產具有排他性,優(yōu)先于其他普通債權人。”[19]我國《證券法》第139條也有類似的規(guī)定:“證券公司破產或者清算時,客戶的交易結算資金和證券不屬于其破產財產或者清算財產?!痹谏鲜銮樾沃?,公示不是其排他效力的前提,僅信義關系的存在就足以導致權利人在財產上具有排他效力。為了實現(xiàn)信托財產的獨立性,也可以考慮信義關系的運用。日本、我國臺灣地區(qū)的相關法律成形較晚,但登記的效力模式、主體、登記的具體事項更接近我國大陸信托業(yè)的發(fā)展狀況。[20]日本的信托舊法由于不適于商事目的的信托利用而被大幅修改,這也提示著信托法始終在不斷地變化成長。[21]信托的重要性就在它的自由,它為法學家們提供了從一些極為有限的原則中擴充和發(fā)展出一個完整體系的潛力。[22]我國更應及時完善信托登記的移植和建立一套低成本、高效能的信托登記制度。
三、我國信托登記制度的完善方案
截止2016年第2季度末,我國信托全行業(yè)管理的信托資產規(guī)模為17.29萬億元(平均每家信托公司2541.94億元),信托資產同比增速自2010年來首次出現(xiàn)“個位數(shù)”增長。[23]信托資產增速的放緩預示著信托業(yè)進行調整的黃金時期的到來。信托登記的制度設計可歸納為三方面:一是在明確信托上的財產和法律關系的基礎上,規(guī)定應登記什么;二是需要借助怎樣的登記平臺;三是在明確登記內容、程序及登記平臺的基礎之上,強化對信托各方當事人誠實信用的要求,以降低信托份額流動中的信用風險。endprint
(一)明確信托登記內容與程序,避免財產混同
⒈登記內容。日本《不動產登記法》第97條規(guī)定了應登記的內容,如委托人、受托人以及受益人的名稱、住所、信托財產的管理方法等,將這些資料提交登記官用以公示。借鑒這一做法,我國的信托登記內容應包括:①委托人、受托人、受益人的姓名(名稱)、住所和聯(lián)系方式;②信托財產,包括財產的范圍、數(shù)量及其轉移情況;③信托目的;④信托財產的管理方式,尤其是受托人處分信托財產的權利及限制;⑤信托期限;⑥其他需要登記的內容??紤]到信托登記的核心功能是公示,最重要的登記事項是信托財產登記。[24]即將登記的信托產品如何進行分類;信托產品持續(xù)管理的情況需不需要披露;信托產品存續(xù)期間如果發(fā)生變化,信息披露的及時性問題;風險項目如何披露;基于信托產品的私募性質,誰有資格來進行信托產品查詢以及查詢范圍多大等。明確了信托登記的內容,信托財產的查詢有章可循,將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執(zhí)行時可能牽涉信托財產的糾紛。
⒉信托登記的流程與配套制度。在信托登記流程上,首先應由委托人與受托人簽訂信托合同,表示該信托的信托關系首先取得了內部的一致認可。但根據(jù)我國目前的登記生效主義,還需進行登記才正式成立信托關系;其次是需要將相應的信托財產進行移交,完成信托財產的轉移、隔離等手續(xù);最后到相關部門辦理手續(xù),完成信托的外部公示手續(xù)。在信托申請人的選擇上,實踐中通常有當事人依據(jù)信托合同來約定。出于專業(yè)水平和經(jīng)濟實力的考量,由受托人依據(jù)信托合同來承擔申請信托登記的義務更為合適,同時有助于受托人盡責履行義務,規(guī)范經(jīng)營行為。
信托登記制度的設立離不開相關制度的協(xié)調運作,如對信托財產轉移給予稅收優(yōu)惠,明確信托財產從有權屬登記的辦理機構中辦理權屬登記手續(xù),應參照國際通行的權屬非交易轉移或變更行為減少或免除稅收,簡化登記流程,充分發(fā)揮信托自由與靈活的特性。分析信托資金的來源,截至2016年2季度,我國集合類信托占比32.59%,單一類占比56.06%,管理財產類占比11.35%,[25]信托登記等相關制度的完善以及配套平臺的建立,亦有利于管理財產類信托的成長。
(二)建立統(tǒng)一的信托登記平臺,設立電子化信托登記簿
⒈建立統(tǒng)一的信托登記平臺。在登記平臺的選擇上,信托種類多、機構設立靈活,有學者提出我國的信托登記僅需證明該信托財產具有獨立性,使得信托財產與委托人未設立信托的其他財產、受托人的固有財產相區(qū)別。在此前提下,可由特定財產或財產權利的現(xiàn)有登記部門開展信托登記,如我國臺灣地區(qū)沒有專門設立信托登記機構,采用的是雙簿登記制度,信托登記的主體通常為財產權登記或注冊的登記機構。目前,我國有11個應登記的各類財產權用以登記的機構,如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房地產行政主管部門、中國人民銀行征信中心等。分散的信托登記機構容易重復登記,不利于信托受益權轉讓,也給查詢造成了困難。統(tǒng)一的信托登記平臺更有利于資料的匯總,達到公示公信的目的,《信托登記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也提出了建立統(tǒng)一的信托登記平臺。而銀監(jiān)會全盤承接信托登記的任務難度較大,現(xiàn)有的如上海信托登記中心、全國信托登記中心等也力不從心。綜合現(xiàn)有情況,可以考慮在借鑒中債登的基礎上完善信托登記平臺的建設。2012年起中債登就開始啟動信托產品的合同登記工作,建立全國信托數(shù)據(jù)庫一期暨信托產品登記系統(tǒng),之后,中債登要求國內所有信托公司按時遞交所有信托產品信息,[26]并于2014年初啟動了信托產品登記系統(tǒng)二期升級暨信托非現(xiàn)場系統(tǒng)整合工作。[27]可見,中債登對于信托登記有著一定基礎,應借此機會建立統(tǒng)一的信托登記平臺。
