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萬太
(青海省海西州人民醫(yī)院心內(nèi)科,青海 海西州 817000)
磷酸肌酸鈉治療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療效探析
李萬太
(青海省海西州人民醫(yī)院心內(nèi)科,青海 海西州 817000)
目的:研究用磷酸肌酸鈉治療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療效。方法:對近年來在青海省海西州人民醫(yī)院心內(nèi)科接受治療的66例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的治療情況進行回顧性研究。將這66例患者平均分為治療甲組和治療乙組。使用磷酸肌酸鈉對治療甲組患者進行治療,使用1,6二磷酸果糖對治療乙組患者進行治療。治療結(jié)束后,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后BNP(腦鈉肽)的水平、CK-MB(肌酸激酶同工酶)的水平和cTnI(肌鈣蛋白I)的水平。結(jié)果:在治療后,治療甲組患者BNP的水平、CK-MB的水平和cTnI的水平均低于治療乙組患者,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jié)論:用磷酸肌酸鈉治療急性病毒性心肌炎可有效地降低患者BNP、CK-MB和cTnI的水平。
磷酸肌酸鈉;急性病毒性心肌炎
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是一種與病毒感染有關的局限性或彌漫性的炎癥性心肌疾病。此病患者多為兒童和青少年,其發(fā)病時間多為發(fā)生病毒感染性疾病之后[1]。由于尚不清楚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發(fā)病機制,故臨床上缺乏治療此病的特效藥。目前,臨床上主要使用具有營養(yǎng)心肌、抗病毒和調(diào)節(jié)免疫力作用的藥物治療急性病毒性心肌炎。在本次研究中,筆者使用磷酸肌酸鈉對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者進行治療?,F(xiàn)報告如下:
本次研究的對象為2014年8月至2016年1月期間在青海省海西州人民醫(yī)院心內(nèi)科接受治療的66例病毒性心肌炎患者。這66例患者在發(fā)病前的12個月內(nèi),均發(fā)生過嚴重的病毒感染性疾病。他們均未合并心力衰竭及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等疾病,且均不存在對本次研究所用藥物過敏的情況。所有患者都對本次研究知情。將這66例患者平均分為治療甲組和治療乙組。在治療甲組患者中,有男患者18例,女患者15例;其平均年齡為(8.81±2.01)歲;其平均病程為(3.27±0.52)天。在治療乙組患者中,有男患者16例,女患者17例;其平均年齡為(8.97±2.12)歲;其平均病程為(3.19±0.46)天。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相比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可以進行對比研究。
在兩組患者住院后,均對其進行常規(guī)治療。進行常規(guī)治療的方法是:囑患者保持絕對臥床休息,以減輕其心臟的負荷;給其使用維生素C、維生素B、輔酶A等具有營養(yǎng)心肌作用的藥物進行治療;給其使用嗎啉胍等抗病毒藥物進行治療;患者若存在心律失常的癥狀,應對其進行抗心律失常治療。在進行常規(guī)治療的基礎上,使用磷酸肌酸鈉對治療甲組患者進行治療,使用1,6二磷酸果糖對治療乙組患者進行治療。磷酸肌酸鈉的用法為:將1 g的磷酸肌酸鈉用250 ml濃度為0.9%的氯化鈉注射液稀釋后為患者靜脈滴注,每天用藥1次。1,6二磷酸果糖的用法為:將10 g的1,6二磷酸果糖用250 ml濃度為0.9%的氯化鈉注射液稀釋后為患者靜脈滴注,每天用藥1次。兩組患者的治療時間均為4周。
治療結(jié)束后,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后BNP(腦鈉肽)的水平、CK-MB(肌酸激酶同工酶)的水平和cTnI(肌鈣蛋白I)的水平。
使用SPSS20.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本次研究中的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在治療后,治療甲組患者BNP的水平、CK-MB的水平和cTnI的水平均低于治療乙組患者,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表1。
表1 對比兩組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的各項治療指標(±s)
表1 對比兩組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的各項治療指標(±s)
組別 BNP(U/L) CK-MB(mg/L) cTnI(ng/mL)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治療甲組(n=33) 42.01±2.35 20.14±8.27 1022.91±109.83 450.81±60.06 55.61±4.03 20.17±3.10治療乙組(n=33) 41.86±2.58 28.85±3.64 1022.71±109.42 645.58±76.63 55.12±4.21 30.27±2.51
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是一種嚴重影響兒童和青少年身體健康的心臟疾病。此病患者若未獲得及時有效的治療,可發(fā)生心力衰竭[2]。由于臨床上缺乏治療此病的特效藥,因此,營養(yǎng)心肌、抗病毒和調(diào)節(jié)免疫功能等療法就成為了臨床上治療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主要方法。
1,6二磷酸果糖是臨床上治療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傳統(tǒng)藥物。該藥是糖酵解的產(chǎn)物。不過,近年來的臨床研究證實,1,6二磷酸果糖只有在被無氧代謝的前提下才能發(fā)揮作用,使用此藥治療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起效速度較慢,療效一般。磷酸肌酸是一種直接參與心肌代謝的物質(zhì)[3]。使用磷酸肌酸制劑治療急性病毒性心肌炎,可有效地保護患者心肌的功能,促進其受損心肌細胞的自我修復[4]。
本次研究的結(jié)果說明,用磷酸肌酸鈉治療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效果確切,可有效地降低患者BNP、CK-MB和cTnI的水平。
[1]袁文靜, 林秀珍. 磷酸肌酸鈉治療小兒病毒性心肌炎46例臨床分析[J]. 臨床研究, 2017, 25(1):66-67.
[2]袁泉, 張萍. 磷酸肌酸鈉聯(lián)合心肌康顆粒治療小兒病毒性心肌炎實效性分析[J]. 重慶醫(yī)學, 2016, 45(10):1343-1344.
[3]班存芳, 胡令英. 病毒性心肌炎患兒采用磷酸肌酸鈉治療對心功能預后的影響[J]. 中國處方藥, 2016, 14(9):78-79.
[4]李彩虹. 磷酸肌酸鈉、維生素C聯(lián)合抗病毒治療對病毒性心肌炎患兒心肌損傷的保護作用[J]. 海南醫(yī)學院學報, 2016, 22(20):2482-2485.
R978
B
2095-7629-(2017)19-003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