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芹
【摘 要】新媒體的日益繁榮發(fā)展,對傳統(tǒng)紙媒產生了強烈的沖擊,帶來了巨大的挑戰(zhàn)。新媒體環(huán)境下,高校紙媒如何發(fā)揮自身優(yōu)勢,積極應對挑戰(zhàn),借力新媒體走融合發(fā)展之路,成為每一個新聞工作者亟需思考和研究的重要課題。為此,山東理工大學報進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探索與實踐。
【關鍵詞】新媒體;高校紙媒;探索實踐
新媒體的日益繁榮發(fā)展,對傳統(tǒng)紙媒產生了強烈的沖擊,帶來了巨大的挑戰(zhàn)。新媒體環(huán)境下,高校紙媒如何發(fā)揮自身優(yōu)勢,積極應對挑戰(zhàn),借力新媒體走融合發(fā)展之路,成為每一個新聞工作者亟需思考和研究的重要課題。2016年2月1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上強調,“新聞輿論工作者要轉作風改文風,俯下身、沉下心,察實情、說實話、動真情,努力推出有思想、有溫度、有品質的作品?!?/p>
近年來,山東理工大學報面對新形勢新要求,秉承學校提出的“正能量、真聲音、快節(jié)奏”的新聞宣傳工作要求,不斷創(chuàng)新工作理念和宣傳方式,堅持做有深度的新聞,講有溫度的故事,奏有力度的合音,用師生喜聞樂見的形式和接地氣的語言,傳播山理工聲音,講好山理工故事。
1 做有深度的新聞
對于出版周期相對較長的高校校報來說,加強深度報道不失為一種好的選擇。做好深度報道,需要提前策劃,精心選題,圍繞新聞事件本身進行全面了解、深入挖掘,搜集更多與新聞事實有關的素材。事實是深度報道的靈魂,只有通過深入細致的采訪和調查,才能寫出有分量、有影響、有深度的新聞報道。
2016年12月15日下午,山東理工大學大學生藝術中心舉行了一次特殊的微信“群友”見面會,參加者是3位校領導和30名學生,他們面對面建起了一個叫做“連心橋”的微信群。在這個群里,學生可以發(fā)表心聲、提出或反映同學們的意見建議,校領導將直接進行解答或委托相關部門負責人作出回應?!斑B心橋”把校領導和同學們的心緊緊地連在了一起。對此,校報微信平臺推送信息“書記、校長邀你加入他們的朋友圈啦”,立即在全校師生中引起強烈反響,一時間點贊無數。活動舉行后,山東理工大學報以《30位同學受邀加入書記校長朋友圈 微信“連心橋”讓校領導和同學們心連心》為題推出消息,報道了見面會現場情況和籌備過程。同時,還以《微信架起“連心橋” 民主治校新渠道——書記校長邀請學生加入朋友圈建群“連心橋”始末》為題推出通訊,詳細報道了活動舉辦的前因后果,引起強烈反響。兩篇報道在2016年度山東省高校校報好新聞評選中分獲消息類和通訊類一等獎。
隨著電子產品的普及、娛樂方式的改變以及大學生自由時間的增多,熬夜現象成為普遍問題。經過深入調查,山東理工大學報推出了以《深夜山理工,到底誰未眠?——一項關于“宿舍熬夜問題”的調查》為題的長篇深度報道,選取全校不同學院不同年級的學生,通過發(fā)放調查問卷、進行數據整理、開展分析對比,以圖文并茂的形式和詳實可靠的數據展現了熬夜帶來的危害,并提醒大家,為了身體健康,合理安排時間,加強自我約束,杜絕熬夜現象。報道推出后,引發(fā)廣泛關注。
2 講有溫度的故事
寫新聞要學會敘述,像講故事一樣娓娓道來。對于新聞工作者來說,講故事是本職,而把故事講好則是本事。通過感人的細節(jié)、生動的語言打動讀者,通過獨特的視角、場景的變換、特殊的敘事結構吸引讀者,使讀者如臨其境、如見其人、如聞其聲,不斷增強新聞的感染力、吸引力和可讀性。
