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榮慶
摘要:筆者結合自身教學經驗,從研究在初中化學教學過程中運用分層教學法的重要意義入手,探究生本理念下,分層教學法在我國初中化學教學中的具體運用。
關鍵詞:化學教學;分層教學;實施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8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7)21-059-1
初中時期學生的生理和心理逐漸開始成熟,再加上人跟人的天資和后天學習程度不同,就會使得各人的學習接受能力有所差異。面對千差萬別的學生,采用分層教學不失為一種好方法。為此,本文就初中化學分層教學如何實施提出下列策略。
一、學生分層
為了有效完成教學大綱中各層次的知識要求,達到預定的教學目標,課堂教學中應堅持“立足中間,提優(yōu)促后”的原則,即在教學進度、方法及手段都面向全體學生的基礎上,以中等生為基點,力爭把中等生的問題解決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注重發(fā)揮優(yōu)等生的學習優(yōu)勢,讓他們解難釋疑,給他們當“小老師”的機會,以充分發(fā)揮他們蘊藏的潛力;對于基礎和思維能力較滯后的學生,則讓他們回答一些較為簡單的問題,并及時肯定、表揚,為他們創(chuàng)造一個“表現自我”的機會,使他們也能品嘗到學習成功的喜悅。如在一堂課開始時的復習引入中,可設計一些較為簡單的問題,讓基礎較差的學生完成;在一堂課的主要內容完成后,讓中等生提問,優(yōu)等生回答,給優(yōu)等生及時發(fā)揮的機會。
二、目標分層
教師對教學目標進行分層設計,對學生進行分層要求,形成符合每個學生“最近發(fā)展區(qū)”的發(fā)展目標,讓每個學生的學習成為一種對生長、進步、發(fā)展和成功的體驗,從而進入一種良性、可持續(xù)的循環(huán)過程。我們可以把教學目標分為“達綱目標”、“提高目標”、“高水平目標”。
例如,在講授“碳的化學性質”,我設計如下的分層教學目標:
1.“達綱目標”:(1)了解:①單質碳的化學性質在常溫下穩(wěn)定及這一性質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但是隨著溫度的升高,碳的活動性大大增強,能跟多種物質反應。②碳的各種單質的物理性質有很大的差異,但它們的化學性質基本相同。③化學反應中的放熱或吸熱現象。(2)理解:木炭還原氧化銅的實驗現象。(3)掌握:①碳單質的可燃性;②碳單質的還原性。
2.“提高目標”:①過比較碳和氫氣的化學性質,加深對碳和氫氣的化學性質的掌握及運用。②用所學的知識及提供的材料,推斷判斷某物質中是否存在單質碳。
3.“高水平目標”:從失氧得氧的角度來分析碳和二氧化碳的反應堆是否屬于氧化還原反應。
三、教學分層
教學分層可以是多種多樣的。在教學中,教師要以學生的可接受性為基礎,充分注意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化學素養(yǎng)的提高,為學生設計出最佳的學習知識的順序,逐層推進。例如,中和反應在實際教學中采用實驗探究的方法進行,根據科學探究的基本過程和學生認知順序過程如下:
1.提出問題:酸溶液和堿溶液是具有不同性質的兩種物質,混合會發(fā)生什么變化呢?溶液的PH又如何變化?用什么試劑確定酸堿確實反應了?反應是否放熱?
2.建立猜想和假設:依據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作出與問題有關的推測與假設。
3.制定計劃:如是在酸溶液里不斷滴加堿溶液還是在堿溶液里滴加酸、是選擇紫色石蕊試液還是選擇無色酚酞試液?根據化學原理分組制定探究方案。
4.進行實驗探究:每組學生自己動手按各組的設計進行實驗,在滴有酚酞試液的NaOH溶液中不斷滴加稀HCl,觀察溶液顏色的變化并用溫度計測量溫度的變化情況,以獲得事實和證據驗證自己的假設正確與否。
5.合作與交流:通過各小組之間的交流歸納,得出合理的結論和問題的答案。最終獲得酸和堿中和反應、pH會發(fā)生改變、反應放熱等一些知識。
這樣,通過有層次的教學,各個層次的學生都能積極自主地參加活動,從而做到了人人都能獲得發(fā)展。
四、作業(yè)分層
想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在完成作業(yè)的過程中獲得成功的體驗,教師就必須采取作業(yè)分層的策略,平時作業(yè)針對不同層次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不同的作業(yè)內容或同一作業(yè)設計不同的要求,讓不同層次的學生自由選擇適合自己的作業(yè)習題。在作業(yè)布置上既要關注后進生和中等生,又要關注優(yōu)秀生,根據不同化學能力的學生布置不同的作業(yè),增加作業(yè)的層次性供學生選擇,讓每一位學生都能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從而使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得到保護、個性得到張揚。不同學生的化學學習能力得到展示。
例如:把每份作業(yè)練習分為A、B、C三類。學生根據自己所處的層次做對應的習題,也可根據自己的情況選作業(yè),鼓勵學生除完成自己必做的習題后,再做高一擋的習題。如學困生做A題,中等生做A、B二類題,優(yōu)秀生做A、B、C三類習題。這樣從作業(yè)量作業(yè)難易度及作業(yè)時間上都能較好的符合學生的情況,從而達到較好的效果。
五、評價分層
評價激勵是尋找學生成功和進步,既強調每個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的進步,堅持表揚、激勵,對學生的不足教師要予以寬容。
分層評價應在教學中隨時進行,在練習、提問、討論和作業(yè)后都要給予及時評價,并對達到本層目標,特別是對取得遞進的學生加以鼓勵。分層評價重在多元評價,因層而異,重在激勵,不能用一把尺子衡量學習水平不同的學生。對C層次的學生采用競爭性評價,堅持高標準,嚴要求,以促使他們嚴謹謙虛,不斷超越自我。對A層次學生采用表揚評價尋找其閃光點,及時肯定他們的點滴進步,既要揭示其不足,又要指明其努力的方向,以促使他們積極進取。
總之,分層教學注重發(fā)展每一位學生的潛力,為不同層次學生創(chuàng)造各種嘗試、探索、發(fā)現、發(fā)展的條件和機會,有效的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自信心,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