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永剛
1992年世界衛(wèi)生組織提出“世界上最好的運動是步行”,為使人人都能參與健身體育活動,實現(xiàn)全民健身健體的愿景,衛(wèi)生部疾病預防控制局、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提出了“健康一二一”行動[1],把步行列為簡單而行之有效的鍛煉方式。2005年11月,美國運動醫(yī)學學會專門以“步行與健康”為主題召開了研討會,對步行進行了相關的研究并總結,并提倡大眾增加步行時間[2]。針對中小學生近年來的體質狀況不斷下降的情況[3]。為了探討中學生日常步行的情況與身體素質是否存在相關關系,本文以佛山市南海信息技術學校516名學生作為對象,進行體質指數(shù)和身體素質的測試,包括了體質指數(shù)、肺活量、立定跳遠、坐位體前屈、800/1000米五項指標,并對測試者發(fā)放調查問卷。研究得出的結論為堅持日常步行運動可以提高中小學生的身體素質。
一、研究對象與方法
(一)研究對象
隨機抽取佛山市南海信息技術學校一、二年級共516名學生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生293名,占總人數(shù)的56.8%,女生223名,占總人數(shù)的43.2%,研究對象年齡在15歲的有38人,16歲的有231人,17歲的有214,18歲的有33人。(見表1)
(二) 調查方法
1.問卷調查法
通過咨詢專家學者,在閱讀大量文獻資料的基礎上,根據(jù)本課題研究目的和內容設計了問卷調查表。問卷設計分別有兩部分,第一部分是學生進行日常步行活動的習慣調查,第二部分是學生對步行的態(tài)度(一是學生不能規(guī)律步行的最主要原因,二是學生參與步行活動的好處)。向學生發(fā)放問卷516份,共回收516份。
2.文獻資料法:
查閱相關文獻,詳細了解步行運動對體質影響的研究進展,并進行歸納整理和總結。
3.體質測量法:
體質指數(shù)、肺活量(ml)、立定跳遠(m)、坐位體前屈(cm)、800/1000m(秒)。
4.數(shù)據(jù)統(tǒng)計法:
獲得的資料均用SPSS計算機軟件統(tǒng)計,所有檢驗的顯著標準定為1%和5%。
二、研究結果
1.日常步行活動情況調查結果
由表2結果可得知步行活動情況的結果。T1表示上學和放學的交通方式,有12.7%的學生是步行上學和放學的。T2表示步行的習慣,72.8%的學生有步行習慣。T3表示是否喜歡步行,57.6%的同學喜歡步行。T4表示步行可以健身的想法,80%的同學認為步行可以達到健身效果。T5表示散步的時間,18.8%表示散步時間在30分鐘以上。T6表示利用步行代替其他鍛煉方式,22.4%的同學認為步行是一項很好的鍛煉方式。T7表示周一到周五的每日步行時間,27.2%的同學是在30分鐘以上的。T8表示課間步行時間,55.6%的同學課間步行時間是10分鐘。T9表示近七天的步行情況,有10%的同學是每天堅持步行并每次步行在30分鐘以上。T10表示過去周末每天持續(xù)久坐的時間,有18.8%同學是在6小時以上。
學生日常步行調查表有10題,每題答案賦予相對的分值,共60分。其中48分以上的有112人,36~47分有336人,35分以下有68人。從表2可以知道,分值越高的同學,每天步行活動時間會越長。
2.問卷調查學生對步行的態(tài)度
(1)學生不能進行規(guī)律步行活動的主要原因(見表3)。哪項分值越高,說明哪項是學生不能進行規(guī)律步行活動的最主要原因。表3結果顯示,影響學生不能進行規(guī)律步行活動的三大原因:T1(比較乏味,難以堅持),得分622;其次到T3(表示我沒有足夠的時間),得分527;最后到T10(自己沒有意愿),得分511。
(2)學生進行步行活動得到的最主要的三大好處是(見表4):T1(可以增加身體活動力),得分1365,其次到T2(表示可以改善自己的健康),得分1259,最后到T5(表示可以感到更有活力),得分1195。
