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凌
【摘要】英語教學的核心問題是如何處理好課程與學生發(fā)展的關系,英語作為一門課程來進行教學,從知識到品格需要英語課程這一載體。詩歌的美不僅僅是語言,還有詩歌背后的精神氣韻,同時英語詩歌滲透大量的英語語言文化知識和人文底蘊;通過英文詩歌教學,吸取英語文化世界的精髓,了解中華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形成良好的文化品格,體現(xiàn)國際合作精神;響應祖國的“一帶一路”戰(zhàn)略決策號召;培養(yǎng)學生的祖國意識和國際視野。
【關鍵詞】詩歌 跨文化意識 文化品格 支架寫作
一、問題的提出
新修訂的中學英語課程標準確立“文化品格”這一核心素養(yǎng)要素,是英語課程超越“工具論”體現(xiàn)育人價值取向的重大突破。這里的文化品格既有各學科共同的育人目標指向,又有外語學科跨文化學習的特色育人要求。文化品格指向人的內心,指向做人態(tài)度、做事方式和社會責任感等。文化知識則是塑造文化品格的基礎,學習文化知識旨在積淀人文精神,實現(xiàn)忘記知識之后的品格形成。
課標組高洪德專家在解讀課標時,關于課程內容的文化知識結構,有三條建議,其中第三條是:“課程資源應涉及中外文化背景和文化差異、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吸收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內容,為學生提供分析和鑒賞不同文化、提升跨文化意識的語言情景?!?/p>
英語教學的核心問題是如何處理好課程與學生發(fā)展的關系,英語作為一門課程來進行教學,不要只注意到教學的工具性,忽視了人文素養(yǎng)的培育。2011版英語課程標準就開始將工具性與人文性相結合提升為我國英語教育的本質。英語教學應當把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培養(yǎng)學生的高級情操,增強學生的民族自信作為高級目標來實施教學。
二、問題的分析
由于詩歌題材不同于一般的語篇閱讀,考試分值低,詩篇的教學,在整個教材中,篇幅不多,詩歌不是考試的重點,廣大英語教師往往在教學中忽略它;大家都忙于研究Reading應試英語的教學模式;實際上詩歌也是Reading的一部分,同時也給Reading的教學研究提出了挑戰(zhàn)。
培養(yǎng)學生的文化品格,是無需爭辯的共識,也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新的課題,需要改進的是具體的操作層面。經歷了十多年的課改實踐,英語教師的教育思想與教育觀念已然有很大的轉變,而課堂教學的形式也在發(fā)生巨大的變化。課堂融入法;專題講評;對比講授;直觀演示;游戲學習法,都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三、詩歌教學實踐探析
1.教材分析。譯林版《牛津初中英語》教材各冊均含有2個模塊,每個單元圍繞同一話題展開。每個單元的話題都含有一定數(shù)量的語篇,有大量的知識輸入,為學生提供了豐富的語言運用情景。而詩歌在7B和8A 教材中都有出現(xiàn)。詩歌中的詩篇重在引導學生通過朗讀和本單元相關的文本,獲取文本信息,感受詩歌之美;習得詩歌語言結構和語言表達,培養(yǎng)學生的跨文化閱讀能力和交際能力,注重英語文化品格的養(yǎng)成。
下面就以牛津蘇教版8A Unit7 Season 詩歌教學為例,進行探析。以便精確地把握讀寫協(xié)調訓練的契合點,有的放矢進行詩歌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跨文化交際意識及推動文化品格的養(yǎng)成。
2.實踐過程:
(1)讀懂意思。
1)師生問答,描述四季抽象意境。為了降低學習英文詩歌的難度,做好必要的教學鋪墊很重要,先從生活中熟悉的圖片開始,通過師生的互動,逐漸切入主題。提倡全員性教育,注重個別化教學,強調活動性課堂,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讓基礎薄弱的學生在別人說的基礎上,能用所給單詞、短語進行相關的描述;讓基礎好的學生能在相關圖畫的幫助下進行完整的表達,從而讓全體學生參與課堂活動,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感受到英文詩歌之美。
Lead in:教師就前一節(jié)知識進行提問引入:Whats the weather like in summer in Nanjing? Do you like the spring in Nanjing? Why?
