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穎
摘要:在新聞廣播過程中,連線報道是其中最為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通過電話將新聞現場的聲音聯(lián)系到新聞廣播中,使廣播記者能夠將新聞現場中的情況實時傳播出去,突顯了廣播新聞的時效性,并增強了受眾的直觀感受,是廣播新聞中比較具有競爭力的重點環(huán)節(jié)。通過對新聞連線報道的優(yōu)勢進行分析,簡要提出幾點做好新聞連線工作的策略,希望能為廣播記者提供參考。
關鍵詞:廣播記者;新聞連線;策略
中圖分類號:F49文獻標識碼: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7.35.030
隨著社會經濟的蓬勃發(fā)展,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人們的工作生活節(jié)奏也在隨之加快,對于新聞時效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有新聞事件發(fā)生時,只有將新聞事件最快報道出來的媒體,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占有一定優(yōu)勢,進而才能吸引受眾的關注,從而保證其可持續(xù)發(fā)展。21世紀,中國已經進入到了信息化時代,各種媒體充斥在社會中,如紙質媒體、電視媒體、廣播媒體、新媒體、自媒體等。其中,廣播媒體便于攜帶、傳播速度快、傳播范圍廣,再加上能夠通過電話連線的方式,將受眾直接與新聞發(fā)生現場進行聯(lián)系,增加了廣播新聞的時效性。此外,由于廣播媒體無需較高的技術性、無需較高的成本、新聞嗅覺敏感,因此,使其在眾媒體中占有一定的優(yōu)勢。由此可見,廣播記者要做好新聞連線工作,有助于提高廣播新聞的市場競爭力,促進廣播新聞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1廣播新聞連線報道的優(yōu)勢
1.1連線報道能突顯廣播新聞的時效性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擁有私家車的人民群體進一步得到了擴大,出租車行業(yè)的規(guī)模也在擴增,這使得廣播媒體的受眾數量也越來越多,從而提高了對新聞時效性的需求。在傳統(tǒng)的廣播新聞錄制過程中,往往需要經過極其繁瑣的制作流程,才能將采訪內容轉為成品再播放出去,難以滿足受眾對新聞時效性的需求。而在現如今,以電話連線的方式,將新聞發(fā)生現場直接連接到廣播直播間,能夠第一時間將新聞傳播給受眾,突顯了新聞的時效性。例如,早上上班族都急于上班,如果不能及時掌握路況信息的話,很可能造成交通擁堵,導致上班遲到。但如果這時能夠收聽到交通廣播電臺的路口直播報道,將會很容易的掌握到路況情況,從而避開擁堵的路線,充分體現了新聞時效性的作用。
1.2連線報道能增強受眾的直觀感受
首先,在新聞連線過程中,新聞現場音效也會通過廣播記者的手機傳播到直播間,從而增強了受眾的直觀感受,能夠降低受眾與新聞現場的距離感,有助于提高新聞事件的真實性與現場感。例如,在國慶假日期間,廣播記者在連線報道中為受眾播報旅游景點的火熱場面,受眾可以通過電話里熙熙攘攘的聲音,能夠在大腦中構造出一副熱鬧的游人游玩、小販叫賣的場景,從而提升了自身的代入感。
其次,在廣播新聞的制作上,傳統(tǒng)的廣播新聞要浪費幾個小時在制作流程上,而新聞連線報道則是現場直播,通過廣播記者的口述,直接將新聞現場情況傳播給受眾,并在直播中還能與直播間的主持人或者新聞現場群眾進行實時互動,讓受眾能夠直接了解到他們的互動情況,拉近了與新聞現場的距離。
最后,真實是新聞的生命之源。通過新聞連線報道能夠直接保障新聞的真實性,從而增加了受眾對新聞事件的信任感,有助于推動新聞行業(yè)的發(fā)展。
1.3連線報道能突顯廣播新聞的全面性
有的新聞事件可能發(fā)生在不同地域,涉及不同人群。在傳統(tǒng)的廣播新聞錄制過程中,需要廣播記者分別到不同的地域進行采訪錄音,再對錄音素材進行合成與剪輯,不僅耗費時間長,而且播報的聲音缺乏多樣化。而在新聞連線報道中,受眾能夠感受到不同現場的不同聲音、不同角度、不同語言等,從而突顯了廣播新聞的全面性。從空間角度而言,如在火災事故發(fā)生現場,記者們有在現場直播報道的;也有去醫(yī)院做跟蹤報道的。在現場的記者能將事故的發(fā)生情況、求援情況以及事態(tài)發(fā)展情況及時向受眾們直播出來;而在醫(yī)院的記者則能將火災中遇難傷者的傷情、狀態(tài)及時向受眾們反饋出來,從而使受眾們在短時間內就能了解到新聞事件的多方面,突顯了空間角度上新聞的全面性。從時間角度而言,有些新聞事件通常還會存在一些后續(xù)的發(fā)展情況,通過新聞連線能夠有效將后續(xù)情況反饋給受眾,迎合了受眾對新聞事件的關注需求,從而突顯了時間角度上新聞的全面性。