今年6月,又到畢業(yè)季,為了解畢業(yè)生的思想狀況和意見建議,山東理工大學校長想舉辦午餐會,邀請部分2017屆畢業(yè)生吃餃子。6月12日,校報微信公眾平臺推送“畢業(yè)離校前,鐵柱校長想請你吃餃子”一文,許多畢業(yè)生在留言區(qū)寫下了最想對山理工說的心里話。最終,留言獲贊最多的20位同學收到了校長發(fā)出的邀請。6月15日中午,這頓備受期待的餃子宴“如約而至”。在飯桌上,大家暢聊大學四年的往事和對美好未來的期許,也對母校提出了建議。校長為畢業(yè)生精心準備了送別禮物,并在明信片上簽名,寫下自己的祝福。隨后,山東理工大學報以《“祝福餡”的餃子真香!——校長邀請部分畢業(yè)生共進午餐側記》為題,報道了活動舉辦的整個過程。畢業(yè)生即將走向社會,校長一頓好吃的水餃表達了一份滿滿的心意,讓每個山理工學子深受感動,也備受鼓舞。
在山理工校園里經常會看到一高一矮兩個身影,他們并肩而行,時時相伴,他們就是化學化工學院的陳凱和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的徐崇飛。徐崇飛從小身患侏儒癥,行動不便,卻憑著自己的堅強毅力成功考入大學。陳凱小學三年級失去父親,十多年來和母親相依為命,雖然家庭的原因讓他早早地品嘗了生活的艱辛,但他樂于助人,悉心照顧了徐崇飛三年的高中生活。高考結束后,他們又在命運的牽引下一同考入山東理工大學。生活中,陳凱像哥哥一樣無微不至地照顧徐崇飛,而徐崇飛也是陳凱的“精神導師”,每當遇到不開心的事情,陳凱就會想想樂觀的徐崇飛,或者直接去尋求徐崇飛的幫助。他們雖然不在一個學院,宿舍離得也不近,但他們形影不離,互幫互助,在我們的身邊真實地上演著一段兄弟情深的感人故事。他們因此被評為山東理工大學“感動校園十大人物”。山東理工大學報以《“你是我溫暖的陪伴”》為題推出專題報道,該報道在2016年度山東省高校校報好新聞評選中榮獲通訊類一等獎。
3 奏有力度的合音
近年來,山東理工大學報結合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新媒體與傳統(tǒng)媒體融合發(fā)展的重要講話精神,按照學校黨委要求和工作部署,深入思考校報在全校宣傳思想文化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著力推進新媒體和傳統(tǒng)媒體融合發(fā)展。山東理工大學報自2014年6月推出微信公眾平臺,堅持內容為王、注重原創(chuàng)的發(fā)展定位,新舊媒體融合發(fā)展實效凸顯。
2016年5月26日,山東理工大學迎來建校60周年。山東理工大學報推出了對開4版的迎校慶專號和校慶專號,通過文字和圖片,以綜合報道、深度報道和專題策劃的形式,對校慶日前后舉行的各種活動進行了全方位報道,營造了濃濃的喜慶氛圍。同時,學校官方微博開設了話題#山東理工大學60周年校慶#供廣大校友及在校師生討論,并對建校60周年慶祝大會暨文藝演出全程進行了圖文直播。此外,校報新浪微博聯合學校電視臺對慶祝大會暨文藝演出進行了現場視頻直播,校報微信平臺進行了全程微信直播。三種直播方式全面覆蓋,實現了全球校友實時觀看、實時互動,第一時間帶大家直擊校慶現場,感受校慶盛況。
2016年11月19日至20日,山東理工大學第三次黨代會隆重舉行。山東理工大學報推出了對開8版的黨代會專號,通過消息、通訊、評論和圖片的形式進行了全面報道、全景再現。校報微信連續(xù)推送了黨代會隆重舉行、黨委工作報告(全文)、紀委工作報告(全文)、第三屆黨委第一次全會、第三屆紀委第一次全會、第三屆黨委常委名單及簡歷、第三屆紀委委員名單及簡歷等內容,彌補了校報版面有限的不足,達到了預期的宣傳效果。
實踐證明,傳統(tǒng)媒體與新媒體融合發(fā)展是新形勢下高校紙媒生存發(fā)展的有效路徑和突破點。傳統(tǒng)媒體的資源優(yōu)勢保證了新媒體內容的權威性,而新媒體的獨有特點增強了傳統(tǒng)媒體的時效性,兩者優(yōu)勢互補、融合發(fā)展、相融并進,對于高校紙媒創(chuàng)新發(fā)展起到了積極推動作用。
【參考文獻】
[1]習近平.《在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新華網,2016.02.20.
[2]張林賀.高校校報深度報道的實踐與思考[J].新聞愛好者(下半月刊),2009(8):157-15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