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一龍
淺談高校學籍管理工作
鄭一龍
學籍管理是高校管理的重要部分,目前,不少高校在學籍管理上存在著一些問題和誤區(qū)。學籍管理對于學校、教師和學生三方來說,都具有著重要意義。本文對高校學籍管理目前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進而提出了改善學籍管理的具體措施,以期對提升高校教學管理有所裨益。
高校 學籍 管理
學籍是對學生身份的確認,其狀態(tài)是學生學習的過程與結果的反映。學籍管理指的是管理學籍數據為中心的工作,貫穿于學生入學到畢業(yè)的管理。由于貫穿的時間較長,所以涉及學生在大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比較繁瑣也比較重要。
學籍管理對于學校、教師和學生三方來說,都具有著重要意義。對于學校來說,學籍管理對于穩(wěn)定教學秩序、保證教學質量、促進校風建設等有著重要作用;對于教師來說,學籍管理有利于他們了解教學質量,為調整教學策略、計劃提供依據;對于學生來說,學籍管理為學生們提供了政策導向。如學生可以根據學籍管理的規(guī)定來選擇自己喜歡的學科專業(yè),當學分達到的時候,學生可以選擇提前畢業(yè),當學分進度偏慢的時候,學生可以依此調整學習計劃,將學籍管理規(guī)定轉化成為他們學習的內在動力。
(一)學校對學籍管理重視度不夠
高校學生的學籍管理有著重要意義,但是,這種意義具有隱藏性,其重要性是不能用數據來展現(xiàn)的,是一項不容易展現(xiàn)成效的工作。由此,學校部分領導就忽視了這項工作,認為做不做好學籍管理工作都一樣。這種想法最直接的表象就是在部分高校里面,學校不重視學籍管理人員的設置,沒有做到專人專崗,學籍管理工作人員是兼職,學籍管理工作歸口學生工作處、教務處等,作為一個或有或無的工作而存在。尤其是在一些民辦高校里,這種情況尤為常見,我們常常會發(fā)現(xiàn),這些民辦高校為了降低學校的成本,基本上是學工處的工作人員兼職學籍管理,這類工作人員由于身兼數職,往往會造成材料的遺失或者銜接不當等,由此給學校的學籍管理工作帶來隱患。
(二)部分教師和學生對學籍管理理解不夠
如今,部分教師對學籍管理理解不夠,認為學籍管理是學校管理部門的事情,沒有將學籍管理與教學進行掛鉤,這就在一定的程度上影響了教學秩序與教學效果。如有的教師在學生成績不合格后進行成績的改動,有的教師對于學生在課堂上考試中的違紀現(xiàn)象漠不關心,對嚴重的問題也不進行上報處理,使得學校的學籍管理處于可有可無的狀態(tài),學籍管理不能完整真實反映學生在校期間的學習成果。另外,也有相當一部分學生對學籍管理的認識也不夠,他們認為自己只是學校管理的對象,沒有主動去關注學籍,所以有些成績不好的學生往往在臨近畢業(yè)的時候才發(fā)現(xiàn)自己仍然存在不及格的課程,如此,不僅給學校的管理帶來了一定的影響,對他們本身的影響也很大。
(三)學籍管理人員素質不夠
學籍管理是一項很繁瑣的工作,從表面上來看,需要做的工作并不多,只是簡單的事務性工作,其實不然,從學籍管理需要的知識來看,涉及多種學科的工作,如統(tǒng)計學、法律等在學籍管理工作中都可能用到,這就需要管理者具備各方面的知識。但是,從目前的狀況來看,管理者的素質有待提升,有些管理者由于是兼職的緣故,對于學籍管理知識知之甚少。學歷結構也不合理,大多數的學籍管理者沒有經過專門的培訓,都是沿用傳統(tǒng)的方法在進行著管理。隨著時代的進步,傳統(tǒng)舊式的學籍管理方式方法已經不適合現(xiàn)代的學籍管理,近幾年由于高校的擴招,學生的數量急劇增長,給學生的學籍管理工作帶來了壓力,此時就需要學籍管理者主動進行提升,積極探索采用先進的信息化的管理方法對學籍進行管理,以提升學籍管理效果。
另外,從學籍管理所需要具備的素質來看,管理者必須有著較高的精神素養(yǎng),能自覺遵守國家各項法律法規(guī)等,做到不徇私舞弊、剛正不阿,如此才能做好學籍管理工作,達到通過管理學生學籍對學生實施管理教育的目的。
(一)不斷完善高校學籍管理的制度