通過學生的回答,教師板書四個季節(jié)的名詞,描述該季節(jié)的形容詞及進行的相關活動。學生可以用一個喜歡的詞描述自己喜歡的季節(jié)。也可以用一個顏色來描述一個季節(jié)。如:
Seasons Adjectives Activities
Spring Warm/Green Flying kites
Summer Hot/Red swimming
Autumn Cool/Yellow Hiking
Winter Cold /White Running
有了上述表中的信息,學生可以就每一個季節(jié)逐個進行完整地描述。
2)展示圖片,感知四季具體意象。
Spring
Summer
Autumn
Winter
用多媒體,展示動圖,按照spring summer autumn winter的順序進行師生或生生問答,同時教學與各個季節(jié)相關的新單詞。如:
Spring:What is the boydoing? He is flying a kite .
What can you see? A butterfly is playing .
I can see someflowers .
其他三個季節(jié)也設計了有趣的問答,學生激起了學習的興趣。
每個季節(jié)呈現(xiàn)結束后,教師讓學生將該季節(jié)的所有信息連起來講給同桌聽。二人合作,互為監(jiān)督和補充,共同進步,喚醒學生對詩詞之美的感知,為下一步的詩歌寫作埋下伏筆。
(2)唱詩抒懷。
1)押韻美。教師可以讓一個學生讀第一節(jié)前2句,然后問其他學生能聽懂什么,學生會發(fā)現(xiàn)兩句的最后一個單詞結尾的元音相同,都發(fā)/?u /,這時可告訴學生snow 與grow 押韻。并教會句型:Snow rhymes with grow .以同樣的方式學習詩歌中其他押韻的句子。列表如下:endprint
snow rhymes with grow
away day
bright kite
flower showers
days shade
pool cool
brown ground
crops drops
begin again
2)節(jié)奏美。找出押韻句子后,讓學生反復模仿朗讀句子,增加語感。讀出節(jié)奏,讀出詩歌后的美,讀出文字背后的靈魂與人生,或豪放,或婉約,或精致,或壯闊,讓孩子們的心隨之律動,與之交融,享受這樣一段有關詩詞的美的歷程。
創(chuàng)設一定的情景,去呈現(xiàn)詩歌中其他語言點,每個用法呈現(xiàn)出來后,讓學生造句,培養(yǎng)學生擴散性思維及語言表達能力。詩詞給人以修養(yǎng),給心靈以港灣,給靈魂以芬芳;詩詞是一種撫慰心靈的力量,塑造精神的力量,滋養(yǎng)靈魂的力量。
(3)培養(yǎng)品格。
1)欣賞詩歌語言形式美。正常的語言雖然表象準確,結構完整,便于讀者理解;但呈現(xiàn)詩語,更有音樂性,更簡練,有更大的思維想象空間,給人常讀常新的精神滋養(yǎng)。由于詩歌概念比較抽象,可能學生有感悟而不能明確表達,這兩種語言可以對比教學,易于理解。
2)感悟詩歌背后精氣神。接下來,播放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百家講壇》主講人酈波老師的《在水一方》,唱詩視頻;讓學生感受中華民族的詩歌之美。用英語簡單介紹中國文化,有傳播中華優(yōu)秀文化的意識,學生熟悉的擬人修辭手法,把中文詩歌的背景知識遷移過來,從更高層次展現(xiàn)中華民族的特性,是我們祖先對自我的表達,也是對這個世界的表達。
四、嘗試寫詩歌
在課堂教學中,在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為學生搭建寫作的“支架”,幫助學生提高英語寫作(不僅僅是詩歌)能力,采用這樣一個方法和過程來訓練學生的寫作能力。
1.搭建情景支架。以四季為例,呈現(xiàn)優(yōu)美圖片,烘托氣氛,激發(fā)情感,啟發(fā)思考,用圖示,視頻激活寫作欲望,用體驗或實物體驗法;描述法,讓學生描述其想象。啟發(fā)學生說出中國古代描述四季的詩。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小荷才露尖尖角;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墻角數(shù)枝梅,凌寒獨自開……
中國古詩的美是別的文體無法替代的,增強了學生對傳統(tǒng)文化的自信。再請學生欣賞英文詩歌例文,這里節(jié)選的是許國彰老師所編教材里的一首英語詩——《The coming of spring》中的部分;提供書面表達的樣板,目的是引領學生賞析范文,學會謀篇布局,遣詞造句,訓練寫作表達能力??梢院唵斡糜⒄Z解釋,再次幫助學生理解英文詩詞的特點和優(yōu)美。
2.搭建內容支架。激活寫作欲望后,為學生選擇合適內容,使之言之有物;調動知識儲備,進行歸類強化。把學生分四組,每組負責一個季節(jié),可隨機分配。一人執(zhí)筆,別人提建議,一人一句。
3.搭建結構支架。幫學生謀篇布局,梳理思路。本詩用什么樣的結構,排比句,擬人手法的選擇,確定寫幾句等。
4. 搭建語言支架。除了過渡支架,詞匯支架,句式支架,要注意押韻,有節(jié)奏感。為了押韻,選擇什么樣的單詞結尾等。
拋磚引玉后,這是學生模仿寫的一首小詩:
Autumn
The wind blows my face,
Slowly and slowly;
Just like my mums kiss,
Gently and gently;
How magic it is!
