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蕾
【摘要】社會發(fā)展對英語口語要求越來越高,高職院校是職業(yè)技術院校,著重培養(yǎng)的是學生的技能。根據(jù)高職院校人才培養(yǎng)方案,通過對英語口語需求的分析,主要研究不同英語水平的學生的英語口語考試方式,以調動學生英語學習積極性,提高英語教學質量。
【關鍵詞】高職院校 英語口語 考評 改革
在二十一世紀,高職教育作為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教學過程注重能力培養(yǎng)和實踐教學,而英語,已成為工作求職、生活、教育和學習必不可少的語言工具。但高職學生英語口語能力普遍欠缺是一個不爭的事實,高職英語口語的教學就顯得尤為重要。而作為教學導向的英語口語考試就必須要順應時代需求,結合高職學生的實際水平以及市場需求,不斷改革,以完善的體系、合理的考核指標來積極地、正確地實施英語口語考試。
一、我院學生英語水平分析
受傳統(tǒng)英語教學方法的影響,依舊不能擺脫“聾啞”英語,大多數(shù)學生經過幾年的學習,依舊只會幾個簡單的單詞和語法,實際使用卻聽不懂,說不出。根據(jù)在我院大多數(shù)學生中調查顯示,絕大多數(shù)學生英語水平僅僅停留在會說“Hello, How are you?”等詞匯、語法,并且在課堂上無法提起學習的興趣,也不重視英語水平考試,認為考不考無所謂,會不會說也無所謂。造成這種心理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語言的“輸入”不夠,僅僅靠教師上課傳授,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需要學生自己說,并且與周圍的人也說,才能通過增加語言的“輸入”量提高“輸出”水平。
二、英語口語教學現(xiàn)狀及改革的重要性
高職教育偏重職業(yè)性和實踐性,對英語學習有更多的特殊要求。而我院現(xiàn)在的英語教學方式主要是課堂授課為主,教師著重文筆訓練,輕聽說訓練,重知識發(fā)展,輕能力培養(yǎng)。加之大多數(shù)學生英語水平能力較低,不僅知識掌握不到位,同時口語應對能力也不足。但在實際工作和交流中以口語使用最為廣泛,我院目前的英語教學和考試方法不足以培養(yǎng)出能順應市場需求的技術型人才,這與高職教育注重能力和實踐培養(yǎng)有相違背。因此結合我院實際情況,從實際教學經驗出發(fā),就目前高職英語口語教學的現(xiàn)狀,高職學生在英語口語中存在的問題,結合學生所學專業(yè),提出高職英語口語教學與考試改革的措施。
三、英語口語考試目前面臨的問題
1.客觀環(huán)境的制約。根據(jù)目前的實際狀況。我院的生源不僅包括高中后的學生,還包括中專的學生。因此學生的英語水平參差不齊,口語水平更加不平衡。高中畢業(yè)生經過,三年系統(tǒng)學習,基礎較牢。但由于在高中英語課堂中教師講解多于學生操練,課中和課后使用英語的比例較低,教學側重于語言本身知識的傳授,故而學生組織語言進行交際活動的能力亟待提高。中職、中專和技校的畢業(yè)生面臨的困難似乎更大,因為在這類學校,英語課只開一年甚至不開,他們在進入高職院校前從未接受過系統(tǒng)的聽說訓練,有的既聽不懂又講不出,詞匯量嚴重不足,能積極使用的更少。因此,詞匯量匱乏,是高職院校學生提高英語口語水平的瓶頸,嚴重影響了他們英語口語交際能力的提高。目前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中,口語不占分數(shù)比例,筆試成績成為唯一的評判標準,并且很多情況下對四六級口語證書沒有要求,造成大多數(shù)學生只求筆試過關,而口語考試則完全不管。尤其在我院對四六級證書并沒有任何要求,則造成大多數(shù)學生對英語不感興趣,并且不愿意去學習,則造成口語教學及考試的一大難點。
