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玉彥
[摘 要]“山羊”分腿騰躍是水平三的體操教學內容,是學生比較難掌握的一項運動技能。課堂教學中,教師用“山羊”分腿騰躍對學生進行鍛煉,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協(xié)調能力、勇敢頑強和團結合作的精神,從而提高“山羊”分腿騰躍的課堂教學效率。
[關鍵詞]小學體育;分腿騰躍;教學策略;思考
[中圖分類號] G623.8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9068(2017)33-0067-02
一般來說,山羊分腿騰躍由助跑、上板、踏跳、第一騰空、推手、第二騰空和落地等七個階段組成,對于水平三的學生來說,更主要的是體驗騰躍障礙的過程,不必過多注意動作細節(jié),尤其第二騰空可以不用過多強調和追求。安排這樣的教學內容是為了培養(yǎng)學生勇敢頑強、克服困難和積極進取等優(yōu)良品質,同時這也是一種幫助學生克服恐懼心理的輔助方法。下面,筆者根據(jù)多年的體操教學實踐經(jīng)驗,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了初步探討,收到了明顯的教學效果。
一、器械安全
教師在教山羊分腿騰躍這個內容時,首先要考慮的第一因素就是安全,選用的輔助性教學器械必須要符合科學、現(xiàn)實、實際性原則。如果教師選用不適宜學生練習跳“山羊”的輔助器械,那么潛在的危險就會很大,不僅會增加學生的恐懼心理,而且還會影響學生動作的穩(wěn)定性和規(guī)范性。其次,教師選用的輔助性器械還要便于學生在快速助跑后的直臂頂肩,推手騰空的動作完成,以防止器械被推翻,導致學生順之由于速度過快而前傾摔倒的運動傷害事故的狀況。
二、保護幫助
學生的保護與幫助是決定完成動作質量的關鍵因素,不同的練習階段,保護與幫助的方法站位是不同的。對于學生在完成踏跳提臀分腿練習時,正確的保護幫助站位應該是器械的正前方,和練習者面對站立,兩腳呈左右站立或前后站立姿勢,幫保的手法是雙手頂住練習者的肩部,以防其沒有做到直臂頂肩而前沖,造成意外事故的發(fā)生;對于學生完整動作練習時,正確的保護幫助站位應該是一位或兩位學生站在器械的側前方和練習者面對站立,兩腳呈前后站立姿勢,幫保的手法是握練習者上臂,幫其推手,抓住練習者的上臂,當練習者躍過器械時順勢后退,幫助其騰空、挺身、落地站穩(wěn)。實踐證明,合理的幫保手法和站位不僅可以幫助練習者快速掌握動作,更重要的是可以有效緩解學生對器械的恐懼心理。
三、方法多樣
針對一次課,如果定位 山羊分腿騰躍課的教學重點是直臂頂肩,提臀分腿,教學難點是快速推手,挺胸抬上體。那么,在教學時,教師可以從以下幾個部分來進行思考。
開始部分的導入可以從游戲開始。第一個練習可以安排面對面的推手游戲,讓兩人相距八十厘米左右進行練習;第二個練習是兩手臂距離俯撐推手擊掌,所有的學生全體趴下,兩手臂直臂俯撐地面,在聽到教師的統(tǒng)一哨聲后,屈臂推離地面,擊掌后迅速兩手臂直臂撐地;第三個練習可以做跳縱向的“人山羊”,即所有的學生兩人為一組,一個學生兩手臂用力撐在大腿上,注意低頭含胸,屈膝半蹲,兩手臂夾住上體的兩側,另一名學生用雙臂撐在該學生的后背上騰空而跳,以此增強學生的自信心。
若把山羊分腿騰躍作為主教材進行教學時,通常的情況下可以采用以下不同難度的動作練習進行學練,讓學生熟練掌握動作技術。
第一個練習可以讓所有學生兩手臂直臂俯撐地面,學習提臀分腿推手站立練習,體會提臀分腿、推手動作技術,要求快速發(fā)力推手站立。
第二個練習可以做三人一組的提臀分腿推“人山羊”的練習,一人保護與幫助,另外兩人輪流體驗提臀分腿推手練習,依次互換練習。
第三個練習可以用折疊小海綿墊五塊重疊,并把全班學生分成八個小組,每一個小組五人,進行助提臀分腿推手練習。
