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萌,陸曉霏,馬劍輝
(1揚州市職業(yè)大學醫(yī)學院,江蘇揚州 225008;2南京梅山醫(yī)院)
特應性皮炎患兒血清25-羥維生素D3水平變化及其臨床意義
邱萌1,陸曉霏2,馬劍輝2
(1揚州市職業(yè)大學醫(yī)學院,江蘇揚州 225008;2南京梅山醫(yī)院)
目的觀察特應性皮炎(AD)患兒血清25-羥維生素D3水平變化,并探討其臨床意義。方法選擇AD患兒96例為觀察組,體檢健康兒童40例為對照組。采用AD嚴重程度積分(SCORAD)評價觀察組病情,抽取兩組靜脈血,檢測血清25-羥維生素D3、免疫球蛋白E(IgE)、IL-4、IL-10、IL-17水平。結果觀察組、對照組血清25-羥維生素D3水平分別為(25.63±6.12)、(29.98±6.87)nmol/L,兩組比較P<0.05。觀察組血清IgE、IL-4、IL-10、IL-17水平均高于對照組(P均<0.05)。觀察組血清維生素D缺乏(血清25-羥維生素D3<30 mmol/L)患兒血清IgE、IL-4、IL-10、IL-17水平均高于血清維生素D正常(血清25-羥維生素D3≥30 mmol/L)患兒(P均<0.05)。觀察組血清25-羥維生素D3與SCORAD呈負相關(r=-0.490,P<0.05),與血清IgE、IL-4水平均呈正相關(r分別為0.639、0.531,P均<0.05),與IL-10、IL-17均無明顯相關性(P均>0.05)。結論AD患兒血清25-羥維生素D3水平降低,并與血清IgE、IL-4水平呈正相關;血清25-羥維生素D3水平檢測有助于判斷AD患兒的病情嚴重程度及炎癥反應情況。
特應性皮炎;25-羥維生素D3;白細胞介素4;白細胞介素10;白細胞介素17;免疫球蛋白E;兒童
特應性皮炎(AD)是一種炎癥性皮膚疾病,具有反復發(fā)作、病程長等特點,以劇烈瘙癢為主要臨床表現(xiàn)[1]。嬰幼兒期AD亦被稱為特應性濕疹(AE),患病率為10%~20%[2]。AD的發(fā)生機制并不明確,可能與皮膚屏障功能障礙及免疫功能紊亂有關;此外,還有研究表明AD與遺傳因素此有關[3],但目前還沒有發(fā)現(xiàn)AD特異性基因或位點。近年來有一些流行病學研究顯示,AD的發(fā)生與維生素D缺乏有關[4,5],但是缺少臨床研究支持。本研究觀察了AD患兒血清25-羥維生素D3水平變化,分析其與AD嚴重程度、血清炎癥因子和免疫球蛋白E(IgE)水平的相關性,探討清25-羥維生素D3在AD發(fā)病過程中發(fā)揮的作用以及檢測血清25-羥維生素D3水平的臨床意義?,F(xiàn)報告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擇2015年11月~2016年4月收治的AD患兒96例為觀察組,其中男56例、女40例,年齡0~5(3.48±1.32)歲。納入標準:①診斷標準符合Willinmans提出的AD診斷標準[6];②病程≥1 a,近1個月未使用糖皮質激素或免疫抑制劑。排除標準:①心肝腎功能障礙;②佝僂病、甲狀腺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③出生缺陷、惡性腫瘤;④近期有急性感染。選取同期體檢健康兒童40例為對照組,其中男24例、女16例,年齡0~6(3.42±1.29)歲。兩組性別、年齡均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jīng)醫(yī)院倫理委員會審核通過,受試者監(jiān)護人均知情同意。
1.2 AD患兒病情評價 采用AD嚴重度積分(SCORAD)評價觀察組病情。SCORAD包括皮膚病變范圍(A)、嚴重程度(B)、瘙癢和睡眠影響程度(C)三個維度,由經(jīng)過統(tǒng)一培訓的醫(yī)生進行評估。SCORAD=A/5+7B/2+C,得分0~103分,得分越高說明患兒病情越重。