2.學生缺乏自信心。一個自信心十足又善于表達自己的學生,往往會很容易把握口語訓練的機會。相對而言,他們語言訓練的實踐機會就會比別人多,口語表達的能力也會比較強。而對于那些缺乏主動性,課堂上比較被動的學生而言,他們往往會怕講錯,怕被別人笑話,對老師、同學的反應和反饋過于敏感,心理壓力較大,學習口語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都非常低。一方面,部分學生地方口音較重,英語發(fā)音晦澀難懂,阻礙了語言交流的順利進行。另一方面,學生英語基礎相對落弱,在入學前幾乎從未接受過系統(tǒng)的英語口語訓練,普遍存在畏懼心理,不愿開口說英語,怕說錯,怕受到老師的責備和同學們的嘲笑。這種畏懼心理常常導致學生在口語表達時顯得焦慮和緊張,影響他們正常的思維和表達。另外,造成學生對英語口語產生恐懼心理的原因主要在于學生平時缺少足夠的口語練習機會,在平時的學習中他們對自己沒有一種自信感,同時又過多考慮所說句子的對錯,因而阻礙了口語訓練的順利進行。由于缺乏語言環(huán)境,學生課后的口頭練習基本上是由個人獨立進行,這些都極大地限制了學生交際能力的發(fā)展和口語水平的提高,因此,課內外的口語訓練中,如果學生有畏縮情緒,就很難提高口語水平。
3.教師方面的局限。我院英語教師多為師范類院校畢業(yè),畢業(yè)后從事教育工作,但是我院是工科類高職院校,注重專業(yè)知識及技能的培養(yǎng)。我院英語教師則在專業(yè)英語方面較為薄弱,只負責講解《大學英語》書本內容,而忽略了學生專業(yè)方面的英語知識及口語的培養(yǎng)。
4.課時安排及教材的不合理。目前高職院校的公共英語教學主要開設綜合課。由于時間有限,課程的內容從課型上相當于英語專業(yè)的精讀課,一般為語法和閱讀。學校沒有為學生選購口語課教材,也沒有為學生選編口語訓練材料。同時相應的安排到口語方面的課時比較少,基本沒有,造成學生沒有足夠的課題時間進行口語訓練,這樣即使教師想加強學生口語交流的訓練也無從做起。
四、英語口語考試的原理
1.真實還原交際情景。語言是交流的載體,對于高職教育的學生來說,英語學習的目的更加側重于行業(yè)內的交流與溝通,達到相關職業(yè)對于語言的需求。與運用英語語言開展相關專業(yè)研究不同的是,高職英語口語更側重運用語言開展的信息交換,其交流對象、交際場景和交際目的等都具有深刻的行業(yè)烙印。為考察學生在特定行業(yè)內的語言能力,需要真實還原交際情景,做好需求分析,確定需要正確運用英語的項目,明確交流的對象,分析交際目的,以期在考試中能達到相關的考核要求,對學生的行業(yè)英語口語能力做出正確的評估。endprint
2.引入高頻的交互式的話題。對學生而言,交際是目的,語言是基礎,因而熟練掌握必要的詞匯和語法結構是開展交際的前提。在此基礎上,學生進入高職后學習相關專門用途英語,并嘗試運用所學知識開展交際,信息的獲得和表述都是在參與交際的各方之間互動產生并完成。因此,設計口語考試必須以信息為出發(fā)點,而不是以語言形式為出發(fā)點。作為檢查學生綜合語言能力的口語測試,項目化的口語測試能夠選取學生所熟悉的行業(yè)高頻話題展開,該話題可以圍繞工作場景片段,話題的展開必須有其延續(xù)性和多方性,也即是多場景片段和多人合作,以期學生能有充分使用語言對于熟悉的話題進行闡述和溝通的空間,從而達到口語測試的目的。
五、英語口語考試改革的措施
1.以制作英語短劇的口試方式,分小組進行,內容來源于教材《點擊職業(yè)英語》中每個單元的話題,自選主題,表演內容要求達到課本的80%以上,各組成員平均分配臺詞,根據(jù)綜合表現(xiàn)為每位學生逐一評分。
2.以小組為單位表演英語短??;各組根據(jù)題目自選劇本,劇本可原創(chuàng)或改編,原創(chuàng)可加分,要求每組提供紙質劇本三份。要求內容健康,積極向上,符合題目主題,具有一定的思想性;發(fā)音標準、地道,語言流暢、連貫,語調運用得當;劇目表演時間為10-15分鐘,由全英文表演;表演形式多樣,生動形象,富有感情,創(chuàng)新為佳。
3.做出具體的評分細則,劇本內容20分,要求符合題目主題,原創(chuàng)劇本可酌情加分。思想內容20分,要求主題鮮明突出,內容積極向上,要求表現(xiàn)真情實感。語言表達30分,要求描述具體、語音清晰、運用了較豐富的詞匯,句子通順,語言得體性好,能圍繞內容適當發(fā)揮,有創(chuàng)意,酌情給分。時間要求10分,要求在10-15分鐘以內結束。形象風度10分,要求精神飽滿,姿態(tài)得體大方。綜合表現(xiàn)10分,根據(jù)各成員的臨場表現(xiàn)作出綜合素質評價。
4.制定重修評分細則,分為內容、語言、表演、回答問題四部分進行分數(shù)評定。
六、高職教師如何提高英語口語教學效果