3.步行活動情況的問卷分值、體質指數(shù)、立定跳遠、肺活量、坐位體前屈、800/1000m的相關系數(shù)的結果(見表5)
問卷分值與體質指數(shù)、坐位體前屈沒有顯著差異,與立定跳遠和肺活量、800/1000m有顯著差異,其中和立定跳遠、肺活量有非常顯著性的差異。
三、分析
1.問卷分值與體質指數(shù)的相關關系
體質指數(shù)是衡量人體胖瘦程度是否健康的標準之一。數(shù)據(jù)結果顯示r=0.067,問卷分值與體質指數(shù)沒有相關關系。體質指數(shù)的平均數(shù)的正常值在18.5~22.99之間[3][4],根據(jù)數(shù)據(jù)顯示,男生體質指數(shù)的平均值和標準差為18.7±2.64,平均值都接近正常值范圍,而女生的體質指數(shù)的平均值和標準差為18±2.09,平均值小于正常值范圍。這說明步行是一項運動強度較小的有氧運動,以脂肪和碳水化合物供能為主,可以增加人體的能量消耗,但同時需要注意補充營養(yǎng),才有利于改善中小學生的體質狀況。
2.問卷分值與肺活量的相關關系
數(shù)據(jù)結果顯示r=0.224,問卷分值與肺活量之間存在非常顯著的相關關系,既說明步行活動時間長的同學,肺容量越大,又說明運動可提高呼吸肌能力、代謝能力和肺泡利用率,致使肺容量改變,進一步的改變肺活量水平。
3.問卷分值與立定跳遠、坐位體前屈、800/1000m的相關關系
立定跳遠是反映中小學生下肢爆發(fā)力的一項有效指標[5]。數(shù)據(jù)結果顯示r=0.235,問卷分值與立定跳遠之間存在非常顯著的相關關系,說明步行活動時間越長的同學下肢的爆發(fā)力越好。在步行運動中,腿部肌肉參與得比較多,能發(fā)展腿部肌肉力量,增加下肢力量,提高下肢的爆發(fā)力[6]。
坐位體前屈是反映中小學生身體柔韌性的指標,主要評價軀干彎曲的能力。數(shù)據(jù)結果顯示r=-0.028,問卷分值與坐位體前屈之間沒有相關關系。
女生800m、男生1000m是耐力性的一項指標。數(shù)據(jù)結果顯示r=-0.151,問卷分值與800/1000m有相關關系。近年來,步行運動作為最常見的有氧運動方式逐漸受到重視,尤其對心血管疾病的預防有重要的作用[7]。這說明日常的步行活動可以有效改善中小學生的心血管系統(tǒng)機能,提高身體的健康水平。步行是一種危險性極低的有氧運動,是中小學生、中老年人以提高機體運動能力為目的的最合適的健身鍛煉運動。因此,我們認為每日步行可以提高中小學生的身體素質。
四、結論
通過實驗可以得知,步行是一種低消費、危害性極低的良好運動,是適合中學生強身健體的一種運動方法。中學階段學生的鍛煉方式不能只落實在體育課堂上,在平時日常生活中,我們也要提倡學生積極步行,能步行就多步行,每日堅持進行步行運動。
參考文獻:
[1]向劍鋒,李之俊,劉欣.步行與健康研究進展[J].中國運動醫(yī)學雜志,2009(9):575-580.
[2]Zhu WM.Lets keep walking.Med Sci Sports Exerc , 2008,40(7 Suppl):S509-S511.
[3]石穎穎,邵斌,史小龍.中小學生的體質與健康現(xiàn)狀及對策探討[J].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刊,2007:165~166.
[4]教育部.國家體育總局學生體質健康標準研究課題組.學生體質健康標準(試行方案)解讀[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5]鄧樹勛.運動生理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413~415.
[6]姜 艷.不同強度健步對大學女生身體素質的影響[J].四川體育科學,2010(3):110~112.
[7]姜紅潤,王留東.決定和影響肌肉力量的因素.[J].成都體育學報,2003(3):55~57.
見習編輯李曼莉責任編輯魏家堅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