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佳
摘 要: 全國職業(yè)院校技能大賽的口語賽項以典型工作任務創(chuàng)設職業(yè)情境,強調英語口語的實用性和職業(yè)性,契合CBI教學模式中將教學內容與有意義的職場情景相結合的核心理念。以CBI教學理念為指導改革傳統(tǒng)的競賽訓練模式,將專業(yè)內容與語言的工具性有機融合,以主題為依托,從思維表達、典型場景、交際能力三個方面開展賽前輔導,促進參賽學生在使用語言學習知識、獲取信息、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獲得語言技能的快速提升,為進一步探索高職英語口語教學方法提供創(chuàng)新思路。
關鍵詞: CBI教學模式 英語口語 技能大賽
全國職業(yè)院校技能大賽是教育部發(fā)起,聯(lián)合相關部門、行業(yè)組織和地方共同舉辦的一項全國性職業(yè)院校學生技能競賽活動。其中的口語賽項前身為“全國高職高專實用英語口語大賽”,該項賽事創(chuàng)辦于2004年,2011年正式納入全國職業(yè)院校技能大賽。作為展示高職高專學生口語應用水平的平臺,口語賽項不斷順應高職英語教學發(fā)展的變化,緊緊圍繞高職學生未來的職業(yè)需求,突出“職場實用口語”特色。比賽主要分為職場描述、情景交流、職場考驗和即席辯論四個環(huán)節(jié)。通過分析口語賽項歷年來的環(huán)節(jié)和內容設置不難發(fā)現(xiàn),大賽強調的是選手在職場環(huán)境下的英語口語交際能力,以及由此體現(xiàn)的實踐能力和職業(yè)素養(yǎng),同時是對參賽選手分析能力、思辨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等綜合素養(yǎng)的展現(xiàn)。
近年來,隨著高職院校學生質量的不斷提升和教學改革的不斷推進,越來越多的高職學生顯示出英語口語能力方面的優(yōu)勢,因此,怎樣充分利用現(xiàn)有資源,對優(yōu)秀學生進行口語技能的專門培養(yǎng)和訓練,使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得到進一步提升,并通過更科學和有效的選拔機制,為技能大賽輸送更多優(yōu)秀口語人才,并以此為契機帶動英語口語教學模式的優(yōu)化和轉變,成為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
一、CBI教學模式及其在英語教學中的應用
CBI即內容依托教學(Content-based instruction),是一種將語言學習與主題內容或專業(yè)學科知識有機融合的外語教學模式。在這一模式下,學生學習的重點是通過第二語言獲取信息并在此過程中發(fā)展語言技能。以學科內容為依托的語言教學模式依據交際法教學原則進行語言教學,強調在有意義的環(huán)境中學習語言,這不僅符合語言習得規(guī)律,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使用能力,還能促進學生學科知識的增長和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值得在大學英語教學中嘗試[1]。在CBI模式的教學環(huán)境中,教師不再以分析和講解語言知識為主要任務,而是由學生自己通過對相關背景知識的學習習得語言知識。在這種模式下,學生既可以獲取學科知識,又可以獲得語言技能,從而使專業(yè)知識、語言應用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同時得到提高。
Leaver等把CBI歸納為四個顯著特征:一是主題核心,二是使用原汁原味的材料,三是學習新信息,四是適合學生具體的需求[2]。具體來講,首先,教學的主要內容應圍繞主題進行,而不是圍繞語言的形式展開。語言交際能力應主要通過跨文化交流、國際事務、流行文化、社會學等主題獲取。其次,教學使用的主要學習材料或教材,包括文字、視頻及音頻材料,應當選自以該語言為母語的制作和發(fā)行的材料;另外,學生需要利用自己已有的背景和語言知識來分析、解讀和評價所學材料,并在此基礎上獲取新的信息;最后,教學中涉及的話題、知識材料、教學活動應當適應學生目前的認知水平、語言能力和情感需求。