The leaves become brown,
Beautiful and beautiful;
Fall into piles upon the ground,
Fall and fall,
How exciting it is!
The air brings cool,
Fresh and fresh;
Its not hot, its dry,
I can see birds fly!
這篇小詩幾乎沒有生詞,但學生掌握了押韻,節(jié)奏和結構的完整,這些詩的基本要求,還學會了用排比句。
五、跨文化思考
“對于某一種詩,從不能欣賞到能欣賞,是一種新收獲;從偏嗜到和他種詩參觀互較而重新加以公平的估價,是對于已征服的領土筑了一層更堅固的壁壘?!痹姼杈珶挼奈淖?,優(yōu)美的語言,鞭撻別人,策勵自己。同時英語詩歌滲透大量的英語語言文化知識和人文底蘊,有豐富的文化內涵。
西方把冬季作為一年的開始,而中國認為春天才是萬物復蘇,一元復始的季節(jié);由此想到,國外把星期天作為每周的第一天,而我們是把周一作為每周的第一天的。
為引導學生的跨文化意識,可以提出2個問題,引導學生思考:
1.“If winter comes, can spring be far behind”? 請學生學出自己的理解。
2.中國有句名言“一年之計在于春”,為什么這樣說? 讓學生利用網絡詞典找出英語解釋。
中英文詩歌對照教學,拓展了學生的思維,比較和鑒賞了二種文化的潛在價值,是人類文化共同發(fā)展的理念植根心中。
六、結語與思考
英語教學中怎樣幫助學生從擁有文化知識到形成文化品格?怎樣創(chuàng)建有文化的課堂?引導學生正確對待不同的文化?什么是該尊重的?該跟進的?什么是不能盲目模仿的?肯定沒有一個線性演進的路徑,更不會一蹴而就。這時一個信息積累、內涵理解、觀念內化、知行合一的復雜過程,是在感悟和實踐過程中人的知識和品格不斷融合和提升的過程。從知識到品格不僅需要英語課程這一載體,還需要整體育人環(huán)境的保障。endprint
附錄:The coming of spring
I am coming, little maiden,
With the pleasant sunshine laden(載滿),
With the honey for the bee,
With the blossom for the tree.
Every little stream is bring;
All the orchard trees are white,
And each small and waving shoot(嫩枝).
…
Spring is gay with flower and song,
Summer is hot and the days are long,
Autumn is rich with fruit and grain,
Winter brings snow(飄雪) and the new year again.
參考文獻:
[1]Krasshen S.D(1982)principles and Practice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Oxford:PergamonPress.
[2]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S].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3]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2016(7).
[4]課程標準的教學解析和實施建議[M].英語八年級,南京市教研成果叢書,江蘇教育出版社.
[5]高洪德.解讀文化品格[J].南京初中英語教研雜志.
[6]Thornbury,S,如何教口語.
[7]李子建,邱德隆.學生自主學習:教學條件與策略[J].全球教育展望,2017(1).
[8]許國彰.教材英語第一冊,Lesson11.
[9]黃海東.巧妙搭建支架,推進英語寫作[J].中學版(杭州,2016 (7/8):52-56.
[10]薛瓊瓊.支架式教學在初中英語寫作教學中的應用[J].現(xiàn)代基礎教育研究,2016(3):170-17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