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國富
摘 要:當前新課程理念下越來越強調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注重教學效率與質量的持續(xù)提升。在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對教學的思維方法進行轉變與創(chuàng)新,按照新課程三個維度教學目標的要求,對課堂教學模式進行探索,提升學生課堂聽課的興趣度、聚焦度與參與度。主要研究如何通過教學方法的優(yōu)化提升初中數學教學的質量與水平。
關鍵詞:初中數學;教學質量;方法
一、實施“情景化”教學法,提升學生知識認知能力
教育教學要求教師應當“使之憤而啟,使之悱而發(fā)”。說的就是要通過教學對于學生的心理進行一定的誘導,讓學生處于迫切想要解決問題的狀態(tài)中。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當結合教學內容和初中學生求知欲旺盛、好奇心強的特點,有針對性地進行問題情境的創(chuàng)設和教學懸念的設置,能夠激發(fā)學生的思維認知能力向縱深拓展,讓“懸念”伴隨整個課堂,讓學生對于知識內容有著更好的體驗、更深的感悟,實現事半功倍。在進行有理數的乘方教學中,可以創(chuàng)設這樣的情景化問題實施導入:我們知道一張普通的紙其厚度約為0.01厘米,如果我們將其進行連續(xù)二十次的對
折,你知道它的厚度是多少嗎?一些數學家做出過這樣的預測和推斷:如果將其對折40次,它的厚度幾乎跟地球與月球之間的距離大致相似。你相信嗎?學生都不知道如何去思考和計算,對于這樣的推論感覺難以置信。筆者告訴學生:這樣的問題將會通過這一節(jié)課的教學得到充分的驗證和解決,只要保持高度的課堂專注度、聚精會神地聽講,那么你們就能從中找到解決問題的思路與辦法。帶著這樣的懸念和情景的創(chuàng)設引導,學生就能夠在好奇心的驅使和帶動下,提著精氣神跟著教師的思維進行運轉,從課后這一章節(jié)的作業(yè)情況來看,學生的學習效果非常好。
二、實施“信息化”教學法,提升學生知識理解能力
初中數學教學有效開展的基本依托是系統(tǒng)、科學的教學設計,以此來確定教學的策略方法和基本步驟,由于初中數學中包含很多的概念,各種各樣的公理和定理更是層出不窮,形式多樣的數學計算也是隱含其中,而且很多的數學概念和公理是非?;逎y懂、抽象枯燥的,教師單純通過口頭講解或板書闡釋往往難以講清楚,學生也難以聽清楚、聽明白。教師就可以充分地借助和運用計算機,通過CAI軟件的形式進行展現,讓學生對概念、定理等在教師模擬化的操作實踐中得以掌握,特別是針對一些極其繁冗的算式和復雜的方程組,教師就可以通過計算機將其中的算理進行科學有效的呈現。在“面動成體”這一初中數學幾何問題的闡釋中,筆者借助于幾何畫板并對其作圖功能進行了充分的運用,從圓柱體、圓錐體、圓臺體中進行恰當的截取,形成了直角三角形、矩形、梯形等,將每一個圖形都填涂上不同的色彩,將原來的圖形進行隱藏,在此基礎上充分利用計算機中的動畫設計,將生成的三角形、梯形、矩形等按照預先設計好的路線進行有效的旋轉與遷移,讓學生在計算機動畫中對于截取所得到的圖形進行運動軌跡和最終結果的觀察和感知,這樣學生就能夠清晰地認識到其運動結果,對于“面動成體”就能夠實現充分的理解與把握,并且在思維深處打下了非常深刻的烙印。中心對稱圖形的判斷與鑒別是初中數學教學的一大難點,在這一內容的教學中,筆者通過多媒體動畫設置了讓圖形進行旋轉的情形,以此來增強學生的空間思維能力。
三、實施“合作化”教學法,提升學生知識探究能力
魏書生老師曾經講過:“很多的問題都是在思維的交流和有效的探討之中解決的”。為提升課堂的活躍度和學生的興趣度,可以按照學生不同的性格、性別、不同的學習基礎等,特別是要對學生的思維習慣、方式以及每一名同學的優(yōu)勢與不足等將學生分為若干個合作學習小組,讓學生在小組之中能夠相互吸取別人之長,彌補自身之短,有時實現優(yōu)生教學困生、學困生也會提出科學思維觀點的互助效應,小組合作學習的主題通常應當是針對教學中學生必須充分掌握的重點內容或學生憑借自身能力難以解決的難點內容來開展,目的在于讓學生通過小組內部彼此的思想交流和“思維碰撞”加深對知識的認知程度,解決思維中的“盲區(qū)”,最終實現問題的解決。在圓內四邊形定理教學過程中,為方便學生對定理準確理解和深刻把握,筆者引導學生分組進行探索和研究,讓學生小組合作動手畫出一個圓形并在圓形之內畫出與其內接的四邊形,在每個對接點上分別標出A、B、C、D,引導學生以小組的形式對于圓形的半徑、內接四邊形的對角線、內角以及四邊形的面積和周長等進行計算,讓學生自己總結其中的數量關系規(guī)律,然后讓學生改變圓的半徑及圓內四邊形內接的點的位置,再重新計算上述數量關系,這個過程中學生能夠基于自身的動手操作和切實感受更深入地掌握和運用這一定理。
四、實施“生活化”教學法,提升學生知識應用能力
河北大學數學系張向光教授認為:“數學是來自于客觀存在的實際生活的,而且能夠有效地應用于實際問題的解決,在教學中教師應當想方設法地將教學內容引入到實際問題及其解決的過程中?!币簿褪钦f,實際生活中的許多問題都需要用到數學,需要從數學中去尋求解決的思路和辦法,而這也正是數學的“魅力”之所在。筆者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經常結合教學的內容列舉一些日常生活中極為常見的事例對知識進行闡釋,并且通過組織學生以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進行思維的交流和碰撞,讓學生在共同的討論和分析中尋求數學問題的解決辦法,不僅引導學生將所學的數學知識科學合理地運用到實際問題的解決當中,更為重要的是提升了學生的探究能力。在三角形全等一節(jié)內容的教學中,基于國旗桿高度的測量,讓學生進行實際的探究與思考,通過這樣的生活化問題,讓學生以有效的思維將實際問題轉化為全等三角形模型問題的構建。在基于“三點定圓”這一內容的教學中,筆者又設置了這樣的問題:甲、乙、丙三個家庭為了吃水方便,想要挖一個井,這三戶人家有這樣的要求,即井的位置到三個家的距離必須是完全相等的,你有什么樣的辦法嗎?通過這樣的問題引導學生在探討與交流、分析與比較中去尋求從三個固定的點中尋求圓心的位置的辦法。
參考文獻:
[1]辛偉光.新時期提高初中數學教學質量的方法與對策[J].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刊,2012(3):61.
[2]高流保.論新形勢下初中數學教學質量的提高[J].數學大世界旬刊,2016(8).
編輯 高 瓊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