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媛 王金萍
地震應急桌面演練的組織與實施—以黑龍江省地震應急桌面演練為例
張 媛 王金萍
地震應急桌面演練是檢驗地震應急預案、完善應急準備、磨合應急機制以及開展科普宣教的重要手段,也是提高地震應急處置能力的有效措施。為落實中國地震局“重心下沉,基層一線成為重要基石”的要求,黑龍江省地震局聯(lián)合中國地震應急搜救中心于2017年8月17日組織開展了省局與市縣地震局的地震應急桌面聯(lián)合演練。
(1)通過桌面演練和現(xiàn)場處置方式,對黑龍江省地震局地震應急指揮部統(tǒng)一指揮、協(xié)調(diào)全局地震應急工作進行演練,熟悉掌握職責和任務,推演地震應急預案啟動、應急響應、指揮協(xié)調(diào)、輔助決策和現(xiàn)場處置的前期應急工作流程。
(2)各市(地)縣(區(qū))地震系統(tǒng)(部門)根據(jù)本級地震災害應急預案,按照“屬地為主,分級負責”的原則,開展抗震救災指揮部指揮協(xié)調(diào)及地震應急響應和處置工作,使參演人員進一步熟悉各工作組職責和任務,熟悉掌握地震應急響應和處置的工作流程,通過演練中的互動信息,鍛煉處置突發(fā)事件的管理能力,提高地震應急響應的輔助決策意見和建議,為各級政府當好參謀和助手,提高地震現(xiàn)場應急處置能力。
基于云平臺的地震應急桌面演練系統(tǒng)
本次桌面演練以黑龍江省以及各市縣地震應急預案為依據(jù),采用黑龍江省地震局與市縣地震局同步演練的模式。參演人員包括黑龍江省地震局全體人員、大慶市、哈爾濱市、綏化市等23個市、17個縣、4個區(qū)的地震局代表。桌面演練包括1個模擬省級抗震救災指揮部及5個模擬市級抗震救災指揮部,5個市級抗震救災指揮部為平行關系,在演練過程中分別與省級抗震救災指揮部開展聯(lián)動。
省地震局主要圍繞地震應急相關工作開展,按省地震局地震應急預案設立11個組, 即值守信息組、指揮服務組、災情收集組、震情監(jiān)測組、震情跟蹤組、新聞宣傳組、應急保障組以及省地震現(xiàn)場指揮部組下設的綜合組、流動監(jiān)測組、調(diào)查評估組和條件保障組,各工作組成員相互協(xié)作共同開展地震應急響應和處置工作。而各市(地)、縣(區(qū))地震系統(tǒng)(部門)主要圍繞本級抗震救災指揮部工作內(nèi)容,分成5個工作組,分別開展地震指揮、協(xié)調(diào)、統(tǒng)一口徑、物資調(diào)配、衛(wèi)生醫(yī)療、突發(fā)事件處置、現(xiàn)場救援、應對媒體、穩(wěn)定社會等應急響應和處置工作。
本次桌面演練是基于“互聯(lián)網(wǎng)+”地震應急演練的新理念、利用云服務的新模式來開展的,依托智能化、數(shù)字化的演練支撐平臺,可以為地震應急桌面演練提供零部署、即開即用的實時應急演練服務。
該平臺在使用過程中可以將指揮大廳投影和大屏幕的支持,與視頻、音頻、圖像資源能夠更好地結合,達到良好的臨場感與氣氛襯托。在演練進行過程中系統(tǒng)可以實時的按照演練模型,在虛擬的演練場景、時間中進行演練活動,模型中的場景會根據(jù)劇情和演練的虛擬時間速度,推送至每個參演者。在角色的設置上也較為全面,除演練控制組和參演組外,系統(tǒng)還設置了供演練全程評估的評估組、供觀摩人員進入的觀察員組以及供演練以外人員和領導臨時加入演練事件的模擬組。桌面演練全過程可以進行記錄和評估,演練結束后可以導出完整的數(shù)據(jù)。同時,由于使用該系統(tǒng)開展演練的演練情景和腳本是根據(jù)演練地區(qū)、參演人員特點專門編寫,因此更具有時效性,可以真正起到為地震應急預案的修訂、應急準備等工作提供良好實踐基礎的作用。
根據(jù)黑龍江省地震局要求,參照《黑龍江省地震應急預案》及《大慶市地震應急預案》,由中國地震應急搜救中心桌面演練項目組(簡稱“項目組”)針對此次桌面演練制定了演練方案。黑龍江省地震局全部參演人員為1個組,模擬一個省級抗震救災指揮部。各市縣地震局參演人員分為5個組,每組模擬一個市抗震救災指揮部,以地震部門角色模擬為主,兼顧其他部門角色模擬,在演練過程中設置2次市抗震救災指揮部與省地震局抗震救災指揮部互動。第一次為在演練進行中,各組收到演練信息后通過演練平臺將災情匯總情況發(fā)送至省抗震救災指揮部。第二次互動設置在演練結束后,派大慶市抗震救災指揮部作為代表,攜總結報告至省抗震救災指揮部進行現(xiàn)場匯報。
