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榻雜記》收錄了季羨林先生自2001年以來,特別是自2003年住院時撰寫的九十多篇文章,計二十多萬字。書中有他的人生各階段回憶,也有回憶父母、老師和親友的文章,還有季老平時十分關(guān)注的人與大自然和諧相處、社會公德、愛國主義與奉獻精神等問題。
讀《病榻雜記》,心情是敬重的。一個在病榻上的耄耋老人一直筆耕不輟地專注于思考和寫作,正如季老自己說的那樣:一寸光陰不可輕。這句話對于他自己來說也是實用的,可見老先生珍視生命、珍視時光的態(tài)度。
這本書像一本娓娓道來的生活故事書,季老用平淡無奇的語言為我們不緊不慢地敘述著一個個生活中的小情節(jié)和小故事,抑或是某種現(xiàn)象帶給我們的感悟和反思。字字如清泉潤澤人心,讓人讀過之后舒服又受益頗深。
書中多次談到老年這一概念。季老對生死的態(tài)度看得很清楚、透徹,對于這個問題,他最贊美的是陶淵明的一首詩:“縱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懼。應盡便須盡,無復獨多慮?!币约暗兰业摹叭f物方生方死”思想,他堅持在鄰近死亡的過程中,要多做好事,少做或不做壞事。從容地面對生死,無須多慮。
季老一生都抱著感恩的心去生活,從未抱怨過,無論是少年時的遠離家鄉(xiāng)寄人籬下,還是求學時的艱苦和不易,他都抱著一顆感恩的心對待過往對自己的影響和磨礪,尤其在晚年生病住院之后更是寫了數(shù)篇文章表達自己對醫(yī)護人員的感謝。
《病榻雜記》中沒有華麗的辭藻,只有平淡簡單的言語,卻像一幅悠然自得的山水畫,又像一支曲風空靈的古箏曲。循序漸進,款款入耳。令我們在閱讀文字、傾聽大師時,也能瞬間擁有一顆平和自在的心靈,靜靜體悟人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