制度保障是保證高校學籍管理順利進行的重要法寶。“沒有規(guī)矩不能成方圓”,學籍管理制度是高校開展學籍管理工作的重要依據。高校應當依據相關規(guī)定、法律來制定與學校實際情況相適合的學籍管理規(guī)定,減少因學籍制度缺少靈活性、可操作性的緣故帶來的限制學生發(fā)展情況的發(fā)生。尤其是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國家對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斷發(fā)生變化,所以,學籍管理制度也要與時俱進,應該在原學籍管理制度的基礎上根據時代對人才的要求對小細則進行修訂,使學籍管理更加符合實際情況,更加有利于學生素質的提高。
(二)提升高校學籍管理人員相關素質
如上所述,高校學籍管理是一項繁瑣的工作,要求管理者使用大量的時間才能完成。而且,要做好學籍管理,還必須具有相關的知識經驗。所以,要提升高校學籍管理人員的相關素質,首先可以配置專門的人員進行此項工作的開展。
其二,要加強管理人員的學習,強化他們的管理意識。學籍管理過程中,必須堅持黨的路線方針,還必須具備計算機、統(tǒng)計學等學科知識,所以,高校必須千方百計加強學籍管理者的培訓與建設,通過多種途徑增強管理者們的學習意識。
高校學籍管理是為了服務學生,服務學校管理,所以,學籍管理者還要增強服務的意識,保持學籍管理工作的嚴肅性與規(guī)范性。如今,社會上的不良現(xiàn)象已經蔓延到了學校,面對這種情形,學籍管理者一定要秉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觀點,保持清醒的頭腦,如在成績管理工作中,學籍管理者應該如實記載學生的曠考作弊等實際情況,保證成績管理的嚴格、公正以及真實性,主動杜絕那些違法亂紀行為,維護教育公平。
(三)采用現(xiàn)代化信息技術實現(xiàn)學籍信息優(yōu)化管理
在互聯(lián)網+時代下,信息技術的地位越來越重要,信息化已經是當今世界經濟和社會發(fā)展的大趨勢,以網絡技術和多媒體技術為核心的信息技術已成為拓展人類能力的創(chuàng)造性工具。高校學籍管理亦可采用現(xiàn)代化信息技術實現(xiàn)優(yōu)化管理。
高校學籍管理采用信息技術進行,可以將龐大的學籍信息囊括成一個大的數據庫,在這個系統(tǒng)內,管理者可以非常方便地更新數據,如“某某學生休學一年”,若是之前紙質學籍管理時代,管理者只能翻閱出整個年級的學籍,然后找到相應的班級翻出相應的學生,然后進行改動。信息化時代,管理者只需要打開學籍管理的數據庫,搜索到學生的名字進行信息的調整,便完成了學籍的管理,提升了學籍管理的效率。
大數據帶來的方便不僅于此,在這個數據庫內,管理者可以進行分類整理,可以輸入相關條件進行搜索。如需要了解大二歷史系學習進度的時候,只是需要輸入條件,就可以查詢到信息,用以指導學校調整教學進度,以提高教學質量。對于學生來說,學籍管理的信息化手段也為他們提供了便利,如大學生畢業(yè)時需要辦理離校手續(xù),傳統(tǒng)的程序中需要學生到學院、財務處、圖書館等等各處蓋公章,辦事流程十分冗長。大數據下的學籍管理,由于學生的信息在學校各個部門進行了共享,就能很方便地進行異動處理,從而給師生們提供一站式服務。
學籍管理的嚴肅性、強制性和導向性特點決定了其在高校學生管理工作中有著重要作用,如今,隨著學籍管理全國統(tǒng)一化,學生在校期間的所獲得的獎勵等都可以通過全國學籍管理平臺進行查詢,對學生的就業(yè)等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對于學校來說,有效的學籍管理能為高校其他日常管理提供參考數據。所以,新時期做好高校學籍管理,不僅有利于學校發(fā)展,更有利于學生健康發(fā)展,有利于中國夢早日實現(xiàn)。
[1]陳少毅.淺談高校學籍檔案的管理[J].檔案與建設,2009(12).
[2]彭里高校學籍管理面臨的問題及對策[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3(20).
[3]王平.高校學籍管理現(xiàn)狀及問題破解[J].遼寧醫(yī)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04).
(作者單位:泉州幼兒師范高等??茖W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