在第二語言習得理論的指導下,CBI得到了廣泛的應用。正如Brinton等指出的那樣,在CBI中,語言課堂活動圍繞具體的主題和活動旨在刺激學生通過運用目標語言思考和學習,此教學手段自然地把四種傳統(tǒng)的語言技能有機地結合起來[3]。CBI教學理念強調學習有關內容而不是學習有關語言,認為成功進行外語教學的條件是把教學重心集中于語言意義而不是語言形式,CBI課堂上大量的聽力和閱讀輸入創(chuàng)造了一種口頭交際的需求[4],給語言學習者充分的機會進行有意義的語言運用,特別適合在真實背景下將注意力集中于語言的功能性運用促進口語技能的發(fā)展。
在對口語大賽參賽選手的賽前輔導中,以CBI理念為指導,將訓練內容與有意義的職場情景相結合,可以打破傳統(tǒng)的相對單一的競賽訓練模式,不僅使學生獲得語言技能的快速提升,對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思辨能力和職場應變能力也具有顯著的作用。
二、CBI理念下的口語大賽輔導策略
通過分析口語大賽歷年來的競賽項目和評分標準,不難發(fā)現(xiàn),作為高職英語教學風向標的口語大賽順應時代的要求不斷發(fā)展變化,逐漸形成“內容先行、職業(yè)導向”的大賽理念??谡Z賽項選取典型工作任務創(chuàng)設職業(yè)情境,以在規(guī)定時間內完成口語交際任務為原則,更加貼近實際工作崗位需求,突出了實用性和職業(yè)性的特點。這種大賽理念恰恰是CBI教學理念的完美體現(xiàn)。此理念的最大特點是專業(yè)內容與語言的有機融合,真正體現(xiàn)語言的工具性和交際性。以學生學習的專業(yè)內容作為語言輸入,學生在使用語言學習專業(yè)知識、獲取專業(yè)信息、解決專業(yè)問題的過程中進行語言技能的提升和訓練。
(一)技能大賽口語人才的選拔
在以往口語大賽的人才選拔中,學生的發(fā)音、詞匯、語法基礎等基本語言水平是考量的主要標準。但是在歷次大賽的實踐中發(fā)現(xiàn),單純的語言基礎不能保證學生在大賽中有良好的發(fā)揮。由于近年來大賽賽項的設計越來越多地體現(xiàn)職業(yè)性、綜合性、技能型的特點,在良好的語言能力的基礎上,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思維能力、快速反應能力、心理素質、知識儲備等才是取得優(yōu)異成績的關鍵。所以在技能大賽口語人才的選拔中,如何在形式和內容方面加以優(yōu)化和改革,使之更能體現(xiàn)技能大賽的宗旨,真正挑選出符合大賽要求的選手,是高職院校需要關注的重要方面。以CBI理念為指導,在口語大賽選手的選拔中除了考查學生的語言水平之外,批判性思維能力、學科知識及用語言解決學科問題的能力應該是重點考察的內容。
(二)CBI理念下技能大賽口語賽項輔導的材料選擇及模塊設計endprint
以往的技能大賽培訓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是技能訓練效率較低、知識結構欠完整欠合理,難以在短時間內取得較好的培訓效果。教師一般只針對大賽的幾個賽項,對學生進行競賽技巧的訓練,通過輔導,學生熟悉賽程,掌握一些比賽技巧,但是在比賽中的實際發(fā)揮往往起伏較大。由于比賽題目涉及范圍較廣,靈活性大,學生遇到自己熟悉和擅長的話題能夠發(fā)揮較好,一旦出現(xiàn)偏離自己知識體系的題目就會出現(xiàn)發(fā)揮失常的情況。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在語言學習中語言能力與綜合職業(yè)能力相割裂,無法形成知識、思維、語言三者之間的自由轉化。教學活動主要注重理解和傳遞有意義的信息,用真實的目標語言完成現(xiàn)實的任務。學生利用原有的學科知識及對上下文的理解獲取新的信息,通過在另一語境中處理尚未理解的語言過程培養(yǎng)和發(fā)展語言能力[5]。
依據CBI教學的第一個主要特征——即主題核心,將技能大賽的輔導內容按照相關主題進行劃分。通過分析歷年來技能大賽題目涉及的專業(yè)知識,確定包括酒店管理、招聘、售后服務、產品設計、環(huán)境、交通、電子商務、社交媒體等在內的多個主題內容。在材料的選擇上遵循使用原汁原味的材料的原則,所有文本及視頻、音頻材料均選自正規(guī)的國外網站及公開發(fā)行的國外原版教材,并將材料按照主題、難易程度進行分類。