1.3 血清25-羥維生素D3、IgE、IL-4、IL-10、IL-17檢測 采用不含抗凝劑的真空采血管抽取清晨空腹靜脈血4 mL,室溫靜置30 min,3 000 r/min離心15 min,收集血清保存至-80 ℃冰箱,待所有標本采集齊全后統(tǒng)一檢測。血清25-羥維生素D3采用化學發(fā)光法檢測,試劑盒購自DiaSorin公司,血清25-羥維生素D3<30 mmol/L為維生素D缺乏;血清IgE采用顆粒增強免疫透射比濁法檢測,試劑盒購自德賽診斷試劑有限公司;血清IL-4、IL-10、IL-17均采用ELISA法檢測,試劑盒購自美國R&D公司。操作均按照試劑盒說明書進行。
2.1 兩組血清25-羥維生素D3、IgE、IL-4、IL-10、IL-17水平比較 見表1。
表1 兩組血清25-羥維生素D3、IgE、IL-4、IL-10、IL-17水平比較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2.2 觀察組維生素D缺乏、正常患兒血清IgE、IL-4、IL-10、IL-17水平比較 觀察組維生素D缺乏63例、正常33例。觀察組維生素D缺乏患兒血清IgE、IL-4、IL-10、IL-17水平均高于維生素D正?;純?P均<0.05)。見表2。
表2 觀察組維生素D缺乏、正?;純貉錓gE、IL-4、IL-10、IL-17水平比較
注:與維生素D正?;純罕容^,*P<0.05。
2.3 觀察組血清25-羥維生素D3與SCORAD及血清IgE、IL-4、IL-10、IL-17水平的關系 觀察組血清25-羥維生素D3與SCORAD呈負相關(r=-0.490,P<0.05),與血清IgE、IL-4水平均呈正相關(r分別為0.639、0.531,P均<0.05),與IL-10、IL-17均無明顯相關性(P均>0.05)。
AD特應性的含義包括以下方面[7]:①容易罹患哮喘、過敏性鼻炎、濕疹;②對異種蛋白過敏;③血清IgE升高;④嗜酸性粒細胞增多。AD在不同年齡段的表現(xiàn)不同,兒童期多為滲出性濕疹樣皮損,成人則以瘙癢、苔蘚化丘疹和苔蘚樣變?yōu)橹饕憩F(xiàn)[8]。研究顯示,50%的AD患兒在1歲內皮炎可完全消退,僅表現(xiàn)為皮膚干燥、輕度瘙癢,其余患兒皮炎會持續(xù)存在,皮膚變得慘白、干冷、毛囊角化,甚至苔蘚樣變[9]。研究顯示,60%的患者睡眠受影響,50%的患者工作受到影響,20%的患者職業(yè)選擇受到影響,嚴重影響患者及其整個家庭的生活質量[10]。
目前,AD的確切發(fā)病原因和機制尚不清楚。AD可能與遺傳、微生物、變態(tài)反應、環(huán)境、精神因素有關,免疫異常是近年來的研究熱點。有呼吸道過敏史和過敏家族史的兒童AD發(fā)病率更高,而AD患者血清IgE和特異性IgE顯著升高。本研究結果顯示,AD患兒血清IgE水平顯著高于健康兒童。維生素D與AD的關系最早是被流行病學研究發(fā)現(xiàn)的。在一項針對15 212例患者進行的調查中發(fā)現(xiàn),AD患者血清25-羥維生素D3水平低于正常人,而在其他過敏性疾病患者中未發(fā)現(xiàn)這種差異,由此推測維生素D缺乏增加了AD的患病風險[11]。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血清25-羥維生素D3水平下降,且與SCORAD呈負相關,提示維生素D可能參與了AD的發(fā)生和發(fā)展, 血清25-羥維生素D3檢測有助于判斷AD患兒的病情嚴重程度。
正常皮膚具有屏障功能,絲聚蛋白是皮膚屏障功能的重要結構蛋白,AD患兒常見絲聚蛋白基因突變、絲聚蛋白表達受阻導致角質層水合作用減弱,表皮水分流失增加,導致角質層屏障功能受損,微生物定植和感染增加,導致皮膚反復感染。維生素D能夠促進絲聚蛋白的表達增加,有助于皮膚屏障功能修復;幾乎所有參與適應性免疫的細胞均表達維生素D受體,即均接受維生素D的調控。體內具有活性的25-羥維生素D3主要調控CD4+T細胞[12],后者在抗原的刺激下可分化為Th1、Th2、Th17等效應T細胞。對AD患者皮損區(qū)皮膚進行病理切片觀察,發(fā)現(xiàn)CD4+T細胞向Th2分化增加,相應細胞因子如IL-4、IL5、IL-10分泌增加[15]。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血清維生素D缺乏患兒血清IgE、IL-4、IL-10、IL-17水平高于血清維生素D正常患兒,表明AD患兒血清維生素D缺乏會導致血清IgE、IL-4、IL-10、IL-17水平升高,炎癥反應狀態(tài)加重。