1.科學設計任務,提高教學質量。教師設計教學任務應該圍繞兩個方面展開:一是重視對學生思維的訓練,二是任務內容要生動、具體、有趣,貼近學生具體實際生活和職業(yè)需求。教師要學習總結,如何編排課程內容才能在最大程度上使學生感興趣,從而提高學習興趣,只有學生主動進入角色,教學才能順利實施。
2.幫學生打好英語基礎。首先,打好英語語音基礎。語音是語言學習的基礎,正確地道的英語語音不僅是學好英語的基礎,也是英語口語教學的基礎。教師在講課時可以從英語語音的力量、音量、英美不一樣的發(fā)音習性和說話語調、連讀、略音等語音技巧上對學生進行指導和解釋,幫學生在大腦中形成完整的語音整體體系,克服學生在朗讀上的絆腳石,使他們從過去不敢或害怕張嘴說英語的陰影中走出來,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體驗認識到英語學習的成就感,加強自信心,從而增強學生學習英語口語的積極性。
其次,幫助學生進行大量的朗讀和背誦訓練。朗讀和背誦是克服“啞巴英語”的有效方法之一。在我院學英語,在課外講英語、說英語的機會并不多,朗讀和背誦就顯得尤為緊要。教師選一些典型的文章讓學生朗讀和背誦,并提醒學生不僅要留心單詞,而且要熟記文中常用的句子結構和精彩語句。學生讀、背得多了,就會很容易把英語中的詞匯、語法固定搭配等用法,潛移默化運用到日常英語口語對話中。
3.按照口語考試流程,逐一分析,闡述教學方案。
(1)熱身問題,重在平時積累。熱身問題多在于平常生活,因此教師在平時課堂上課時,花3~5分鐘談談周圍小事或者國家大事,讓學生談談理想以及對自己專業(yè)的看法,教師只需要提供專業(yè)性的詞匯?;蜃寣W生自主選擇談話內容,輪流上臺,這樣讓學生在真正需要的時候不會怯場,有話可聊。
(2)朗讀短文,重在感情。就像讀語文課本有抑揚頓挫,英語短文也需要感情,朗讀短文,有助于提高學生語音、語調、斷句等朗讀技巧,在情景表演時才更加生動,而非背誦臺詞句子。
(3)提問、回答,重在訓練。提問回答部分,要求學生在提問和回答過程中,要注意內容準備,選詞和句式貼切,表達清楚流暢,語氣和交際場景角色相符,達到交際效果。所以教師平時上課著重與學生進行對答,對學生回答的不恰當詞匯語句進行提醒和更正,幫助學生積累。
(4)選擇適合學生的活動形式,使活動形式與內容相襯。每個活動都精心安排,把大論題分解為若干小問題,大活動套小活動,充分把學生的行動和思維調動起來,培養(yǎng)起學生學習英語口語的積極性,還要把基礎知識教學與學生的自主表達相結合,重視學生對英語基本句型和習語、慣用語的積累,掌握耳熟能詳?shù)氖煺Z和口頭語,有助于彌補學生第二語言規(guī)則的不足以及擺脫交際困境。
七、措施的特點
1.創(chuàng)新性??谡Z考試的融入打破了傳統(tǒng)考試模式,通過趣味的方式,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和興趣。通過豐富多樣的形式,全面地測試學生的學習情況以及水平,將考試內容與學生專業(yè)相結合,激勵了學生重視專業(yè)知識和英語積累。同時,考試與學分相聯(lián)系,有助于學生客服懶惰性,進行積極自主的學習。
2.合作性。通過小組方式,有利于增進學生間的感情,同時在準備和考試中,同學之間團結協(xié)作、互相幫助、共同進步。并且能幫助內向或缺乏自信的同學,克服心理障礙,融入到表演中,從而不斷提高自己的口語能力。
3.開放、交際性。給定一個情景,學生根據(jù)情景自己設定故事和臺詞,將故事內容和臺詞設計為非常接近現(xiàn)實,在結合專業(yè)特點,提前讓學生感受未來就業(yè)環(huán)境,適應各類條件。使得他們針對各種不同情況的問題都能較為流利自如的應答。從而使學生具有了一定的語言交際能力,還能在交流中的信息進行擴充、完善,不斷地彌補交際中的不足,從而達到培養(yǎng)應用型人才的目標。
八、結語
總之,從社會效益來講考試不是目的,而是考察教與學的方式。學生不僅要從被動學習轉為主動學習,教師也要不斷革新教學內容、方式方法,同時也要學習相關專業(yè)知識,以打造雙師型教師為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龐繼賢,陳嬋.外語口語考試的效度和信度研究述評[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5,(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