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珠++鄭立新
摘 要:本文闡述了何為認知性閱讀和詩歌認知性閱讀,然后簡介了理解思維三律,最后主要以案例形式介紹理解思維三律在詩歌認知性閱讀教學中的運用情況。
關(guān)鍵詞:理解;思維規(guī)律;詩歌;認知性閱讀教學
一、 關(guān)于認知性閱讀
“基于核心素養(yǎng)的高中生語文學科閱讀思維能力培養(yǎng)研究”課題組借鑒目前學術(shù)界幾種閱讀層次的劃分方法,從閱讀思維過程的角度將閱讀分為認知性閱讀、解讀性閱讀和發(fā)展性閱讀三個層次。我們認為這是目前比較合理、易于理解的閱讀思維層級的劃分,閱讀首先要做的事就是了解文章表達了什么意思,即讀懂文章告訴了我們什么。說得通俗些,就是讀懂了,理解了,其核心是“認知”,其目的是獲取文本信息,認識世界,豐富知識,是以作者視域、文本視域為主的,我們把達到這一層次的閱讀稱之為“認知性閱讀”。
認知性閱讀首先是逐句逐段理解語義,進而整體感知文意,對閱讀材料進行客觀梳理;其次是透過文字符號,理解其情境意義。要讀懂一篇文章,就必須在一定的語境文境中運用相關(guān)的思維方法,還原文本的原本含義,把握文章的主旨(主要是思想和感情)。詩歌認知性閱讀主要任務是獲取并有效地篩選信息,在一定的語境文境中運用相關(guān)的思維方法,還原文本的原本含義,把握作者表達的情感和思想。
二、 理解思維三律
我們以為人類表情達意時常常自覺不自覺地在運用三大思維規(guī)律。這三大思維規(guī)律是:同一(所屬)思維、相似思維、因果思維。
閱讀理解文章時,也要用這三種思維來理解作者的意思(主要是情、思),我們把這稱為理解思維三律。下面簡介人類表情達意三大思維規(guī)律,把這三大思維規(guī)律運用到閱讀理解中就是理解思維三律。
表情達意思維規(guī)律一:同一(所屬)思維
概念界定:1. 表情達意者的表面話語(字面意思,A)就是所要表達的意思(主要是思想、情感,A),這種思維就叫同一思維??梢院唵伪硎鰹椋篈就是A。2. 表情達意者的表面話語(字面意思,A1)屬于所要表達的這種意思(主要是思想、情感,A)范圍之內(nèi),這種思維就叫所屬思維??梢院唵伪硎鰹椋篈1屬于A。因這兩種思維相對比較簡單,性質(zhì)上較接近,所以把它們歸為一類。這一類思維相對比較簡單、直接。表情達意者用A、A1來表達A;理解者由A、A1來直接推知A。
【例1】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詞句)
此例中“愁”字就是作者要表達的感情。讀者(理解者)用同一思維很容易直接推知要表達的是“愁”。
【例2】 忠厚傳家久,詩書繼世長。(聯(lián)句)
從指稱義上看,“忠厚”是“老實厚道”的意思,“詩書”是指“讀書”,但理解此聯(lián)時不能簡單地理解為強調(diào)“忠厚”“詩書”的重要性,因為這兩個詞隱指兩大范疇,需要理解它屬于哪個方面。其中“忠厚”屬于道德范圍內(nèi),“詩書”屬于文化范圍內(nèi),讀者(理解者)用所屬思維很容易推知要表達的是強調(diào)“道德”傳家久,“文化”繼世長,強調(diào)“道德”“文化”的重要性。
表情達意思維規(guī)律二:相似思維
概念界定:表情達意者用表面話語(字面意思,A)來表達與之具有相似點的某個意思(主要是思想、情感,A1),這種思維就叫相似思維??梢院唵伪硎鰹椋篈約等于A1。表情達意者用A來表達與之相似的A1;理解者用相似思維結(jié)合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由A來推知A1。
【例3】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詩句)
后半句“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讀者(理解者)用相似思維很容易推知要表達的是“愁”之多、之長。