⒉發(fā)揮電子登記簿的優(yōu)勢。在建立統(tǒng)一的信托登記平臺的基礎之上,應積極采用電子化信托登記簿,發(fā)揮其信息量大、登記方便、查詢便捷、容易保管的優(yōu)勢,使當事人的登記、變更和第三人的查詢都能夠通過網(wǎng)絡來異地實現(xiàn)。在盡職調查、資金支付、后續(xù)管理等方面實現(xiàn)信息共享,完善信托登記制度,將有效提高信托份額的流動性,降低信用風險,真正讓信托登記公示效果最大化。以應收賬款質押登記公示系統(tǒng)為例,該系統(tǒng)是我國首個基于互聯(lián)網(wǎng)運行的應收賬款質押登記公示系統(tǒng),面向全社會提供應收賬款質押登記及查詢服務。其目的是幫助經(jīng)濟社會活動主體確認其交易對象的信用狀況,為其判斷風險提供幫助。如阿里小貸為以阿里巴巴電子商務平臺(淘寶、天貓)的大數(shù)據(jù)為基礎進行計算分析,對客戶進行風險定價,作為對客戶授信的評價依據(jù)。在信托登記的過程中,運用大數(shù)據(jù)對用戶的信用進行評級,也有助于保障交易安全。
(三)提高信托流動效率,降低信用風險
⒈改信托登記生效主義為信托登記對抗主義。信托登記的效力是指登記在信托行為中充當何種要件,目前我國采信托登記生效主義。支持信托登記對抗主義的人認為,登記生效主義忽視了信托登記的多樣性,采用登記對抗主義更有利于保護交易安全,在信托設立后登記前的空窗期內受益人的權利不至于失去保護;支持信托登記生效的人認為,上述空窗期間另有法律能為信托登記提供保護,該做法還能督促當事人盡早登記。[28]信托行為最注重的是交易安全與自由、效率,信托登記生效主義延緩了信托行為的效率,不合理地增加了交易成本。結合相關經(jīng)驗,英國信托法強調知情和善意保護原則,不強制要求登記;土地買受人交易時,未經(jīng)登記,不能對抗第三人。美國信托法要求受托人對已確權的信托在“可實行性的限度內”進行登記,并結合強迫信息揭露機制以補漏。日本、我國臺灣地區(qū)亦采登記對抗主義。
登記的核心目的是實現(xiàn)公示公信的對抗力,在保證當事人基本的經(jīng)營自由、結社自由的基礎上,賦予額外的價值。改采登記對抗主義,將賦予當事人更大的意思自治空間,在信托登記制度不夠完善的情況下,也有利于當事人權利的保護。我國《信托法》第2條、第8條、第10條展示了與登記相關的有兩個層面,一是信托財產發(fā)生所有權的轉移,完成了物權變動的轉讓,二是作為受托人要標注信托財產。[29]顯然,當下信托登記生效主義已經(jīng)不適應信托的發(fā)展,故建議將《信托法》第10條修改為“設立信托,對于信托財產,有關法律、行政法規(guī)規(guī)定應當辦理信托登記手續(xù)的,應當依法辦理信托登記。未依照前款規(guī)定辦理信托登記的,該信托不得對不知情的第三人產生效力?!痹谥贫ńy(tǒng)一不動產登記法案時,規(guī)定不動產信托登記的事項,完成不動產信托的登記制度構建,逐步完善其他財產權的信托登記制度構建。endprint
⒉增加對信托當事人義務和責任的規(guī)定。在構建我國信托登記制度時,應增加對當事人義務和責任的規(guī)定,尤其是在委托人不讓渡信托財產權屬的情況下其義務和責任的規(guī)定。對于信托財產權屬是否轉移的問題,主要有三種觀點:第一種為肯定說,該學說認為信托財產權利已經(jīng)轉移給受托人,我國《信托法》規(guī)定的“將財產權委托給”即權利轉移的意思;第二種為否定說,認為財產權并沒有發(fā)生移轉;第三種折中說,認為只有部分財產權,如資金信托或者一般的動產信托需要轉移。[30]若委托人保留信托財產權屬時,只要法律上對委托人義務責任有明確的規(guī)定,信托財產可辨識,信托財產的獨立性仍可實現(xiàn)。增加對當事人義務和責任的規(guī)定有助于保障信托財產安全、促進信托受益權定價機制的形成,登記制度的完善也將推動信托流轉披露機制的完善。借鑒英美法,目前可以嘗試兩種做法:一是在信托登記時,在權利憑證及登記簿中針對信托產品所屬資產加注“信托財產”等字樣,以表明資產變更后的受托人即信托公司名下的這部分財產其實是信托財產;二是建立一個專門的信托財產電子登記機構,要求所有信托產品進行信托財產登記,便于投資者線上查詢。對于信托公司的傳統(tǒng)融資類業(yè)務以及投資類業(yè)務來說,信托登記制度的建立可拓寬其投資者渠道和資源,促進業(yè)務發(fā)展。同時也要考慮到,對于家族信托等委托人委托信托公司設立的特定目的單一信托業(yè)務,過于嚴格的制度約束和信息披露,可能影響信托登記的積極性。
【參考文獻】
[1]趙廉慧.信托法解釋論[M].中國法制出版社,2015.45.
