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維娜++李雷
一、引言
自2014年廣州市中職數理教研會開展微課資源包建設以來,我校積極開展微課等“互聯網+”時代的中職數學信息化教學改革實踐,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在實施的過程中,也發(fā)現了一些問題,如:課前微課學生看沒看,看了以后有什么疑問,只憑借導學案的完成情況,不能很好地掌握學生課前自主學習情況、問題的生成情況,導致教師授課還是以書本的順序進行線性的講授,課堂上由于時間原因不能充分地進行質疑釋疑,課后教師和學生溝通少,課后作業(yè)形式化。使得信息化教學流于形式,增加了教師的工作量,但并沒有起到輔助學生學習、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效果的作用。如何改變這種“放羊式”的課前自主學習,缺乏針對性的課中教學,應付敷衍的課后作業(yè)成為了開展中職數學信息化教學亟待解決的問題。針對以上問題,筆者結合教學實踐,根據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構建了基于藍墨云班課教學平臺的中職數學混合式教學模式,很好地解決了以上問題。
二、基于藍墨云班課教學平臺的中職數學混合式教學模式的構建
(一)藍墨云班課概述
藍墨云班課是由北京智啟藍墨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研發(fā)的一款客戶端APP,它以移動網絡環(huán)境和云服務平臺為依托,利用智能手機等移動智能設備,滿足教師和學生課堂內外、即時反饋、互動教學的服務平臺,主要功能包括班課詳情、班課成員信息、班課資源、班課活動、班課通知五個模塊。此款APP在手機上操作,同時設計了蘋果和Andriod系列兩種版本,在PC機上也有Web版兼容,供教師、學生免費使用,免費升級,不受時間、地點的限制。
(二)混合式教學模式
“混合式學習”(Blended Learning)就是在線學習(e-learning)和面授學習(Face to Face)兩種方式的結合的一種新型教學模式。這一概念是由何克抗教授首次提出的。該教學模式旨在發(fā)揮傳統課堂和網絡學習的優(yōu)勢,既能發(fā)揮教師的面授啟發(fā)、監(jiān)控、引導的作用,又能體現學生主動積極、個性化學習的特點,讓學習者取得最優(yōu)化的學習效果。
(三)基于藍墨云班課教學平臺的中職數學混合式教學模式的構建
基于藍墨云班課教學平臺的中職數學混合式教學模式,是指利用藍墨云班課教學平臺開展中職數學教學,實現“課前自主學習——課中知識內化——課后拓展延伸”三個階段的混合式學習的具體操作模式。該模式的教學過程主要包括五個步驟:課前自主學習,確定疑難點;課中合作探究,解決疑難點;課中小測,反饋學習成果;總結歸納,完成知識構建;課后作業(yè),實現拓展提高。整個過程注重對學生學法的指導,讓學生主動學習,學會學習,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具體教學流程,如圖1所示。
三、對基于藍墨云班課教學平臺混合式教學模式的思考
在中職數學教學中,開展基于藍墨云班課教學平臺的混合式教學模式,在課前、課中、課后通過“線上——線下——線上”三個環(huán)節(jié)的學習,實現學生個體自動、生生互動、教師助動,完成“課前自主探究——課中合作探究——課后拓展探究”三個環(huán)節(jié)的混合式學習。
(一)方便快捷的交流平臺,實現了混合式學習
利用藍墨云班課開展混合式教學模式,在課前、課中、課后三個階段,增加了師生、生生的交流機會,課前自主學習可以利用手機開展討論,充分質疑;課中利用手機進行頭腦風暴、數學實驗、討論交流、課堂小測,充分釋疑;課后利用手機完成作業(yè)、課后討論,實現拓展提高。整個學習過程,利用藍墨云班課平臺,實現了線上、線下的零距離溝通。
(二)準確及時的學習反饋,實現了高效教學
利用藍墨云班課開展混合式教學模式,教師利用云班課的即時統計反饋功能,很快得知學生的課前學習、問題生成情況,課中討論、課堂練習、課堂小測的完成情況,課后作業(yè)、拓展學習情況,為教師課前收集問題提供了便利,為開展有針對性的教學提供了依據,為課堂上“精講多練”提供了保障,真正實現了高效教學。
(三)完整系統的學生評價,實現了評價多元化
利用藍墨云班課開展混合式教學模式,有利于教師開展多元化的評價。完成相應的學習活動,如觀看微課、完成課前導學案、完成課前討論等都有相應的經驗值進行獎勵,對學生的評價實時進行,一節(jié)課完成后,系統自動根據學生課前、課中、課后獲得的經驗值的多少進行排名,對每個學習者的學習過程和學習階段情況等進行完整系統的跟蹤記錄,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學生也認為這種評價方式較以前的評價方式更客觀、更準確。
這種教學模式不同于傳統的教學模式,它轉變了學生的學習方式,教學中充分發(fā)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體現了“建構主義”和“先學后教,以學定教”的教學理念,實現了全程評價、全程互動、有針對性的教學,提高了中職數學的教學實效。
四、在《 指數函數》教學中開展基于藍墨云班課教學平臺的混合式教學模式的具體實施過程