表情達意思維規(guī)律三:因果思維
概念界定:表情達意者用表面話語(字面意思,A)來表達與之有內(nèi)在因果關(guān)系的因(較常見)或果(較少見)。表情達意者用A來表達與之有因果關(guān)系的A1;理解者用因果思維結(jié)合自己生活的經(jīng)驗由A來推知A1。
【例4】 案底下放風箏——飛不起來。(歇后語)
不直接說“飛不起來”,而是說“飛不起來”的原因“案底下放風箏”。顯然這里用的是因果思維,讀者(理解者)只有用因果思維(由因及果)才能理解其義。
三、 理解思維三律在詩歌認知性閱讀教學中的運用案例
在詩歌認知性閱讀教學中,我們嘗試用理解思維三律指導學生建構(gòu)思維模型(用表格形式建模),較好地把握了詩歌的情感和思想,培養(yǎng)了語文核心素養(yǎng)中的理解思維能力,取得較好的效果。許多學生能理解詩歌語句的字面含義,也了解了必要的相關(guān)背景,但仍然不懂得文本要表達的真正意思。甚至一些賞析文章洋洋灑灑上千言也未能解讀清楚文本的主題,有些甚至讓人覺得不說倒清楚,越說越糊涂。我們認為這主要是不懂和不能熟練運用理解思維三律造成的。在懂得語句字面含義,了解必要的相關(guān)背景的基礎(chǔ)上,運用這三大思維規(guī)律基本可以較快地把握相關(guān)的語句所要表達的意思;在此基礎(chǔ)上綜合思考就不難把握全文的主題(主要是情感和思想等)。下面以《登岳陽樓》為例來說明如何運用這三種思維快速解讀文本,把握詩歌主題(情、思)。
【案例】 題目:登岳陽樓(杜甫)
背景:唐代宗大歷三年(768)之后,杜甫出峽漂泊兩湖,此詩是登岳陽樓觸景感懷之作。
原文語句和意思理解時所用思維方式可能的理解(主要是情感和思想)
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很早聽過名揚海內(nèi)的洞庭湖,今日才有幸登上湖邊的岳陽樓。)1. 同一思維(所屬思維)2. 相似思維3. 因果思維1. 過去的愿望到現(xiàn)在才得以實現(xiàn),悲!2. 無3. 過去的愿望到現(xiàn)在才得以實現(xiàn),推知其因是早年抱負至今未能實現(xiàn),失意、落魄。(悲)
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大湖浩瀚像把吳楚東南隔開,天地像在湖面日夜蕩漾漂浮。)1. 同一思維(所屬思維)2. 相似思維3. 因果思維1. 無2. 無3. 寫壯闊之景之因是想用它反襯自己之渺小、孤單。
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漂泊江湖親朋故舊不寄一字,年老體弱生活在這一葉孤舟。)1. 同一思維(所屬思維)2. 相似思維3. 因果思維1. 老病屬于愁苦2. 船孤單與人孤單相似3. 親朋故舊不寄一字的結(jié)果是孤單、憂愁“老病有孤舟”可以推知作者懷才不遇之愁
戎馬關(guān)山北,憑軒涕泗流。(關(guān)山以北戰(zhàn)爭烽火仍未止息,憑窗遙望胸懷家國涕淚交流。)1. 同一思維(所屬思維)2. 相似思維3. 因果思維1. “憑軒涕泗流”屬于憂愁(為國)2. 無3. “戎馬關(guān)山北”的結(jié)果是作者“憑軒涕泗流”之憂愁,“憑軒涕泗流”原因之一是作者懷才不遇、報國無門之憂愁。
綜合各種可能的理解內(nèi)容、題目和寫作背景可以把主題概括為:表現(xiàn)詩人漂泊兩湖時懷才不遇、報國無門、飄零無依的孤單、憂愁。
這里只介紹理解思維三律在詩歌認知性閱讀教學中的運用。詩歌的解讀性和發(fā)展性閱讀中的思維訓練,將另文介紹。
參考文獻:
[1]馬正平.高等寫作思維訓練教程(第二版).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0,(08):30-35.
[2]趙維森.隱喻文化學.西北大學出版社,2007,(09):10-1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