另外,根據(jù)工作組的職能職責,項目組分別編制了演練腳本。省抗震救災指揮部組設置文本信息21條,市抗震救災指揮部每組設置腳本信息18條,信息內(nèi)容主要包括:地震發(fā)生的基本信息;建筑物倒塌、滑坡、生命線破壞等災害信息;地震謠言、民眾恐慌、媒體關注等社會信息;交通管制、天氣預報以及災評結果等其他信息,所有信息的設置及內(nèi)容均以當?shù)貙嶋H情況為基礎,具有較強的地域針對性。同時,為了增強演練效果,項目組還制作了與文本信息配套的視頻、圖片等媒體文件。
黑龍江省地震應急桌面演練現(xiàn)場
桌面演練于2017年8月17日上午10∶00正式開始,演練得到了中國地震應急搜救中心、黑龍江省地震局的大力支持以及黑龍江省各市縣地震局人員的積極參與。
演練開始前,項目組成員首先就目前應急演練情況以及本次桌面演練情況做了簡要介紹。之后對市抗震救災指揮部組各組成員進行了合理的分工安排,包括組長、信息員、白板記錄員和電腦輸入員。
演練開始后,省抗震救災指揮部組根據(jù)系統(tǒng)發(fā)送的文本信息,依照省地震應急預案的分工和要求,完成情況匯報、簡報編輯、圖件制作及輸出、震情及工作方案討論等工作。市抗震救災指揮部各組在各組長的帶領下,全組成員對系統(tǒng)發(fā)送的演練事件信息逐一開展討論,并制定相應的響應對策,之后由信息員將對策編輯整理后提交,與此同時每組負責標注的組員根據(jù)本組收到的信息以及討論的結果及時的完成了地圖標注、白板書寫等工作,最后在全部信息應對完成之后,每組進行總結討論并填寫對策建議表。
整個演練過程,參演人員態(tài)度認真、積極討論,雖然來自不同的區(qū)域、不同的工作崗位,但是能夠迅速融入到演練角色當中,結合自己日常的工作和以往遇突發(fā)事件的處置經(jīng)歷,提出了針對性強的響應措施,現(xiàn)場氣氛緊張而有序,桌面演練效果良好,體現(xiàn)了演練的意義,達到了演練的目的。
在演練結束后,各參演組代表就演練情況進行了簡述和交流,大家對此次演練的模式以及效果均表示認可,認為此次桌面演練接近實戰(zhàn),具有較強的時效性。參與桌面演練的專家、領導也針對演練過程、情景設置以及演練效果進行了點評和總結,主要的反饋意見如下:
(1)參演人員認真積極參與,演練取得了預期的效果。此次演練過程中,各參演組、參演單位和參演人員分工明確、溝通順暢,能夠根據(jù)分組職責和注入的事件信息,開展快速、有效的處置,現(xiàn)場討論熱烈,演練實效顯著。
(2)此次演練也反映出一些單位對地震預案的熟悉程度還不夠,一些處置措施還欠妥當,建議相關部門進一步熟悉當?shù)氐卣饝鳖A案,了解本單位在地震應急工作中的職能職責,積極、高效的完成搶險救災任務。
(3)為了今后更好的做好各項應急準備工作,提升響應能力和協(xié)調(diào)能力,經(jīng)常性的開展桌面演練和其他形式的演練是非常必要的,通過開展多種形式的演練,可以檢驗地震應急預案的可行性、完善應急準備工作、鍛煉應急救援隊伍、磨合應急機制,在科普宣教方面也可以起到積極的作用。
另外,本次桌面演練通過演練平臺導出評估數(shù)據(jù)一套,包括各組收到的演練事件信息、各組應對記錄以及評估結果。
桌面演練由于組織開展的便捷性以及受眾較高的參與度,目前已廣泛應用于各行業(yè),而由于地震是小概率事件,因此針對地震行業(yè)的桌面演練更為重要。本次地震應急桌面演練檢驗了黑龍江省各級地震應急預案的可操作性以及各工作組之間聯(lián)動協(xié)作能力,對提高黑龍江省地震應急處置能力具有重要的意義。但是在演練的過程中也發(fā)現(xiàn)了許多的問題和不足,這將是今后工作不斷改進和完善的基礎與方向。
作者單位:中國地震應急搜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