第四個練習是助跑起跳的練習,教師可以讓學生單腳助跑,雙腳起跳,不斷體會起跳后的騰空制動動作。在騰空的過程中,兩手臂積極向前上方擺動、制動,讓身體在空中保持緊身束腰的姿勢,助跑要有一定的節(jié)奏并與起跳銜接起來,可以先從上一步起跳開始,再到3~5步,到5~7步,快速地助跑起跳的直臂頂肩提臀分腿的練習。
第五個練習是在同伴的保護與幫助下,助跑5~7步的提臀分腿推手的山羊分腿騰躍練習,完整動作基本能在同伴的幫助下順利完成。
第六個是體能練習,教師可以安排學生進行推小車練習,讓學生兩人為一組,一人趴下,兩手掌直臂撐地,另外一人抬起同伴的兩腿膝關節(jié)處,跟著爬行者的節(jié)奏一起前行,爬行10米后互換進行,也可以安排仰撐前行,即所有學生仰撐,從肩部到腳部形成一條直線,吸腹挺髖,兩手臂一次撐地前行,由此發(fā)展學生的兩手臂力量和腰腹肌力量。
四、注重練習
學生對運動技術的掌握、技能的獲得都必須通過身體練習、親身體驗才能得以實現(xiàn),足夠多的練習次數(shù)是學生學習和掌握該項技術的關鍵所在,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想方設法創(chuàng)造更多讓學生練習的機會,幫助學生建立助跑踏跳支撐的身體運動感知,感受運動過程、體會運動要點。因此,教師的教學語言要精煉,因為再多的講解不如反復的實踐。另外,教師還要考慮增加組數(shù),分組小、組數(shù)多,以達到練習次數(shù)上的保證。
五、因材施教
學生身體機能、運動能力、心理素質各不相同,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時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實際學情,課前預設要多做規(guī)劃。如目前大部分學生的上肢力量較為薄弱,在踏跳支撐時如果用力太大或騰躍距離過遠,會遇到支撐不穩(wěn)的問題。又如,教師將器材的高度、距離等設置為統(tǒng)一標準,會使部分心理素質較差的學生不敢用力踏跳等。此時,教師就可安排針對性的輔助練習,幫助學生在簡單的練習中體驗和感知,使技術動作的學習過程前移,如兩人小組的直臂頂肩游戲用于解決直臂頂肩,俯撐蹬腿提臀可感受提臀動作,也能加強學生直臂頂肩的能力或在撐山羊提臀練習時安排學生幫助練習者提臀,還可以讓不同層次的學生根據(jù)自己的能力自主選擇不同高度的山羊、自己調節(jié)踏板和山羊間的距離等。
六、高效教學
對山羊分腿騰躍教學內容的學習,教師首先要善于思考,勤于研究,挖掘教材的內涵,從多維角度去思考用哪些輔助性、誘導性、模仿性的方法來進行教學,這樣學生就可以積極參與到學習中,產(chǎn)生濃厚的學習欲望。其次,在教學時,教師應想方設法解決學生的心理障礙問題,通過降低難度法、榜樣示范法等手段,幫助學生克服恐懼心理。再次,教師本身要有動作技術環(huán)節(jié)的正確概念,如各個環(huán)節(jié)之間的聯(lián)系與銜接,關注動作的每一個細節(jié),加快動作教學的完成等,從而提高教學效果。此外,教師在用此教材進行教學時,要考慮到這節(jié)課想要解決什么?教學重、難點應怎樣去解決和突破?怎樣才能順利達成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山羊分腿騰躍是為學生以后學習橫、縱箱分腿騰躍而服務的,能夠提高學生翻越障礙的能力,奠定堅實的基礎。因此,在教學中,教師不能死扣在動作技術本身上,而是要更好地把學到的技術運用到比賽和生活中,達到活學活用,學以致用。
總之,在教山羊分腿騰躍時,教師要尋找適合學生身心發(fā)展的有效教學方法,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在體驗中掌握動作技術,為學生以后學習縱箱分腿騰越奠定實的基礎,并能真正運用到生活中,養(yǎng)成終身鍛煉身體的好習慣,更好地為自己的學習、工作、生活服務。
(責編 容 耘)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