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能蘋??
摘要:就當前小學音樂的教學發(fā)展來看,由于家庭普遍支持學生學習音樂知識,相比于過去教學質量以及學生的學習熱情都有很大提升。但是,不可否認的是,當前在小學音樂教學方面,特別是在小學音樂的審美教育方面依然存在著不少問題,本文將就當前小學音樂審美教育中的若干問題進行粗略分析,以期能夠提升小學音樂審美教學水平,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關鍵詞:小學音樂;審美教育;問題研究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與發(fā)展,人們開始逐漸發(fā)現(xiàn)常規(guī)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已經(jīng)越來越不能夠應對當前的社會發(fā)展趨勢,特別是在小學的音樂教學中,由于新課程改革提出了許多的新的具體的要求與含義,也增加了相應的教學內容,小學音樂的教學目的也隨之發(fā)生了潛移默化的變化。從過去音樂教學教育學生提高藝術文化基礎水平,學會歌曲以及音樂基本知識同時掌握一定的樂器使用能力即可逐漸過渡到當前對于學生的美育做出了更加細致明確的要求。在當前的形式下,傳統(tǒng)音樂教學不能夠很好地滿足學生的綜合素質需求,其中最為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學生對于美育的要求越來越高,特別是隨著社會的不斷發(fā)展與進行,基本的文化知識學習也不能夠滿足人們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學生的審美水平可以說是大勢所趨,而小學的音樂教學恰好能夠解決這個問題。針對當前小學音樂教學的審美教育中存在的問題,主要分為如下幾個方面。
一、 當下小學音樂審美教育的發(fā)展現(xiàn)狀
1. 教學缺乏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fā)展與進步,當前社會經(jīng)濟形式下,人們對于小學的音樂教學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甚至很多小學生的學生家長不惜花高價請專業(yè)的課程老師針對自己的孩子培養(yǎng)相關音樂技能,僅僅是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一技之長。而在常規(guī)的小學音樂教師的授課過程中,根據(jù)筆者的調查以及親身經(jīng)歷,絕大多數(shù)的音樂老師都缺乏以人為本的教學觀念,大多數(shù)老師還是停留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與教學方法上,不能夠順應時代的潮流及時地發(fā)生思想上的轉變,這是一個十分嚴重的問題。這個問題主要體現(xiàn)在,大多數(shù)老師在授課過程中依然選擇了填鴨式的教學,對于學生的反應以及課堂效果反饋等并不是十分在意,由于音樂課程作為文化課程之外的藝術課程,在考核過程中不會計入總成績,所以也造成了一部分老師不負責任,對于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更是愛答不理,愛學不學,更是將這些問題推給當前的教育制度,這是極其不負責任的。小學音樂盡管作為一個藝術類科目,但是其教育效果卻相當顯著,不但能夠提高學生的基礎音樂知識水平,了解音樂的基本樂理,更多的是通過音樂學習提高自己對于審美的理解與感悟能力,由于小學階段學習的音樂課程都是人類歷史發(fā)展過程中的偉人所著,許多都是經(jīng)歷一生的磨難才能夠寫出這樣的曲目,所以是能夠陶冶人的情操,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的。
2. 對學生的審美教育引導較少
對于學生的審美教學,最重要的就是引導工作。而就當前小學音樂教學的模式與方法而言,確實存在不少問題。一方面,老師過分注重教學任務的完成情況,而忽略了學生的接受程度以及接受能力,在調查走訪中我們發(fā)現(xiàn),個別的音樂教學課堂相當混亂,學生都在交頭接耳,而老師本人卻只當沒有聽見,不緊不慢地進行著自己的課堂授課,從這個事件我們可以想象到,全國有多少音樂教師對于音樂授課本身就不重視,只為了完成教學任務,帶著學生隨意了解一下課程內容,至于學生能夠接受多少卻很少過問。另一方面就是教學的方法上存在問題,由于大多數(shù)的地區(qū)基礎的音樂教學設施相對簡陋,對于學生的授課內容也是以各種理論知識講解為主,有時會通過音樂磁帶與學生進行一定的互動,但是由于缺乏激情,講課過程中過于平淡,很多學生也反映自己的音樂課程學習毫無興趣可言。由此我們可以了解,當前國內小學的音樂教學形式十分嚴峻,許多的老師缺乏職業(yè)素養(yǎng),沒有對于學生的審美教育起到積極的影響,甚至產(chǎn)生了許多消極的作用。
3. 小學的音樂教學內容過于專業(yè)化
由于小學學生處于義務教學的初級階段,無論是基礎知識背景還是接受能力都普遍較弱,但是許多老師只顧自己的教學環(huán)節(jié)設計以及教學任務,并沒有充分考慮學生的接受狀態(tài)以及接受能力,結果造成很多同學反映音樂課總感覺聽不懂老師的講課內容,但是如果去詢問老師,老師又會以個別學生總是上課開小差,不好好學習,所以聽不懂來搪塞,最后形成惡性循環(huán)。通過調查我們發(fā)現(xiàn),原來是音樂老師在授課的過程中沒有拆分好理論知識與授課之間的關系,將課本上的知識直接教給學生,而大多數(shù)學生由于缺乏基本音樂樂理常識,再加上只有少部分小學學生在業(yè)余參加一些專業(yè)的課程學習,所以最后的結果就是喜歡音樂的很喜歡,討厭音樂的很討厭,不利于絕大多數(shù)學生的綜合素質的普遍提升。
二、 小學音樂審美教育的有效策略
1. 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小學音樂的審美教育的提升策略中,最為重要的一點就是要提高學生的課堂積極性以及課堂參與度。我們都知道,興趣才是最好的老師,而這句話針對小學階段的學生尤為適用,特別是學習藝術文化課程時,不但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欲望,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效率,更會讓學生在課外休息時間主動學習相關知識,擴充知識面,從而為學生建立良好的審美觀念打下堅實的基礎。
2. 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以及理解能力
審美能力以及審美水平的建立不是一個一蹴而就的過程,而在這個過程中有兩個關鍵素質不能夠忽略,分別是學生的思維能力以及理解能力。所謂審美,就是對美的理解與感悟的能力,而學生的基礎理解能力的培養(yǎng)還是要依靠課堂上老師的細心講解與引導再加上學生的自主學習共同實現(xiàn)的。而邏輯思維能力對于審美來說既是一種表現(xiàn),又是一種升華,學生在學習了審美之后,就要主動去尋找生活中的美,然后通過自己的思維根據(jù)自己的學習現(xiàn)狀創(chuàng)造美,而這個過程正是需要邏輯思維的幫助。
參考文獻:
[1]馮宇.小學音樂審美教育若干問題淺析[D].遼寧師范大學,2012.
[2]周惠玲.小學音樂審美教育若干問題解析[J].音樂時空,2014,03:15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