[2]羅陽.信托登記制度啟示錄:設計思路與法律建議(下)[J].信托周刊,2009,(10):8-10.
[3]上海信托登記中心[EB/OL]. http://www.strc.org.cn/commix/product/BookManage3540_query.jsp.
[4]常艷軍.中國信托登記有限責任公司擬于年內設立,建立統(tǒng)一登記制度[EB/OL].http://www.ce.cn/xwzx/gnsz/gdxw/201601/19/t20160119_8362481.shtml.
[5]周穎博.建立全國性信托登記平臺研究[J].大眾理財顧問,2015,(11):70-72.
[6]黃韜,戴鑫澤.我國信托制股權投資基金制度與實踐評析[A].范健.中國信托法論壇(2014)[C].法律出版社,2015.137.
[7]汪其昌.不動產信托登記問題研究[EB/OL].http://www.yanglee.com/news/newsdetail.aspx?NodeCode=105023001&id=2131.
[8]唐義虎.信托財產權利研究[M].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5.138.
[9]Land registration Act 1925(1925,c.21),sec.19.
[10]Law of Property Act 1925(1925,c.20),sec.53.
[11]何寶玉.信托法原理與判例[M].中國法制出版社,2013.62.
[12]George T.Bogert,Trusts,sixth edition,West Publishing Co.1987,p.62-64.
[13]袁田.普通法信托向法定信托的嬗變:美國《統(tǒng)一法定信托實體法案》的組織法變革[J].商事法論集,2014,(01):186-194.
[14]陳向聰.信托法律制度研究[M].中國檢察出版社,2007.114.
[15]道垣內弘人.信托法入門[M].姜雪蓮譯.中國法制出版社,2014:49.
[16][17][18]能見善久.現(xiàn)代信托法[M].趙廉慧譯.中國法制出版社,2011.27,29,27-28.
[19]Pietro Supine and Andreas C.Limburg,“A Swiss Perspective On Trusts”, in Trusts in Prime Jurisdictions, Alon Kaplan ed .,Kluwer Law International 2000,p.384.
[20]日本《信托法》(2006)第220條、第232-239條.
[21]Carly Howard:Trust Funds In Common Law and Civil Law Systems:A Comparative Analysis. U MIAMI INTL& COMP.L REV VOL.13:343.
[22]David Johnston,The Roman Law of Trust,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8,p.288.
[23][25]西南財經(jīng)大學信托與理財研究所.2016年2季度中國信托業(yè)發(fā)展評析[EB/OL]. http://www.xtxh.net/xtxh/analyze/42444.htm.
[24]何寶玉.信托登記:現(xiàn)實困境與理想選擇[EB/OL]. http://www.yanglee.com/research/newsdetail.aspx?NodeCode=105023001&id=2130.
[26]華寶信托有限責任公司.建立信托受益權流通機制與平臺探索研究[M].中國信托業(yè)協(xié)會.2014年信托業(yè)專題研究報告.2014.115.
[27]21世紀經(jīng)濟報.中債登全力以赴,信托登記制度落實在即[EB/OL].http://finance.jrj.com.cn/2015/02/06100618828881.shtml.
[28]張淳.中國信托法特色論[M].法律出版社,2013.133.
[29]孟強.信托登記制度研究[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2.104.
[30]樓建波.信托財產的獨立性與信托財產歸屬的關系——兼論中國《信托法》第2條的解釋與應用[J]. 廣東社會科學,2012,02:242-250.
(責任編輯:徐 虹)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