2廣播記者做好新聞連線工作的策略
2.1做好素材積累工作
廣播記者在連線報道之前,應提前做好素材的積累工作。在新聞連線過程中,雖然報道方式與傳統(tǒng)的紙媒或電視媒體基本一致,但在實際連線過程中,對記者的現場發(fā)揮能力要求很高,既需要廣播記者能夠流利的描述新聞現場事件全貌,又要能夠及時應對突發(fā)情況,且因為是現場直播,如果遺漏了哪些素材或使用了不恰當的語言,將很難補救。因此,這就需要廣播記者在現場連線前,能夠提前掌握新聞現場的全面素材,做好應對突發(fā)情況的心理準備,組織好恰當的采訪語言,并了解新聞事件中所涉及的人物、事件、環(huán)境以及相關的專業(yè)知識等。例如,在某一因為經濟糾紛而發(fā)生斗毆事件的新聞現場,記者應在連線報道前,提前了解斗毆雙方的人物情況、斗毆原因以及相關的法律知識,從而使記者在連線報道過程中,能夠清晰的描述該新聞事件,避免發(fā)生口誤等情況。
2.2做好連線環(huán)境選擇工作
在新聞連線過程中,受眾能夠通過實時的背景音拉近與新聞現場的距離,從而增強自身直觀感受與新聞廣播的真實性。因此,廣播記者應該做好連線環(huán)境的選擇工作,如果環(huán)境過于安靜,則難以突顯現場氣氛,不適合開展連線報道;如果環(huán)境過于嘈雜,則噪音過大,容易影響連線效果。所以,廣播記者在新聞連線時,應該選擇既能突出新聞事件的背景音效、又不會太過吵鬧影響報道效果的環(huán)境。例如,在交通事故現場,如果記者選擇比較安靜的路段來進行報道,將難以突出新聞事件的緊急性,不符合連線報道的特點,容易影響受眾對新聞事件真實性的判斷。因此,記者應該選擇距離事故現場較近的環(huán)境,既能聽到嘈雜的人群聲音與車輛來往聲音,又不會影響現場救援活動與報道聲音的清晰度,從而使受眾能夠感受到事故現場的緊急事態(tài)。
2.3提高廣播記者的專業(yè)化素質
首先,廣播記者應具備較高的普通話水平,能夠流利地運用標準普通話來進行報道,使所有受眾都能直接明確記者所闡述的內容。如果記者的普通話不標準或者不流利,容易導致受眾不能順利的明確新聞內容,無法體現新聞廣播的嚴肅性與通俗性。
其次,廣播記者應具備較高的語言表達能力,能夠將新聞事件的時間、地點、人物、起因、經過以及結果表述清楚,使受眾能夠在短時期內迅速了解新聞事件的主要內容,避免浪費受眾的時間。
最后,廣播記者應具備較高的隨機應變能力。由于是直播現場,在連線報道時,難免會出現一些突發(fā)情況,因此,需要廣播記者能夠在面對突發(fā)狀況時做到隨機應變、妥善處理,避免為受眾帶來消極影響。例如,在報道一些事故現場時,如果記者還以一種輕松愉悅的語氣來進行報道,很明顯是缺乏職業(yè)素養(yǎng)的表現;在報道一些娛樂現場的新聞時,如果記者語氣過于嚴肅、冷淡,將難以使受眾融入歡樂的氣氛中,降低了受眾的代入感。
3結語
綜上所述,廣播媒體作為大眾傳媒類型之一,也是我國傳統(tǒng)媒體之一,隨著時代的發(fā)展而暴露出了很多短板,難以迎合社會的發(fā)展需求,如制作流程耗費時間導致時效性較低等。但隨著科技的進步,新聞連線報道加入到了廣播媒體中,有效提高了新聞廣播的時效性、真實性、互動性,因此,需要相關從業(yè)人員都能夠重視并做好新聞連線工作的策略,從而促進廣播新聞行業(yè)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參考文獻
[1]王之.廣播記者如何做好連線報道工作[J].西部廣播電視,2014,(14):145.
[2]沈婭潔.廣播記者如何做好現場連線報道[J].新聞研究導刊,2016,7(12):122.
[3]文斌.淺議交通廣播記者如何做好連線報道[J].大觀周刊,2012,(6):5151.
[4]黃弢.芻議新時期如何做好廣播新聞連線報道[J].時代報告(學術版),2013,(2):353.
[5]劉馨.淺談如何做好廣播連線報道[J].科技視界,2014,(34):392392.
[6]徐衛(wèi).外場連線廣播記者如何做好現場報道[J].西部廣播電視,2017,(10):171172,17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