本研究還發(fā)現(xiàn),AD患兒血清25-羥維生素D3水平與血清IgE、IL-4水平呈正相關,說明AD患兒血清25-羥維生素D3和IgE、IL-4可能存在相互作用,提示血清25-羥維生素D3檢測有助于判斷AD患兒的炎癥反應程度。IL-17是強效的促角質形成細胞免疫活性刺激因子,能夠誘導促角質形成細胞產生集落刺激因子、腫瘤壞死因子、血管內皮生長因子等,誘導炎癥發(fā)生和發(fā)展。有研究顯示,25-羥維生素D3可抑制T細胞活化成Th17,進而抑制IL-17的產生[16]。但本研究結果顯示,AD患者血清25-羥維生素D3水平與患者血清IL-17無相關性,與文獻報道不符合,可能與本研究樣本量較小有關。
綜上所述,AD患兒血清25-羥維生素D3水平降低,并與血清IgE、IL-4水平呈正相關;血清25-羥維生素D3水平檢測有助于判斷AD患兒的病情嚴重程度及炎癥反應情況。
[1] 畢志剛,田美華,林麟,等.濕疹與特應性皮炎皮損處細菌學研究[J].中華皮膚科雜志,2004,37(10):595-597.
[2] 顧恒,尤立平,劉永生,等.我國10城市學齡前兒童特應性皮炎現(xiàn)況調查[J].中華皮膚科雜志,2004,37(1):29-31.
[3] 郝飛.特應性皮炎的發(fā)病機制及治療進展[J].中華皮膚科雜志,2002,35(1):73-75.
[4] Cheng HM, Kim S, Park GH, et al. Low vitamin D levels are associated with atopic dermatitis, but not allergic rhinitis, asthma, or IgE sensitization, in the adult Korean population[J]. J Allergy Clin Immunol, 2014,133(4):1048-1055.
[5] Muehleisen B, Bikle DD, Aguilera C, et al. PTH/PTHrP and vitamin D control antimicrobial peptide expression and susceptibility to bacterial skin infection[J]. Sci Transl Med, 2012,4(135):135ra66.
[6] 中華醫(yī)學會皮膚性病學分會免疫學組、特應性皮炎寫作研究中心.中國特應性皮炎診療指南(2014版) [J].中華皮膚科雜志,2014,7(74):511-514.
[7] 張警兮,姚煦.特應性皮炎與維生素D[J].中華皮膚科雜志,2015,23(9):668-670.
[8] 劉秋慧,徐子剛,李麗,等.特應性皮炎患兒與健康兒童皮膚屏障功能的對比[J].中國皮膚性病學雜志,2012,26(2):109-111.
[9] 劉玲玲,竇俠,聞衛(wèi)兢,等.他克莫司軟膏治療成人特應性皮炎療效和安全性研究[J].中華皮膚科雜志,2005,38(7):406-409.
[10] 朱小華,楊永生,徐金華,等.潤燥止癢膠囊在成人輕中度特應性皮炎治療中的作用[J].中國皮膚性病學雜志,2010,24(1):38-39.
[11] 施漢振 ,龐鑫,曾星, 等.特應性皮炎患者血清總IgE、過敏原特異性IgE、嗜酸性粒細胞陽離子蛋白檢測的臨床意義[J].檢驗醫(yī)學,2008,23(4):391-393.
[12] 杜穎,吳雅玲,宋偉倉,等.血清維生素D水平與嬰幼兒肺炎的關系[J].中國婦幼健康研究,2016,27(5):609-611.
[13] 何榮國,伍紹國,鄔運學,等.神經(jīng)生長因子在特應性皮炎小鼠模型Th1/Th2類細胞因子免疫失衡中的作用[J].中國皮膚性病學雜志,2010,24(2):109-111.
[14] 沈斌,屠巧峰,冷建杭,等.特應性皮炎患者外周血輔助性T細胞17與白介素17的檢測[J].中華皮膚科雜志,2012,45(2):106-109.
江蘇省衛(wèi)生廳科研項目(JZ201536)。
10.3969/j.issn.1002-266X.2017.44.017
R758.2
B
1002-266X(2017)44-0056-03
2017-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