以往的口語大賽訓練輔導一般圍繞競賽技展開,這種導向往往造成輔導過程沒有針對性,對學生的技能訓練浮于表面,很難獲得實質性的提升。通過分析大賽所設置的四個環(huán)節(jié),即職場描述、情景交流、職場考驗和即席辯論,發(fā)現(xiàn)它們分別對應語言應用中的基本語言表達能力、典型場景下的語言交際能力、職場環(huán)境下的語言交際能力和批判思維能力四種重要能力。將CBI理念應用于口語大賽輔導,在傳統(tǒng)的競賽技能訓練基礎上改革輔導模式,可以將訓練模式劃分為思維表達訓練、典型場景訓練、交際能力訓練三大模塊,依據每個模塊的特點主題內容進行匹配,并設計相應的訓練模式,從而將專業(yè)內容與語言的工具性有機融合,從而在使用語言學習知識、獲取信息、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進行語言技能的提升和訓練。
表 CBI理念下的口語賽項輔導內容及模塊設計
三、CBI模式下的培訓實例講解
以大賽中經常涉及的交通主題為例,該主題屬于社會熱點話題,常以職場描述的形式出現(xiàn),要求選手通過圖表數(shù)據分析發(fā)現(xiàn)有關交通問題,分析原因,預見未來趨勢。以往的輔導僅僅通過相關例題的講解增加選手對該主題的詞匯儲備和表達思路,出現(xiàn)選手對某一特定例題熟練掌握,稍有變化就不能靈活應對的情況。在CBI模式的思維表達訓練模塊中,對交通主題的訓練設計如下:
(一)首先對該主題進行問題設計。交通話題中涉及的問題主要有:目前存在的交通問題有哪些?造成這些問題的原因是什么?怎樣解決這些問題?有哪些有效措施?對于現(xiàn)代交通的發(fā)展可以有哪些預見?
(二)教師引導學生調動已有知識回答以上問題。在回答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語言及主題認知的漏洞并做記錄。
(三)給學生提供大量與交通主題相關的閱讀材料。材料均選自外文網站的權威新聞報道及評論,內容涵蓋交通問題的各個方面,語言難度略高于培訓選手的語言水平。
(四)學生自主閱讀并學習主題材料,汲取主題相關知識、尋找問題的答案、重新回答上面的幾個問題。教師對學生的回答進行語言及思路的糾正和補充。
(五)最后進入實戰(zhàn)演練。選取與交通話題有關的大賽真題及模擬題進行針對性訓練。
通過這種形式的訓練,將知識的學習和語言的提高有效結合,學生通過接觸大量可理解的語言材料,以自主學習的形式獲得系統(tǒng)的主題知識輸入,在這個過程中完成語言技能的提升,最后以大賽題目進行強化訓練,對該主題的訓練就可以達到良好的效果。
四、結語
全國職業(yè)院校技能大賽的口語賽項為職業(yè)院校的英語教學尤其是口語教學提供了重要的導向和參考。高職院校的英語口語教學目標不僅僅是語言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提高,更應當突出實際語言應用能力和涉外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在CBI教學模式中,學生在學習學科知識的同時會接觸到大量的、“可理解”的語言,這些附帶習得的語言與學生學習和需求相關——這些都是成功的語言學習所必需的重要條件[6]。CBI教學理念為指導進行口語大賽選手的選拔和培訓,圍繞主題進行材料選擇和模塊設計,有效提升選手的綜合素養(yǎng)和語言交際技能。借助口語大賽的比賽理念和宗旨,充分發(fā)揮“以賽促學”效應,CBI教學模式對目前高職英語教學改革和從新的角度探索高職英語口語教學方法具有積極的現(xiàn)實意義。
參考文獻:
[1]袁平華.大學英語教學改革與以學科為依托的語言教學模式[J].外語界,2010(3):7-13.
[2]Leaver, B.L.,Stryker,S.B.. Content-based instruction for foreign language classrooms[J]. Foreign Language Annals, 1989(3): 269-275.
[3]Brinton, D., Snow,M.. & Wesche,M. Content-based second language instruction[M]. New York: Newbury House,1989.
[4]趙秀艷,??≤S.CBI有效內容語言教學策略的實證研究[J].吉林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0(6):104-106.
[5]戴慶寧,呂曄.CBI教學理念及其教學模式[J].國外外語教學,2004(4):16-20.
[6]俞理明,韓建俠.內容驅動還是語言驅動——對我國高校大學英語教學的一點思考[J].外語與外語教學,2012(3):1-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