本節(jié)課的實施過程分為教學準備、教學過程(課前自主學習,確定疑難點→課中合作探究,解決疑難點→課中小測,反饋學習成果→總結歸納,完成知識構建→課后作業(yè),實現拓展提高)、教學效果分析三部分。下面就從這三部分對實施的具體過程進行說明。
(一)教學準備
1.調查16級新生智能手機持有率,發(fā)現持有率達到99%以上,校園網絡通暢,保障了本次教學的實施。
2.指導學生下載安裝藍墨云班課、GGB手機APP,教師創(chuàng)建16級學前教育2班云班課,并通過邀請碼讓每一位學生加入班課,通過錄制的視頻指導學生學會對藍墨云班課五個模塊功能的操作,為學習做好準備。
3.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學習需要制作課前自主學習微課《指數函數》、指數函數GGB數學實驗操作文件、課前學習導學案、教學課件、教案,課前教師將上述的學習資源上傳到藍墨云班課教學平臺后,編輯經驗值并提出學習要求,然后按照教學進度發(fā)布資源。endprint
4.在班課活動模塊,設計調查問卷、課堂測驗、討論、投票活動,對相應的活動編輯經驗值,并按照教學進度發(fā)布活動。
(二)教學過程
1.課前自主學習,確定疑難點
教師利用班課通知學生開始學習。
課前學習任務一:學生下載微課《指數函數》和導學案,自主學習指數函數的定義。
為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要求學生通過微課中折紙這個活動,親自動手操作,填寫下表。
從而發(fā)現折紙對折的次數與紙的層數以及紙的面積的變化規(guī)律,總結出函數關系式y=2x和y=12x,根據由特殊到一般的認知規(guī)律,學生進一步總結出指數函數的定義,接下來,讓學生結合例題1,判斷y=x3,y=3×2x,y=0.3x,y=(-9)x這四個函數是否為指數函數?進一步檢查學生對指數函數定義的掌握情況。
課前學習任務二:利用“描點法”畫出指數函數y=2x和y=12x的函數圖像,回答問題,嘗試總結這兩個指數函數的圖像變化規(guī)律,完成下表。
y=2x
y=12x
函數圖像
它們都經過點(,)
定義域
值域
單調性
最后將課前自主學習的成果利用班課平臺及時反饋給教師,教師即刻就能得到反饋結果。經過對反饋結果的分析發(fā)現,學生主要存在三個疑難問題:第一,在判斷是否為指數函數的問題上,62.2%的學生存在疑問,說明學生對指數函數底數的要求(為什么要大于0且不等于1)存在疑問。第二,指數函數y=2x和y=12x的函數圖像大致趨勢都能畫對,但是有53.2%的學生沒有用光滑的曲線連線,而是用折線連線。第三,指數函數y=2x和y=12x的圖像變化規(guī)律的總結有18.5%的學生答案完全正確,59%的學生正確率在75%,還有14%的學生完全不會填。
根據對以上統計數據的分析,發(fā)現能準確說出底數a>1和底數01和底數0 基于藍墨云班課教學平臺的中職數學混合式教學模式的應用 2.課中合作探究,解決疑難點 環(huán)節(jié)一,課前學習任務一中出現的問題。首先,請學生結合利用課前微課自主學習的情況,開展小組討論,嘗試總結出指數函數的定義,教師板書。接下來,解決學生課前學習遇到的第一個難點,利用藍墨云班課平臺發(fā)布頭腦風暴活動“試判斷y=x3,y=3×2x,y=0.3x,y=(-9)x這四個函數哪一個是指數函數,并說明原因?”小組討論,討論結束后,組長將討論結果發(fā)布到藍墨云班課平臺。五分鐘后,教師關閉頭腦風暴活動,小組間才能互相看到彼此的答案,然后,小組代表到講臺前對自己的想法進行講解,其它小組根據講解情況進行評價點贊,教師根據每組的發(fā)言情況點贊加經驗值。然后結合實際問題進一步提問:“在指數函數的定義中,如果底數a<0,a=0或者a=1了,會出現什么情況呢?你能舉例說明嗎?”這樣的設計符合從特殊到一般的規(guī)律,學生能夠結合實例進一步分析,完善指數函數的定義。接下來,再次給出幾個函數要求學生判斷它們是否為指數函數,設計的目的是講練結合,幫助學生突破學習難點。 環(huán)節(jié)二,解決課前學習任務二中出現的畫圖問題。教師根據學生課前作圖的反饋結果,選擇兩位學生做出的指數y=2x和y=12x的圖像,進行投影,請學生判斷:“誰畫的圖像是正確的?”接下來,教師板演作圖過程,指導學生發(fā)現問題并及時糾正,幫助學生掌握指數函數作圖技巧。 環(huán)節(jié)三,解決課前學習任務二中出現的“根據函數y=2x和y=12x的函數圖像總結函數性質”的問題。學生思考、討論后回答問題:“結合課前自主學習,你能說出指數函數y=2x和y=12x的圖像變化規(guī)律?”隨著討論的進行,生成了新的問題:“指數函數的圖像跟底數有關,到底存在什么關系呢?” 在研究指數函數y=2x和y=12x的圖像變化規(guī)律的基礎上,學生利用班課平臺下載GGB指數函數文件,以學習小組為單位進行數學實驗,記錄實驗結果,討論后,嘗試填寫下表,總結出指數函數的性質,代表發(fā)言,其他小組對于不完善的地方,進行補充,教師適時點撥。借助班課平臺,實現了“做中學,做中教”,通過動手操作實驗,鍛煉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化解了本節(jié)課的教學難點。 底數a>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