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燕蘭
[摘 要]高中生在翻譯文言文時容易出現(xiàn)“一增、二減、三改”的錯誤。教師應以學生為本,系統(tǒng)分析學生在文言文翻譯中容易出錯的緣由,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翻譯能力,增強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
[關鍵詞]高中語文;文言文;翻譯;常見問題
[中圖分類號] G633.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058(2017)28002001
在傳統(tǒng)的文言文教學中,教師往往以自我為中心,將學生當作接受知識的容器,進行逐詞逐句翻譯。長此以往,不但不能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還會使學生覺得文言文學習很枯燥,達不到良好的效果?!笆谥贼~,不如授之以漁”,與其直接給學生灌輸譯文,不如教會學生翻譯的具體方法。而分析學生翻譯中常見的問題,提醒學生注意,也不失為一種好的教學方法。
一、“一增”,畫蛇添足
許多學生在翻譯文言文時,經常將自己的思想強加給原文,使原本簡單的句子變得復雜,出現(xiàn)了很多累贅成分,翻譯出來的句子不但瑣碎拖沓,而且有畫蛇添足之嫌。其中表現(xiàn)最為明顯的是對原文言文中與現(xiàn)代漢語意義相同的詞語作出詳細翻譯,導致句子煩瑣而不夠通順。
如,在翻譯《氓》中的“抱布貿絲”時,正確的翻譯應該是“懷抱布匹來換絲”。在這里,只需要注意將“貿”翻譯成“換”即可。然而很多學生在面對“抱”這個字的時候容易多慮,認為古文中的“抱”與現(xiàn)代文中的“抱”有所差異,于是將它翻譯成“懷里抱著”“兩手拿著”等。出現(xiàn)這樣的問題的根本原因是學生對古今異義的詞語了解得還不夠充分。這就需要教師在日常教學中將古今異義的詞提取出來,作出詳細說明。所謂“古今異義”詞,主要是指那些古今字形相同而意義用法卻不同的詞,尤其是差別細微、容易被忽略的詞。大致有以下幾類:1.詞義的擴大。比如在古代,“江”和“河”是專有名詞,指“長江”和“黃河”。但在現(xiàn)代卻擴大為所有的江與河,表泛指。2.詞義的縮小。如在古詞中,“金”泛指一切金屬,現(xiàn)在則專指黃金。3.詞義的轉移。如在古詞中,“烈士”指有操守、有抱負的男子,現(xiàn)代則專指為革命事業(yè)獻身的人。4.感情色彩的變化。在古詞中,“卑鄙”指地位低下、學識淺陋,而在現(xiàn)代則指品質惡劣,帶明顯貶義。5.名稱說法的改變。如成語“目不識丁”中的“目”現(xiàn)在已改用“眼睛”一詞,“寡不敵眾”中的“寡”現(xiàn)代則改用“少”字。
找出了問題的原因,教師在教學中要注意的就是對學生進行反復提醒,可以先讓學生對照注釋自主翻譯,而后再由教師加以糾正,分析錯誤根源,防止下次同樣錯誤的出現(xiàn)。
二、“二減”,省補缺漏
與畫蛇添足對應的是省補缺漏。即在翻譯過程中,沒有正確地運用意譯,省略了需要翻譯的部分,出現(xiàn)漏譯。最明顯的表現(xiàn)是該補的未補。比如許多文言句式為省略句,而學生往往會忽略這一點,沒有考慮到省略的部分,直接進行翻譯,導致錯誤的出現(xiàn)。還有就是忽略對虛詞的翻譯。
比如翻譯《庖丁解?!分械摹八鈹?shù)千牛矣,而刀刃若新發(fā)于硎”一句,學生容易忽略“而”字,出現(xiàn)漏譯狀況,如直接將原句翻譯為“解了幾千頭牛,刀刃像剛在磨刀石上磨過一樣”。在這里,“而”字是連詞,表轉折之意,在翻譯時必須體現(xiàn)出來,可以譯為“但是”“然而”等。之所以會出現(xiàn)漏譯,是由于學生只注重“直譯”,不敢越原文雷池半步,這當然是不可取的。想要解決此弊端,需要教師在文言文教學過程中為學生詳細解讀文言虛詞的用法,個個落實,從常用意義和非常用意義方面比較區(qū)別,幫助學生正確把握虛詞的常用意義和用法,照顧特殊意義及用法。推薦采用多義比較法,以類相從,同類集中。常用的虛詞有“而”“乎”“其”“且”“然”“所”等,教師在教學時,可以利用對照法、語境推斷法、語法分析法、句式分析法、對句互推法等,幫助學生掌握重點文言虛詞,正確翻譯原文。
為了防止學生出現(xiàn)漏譯狀況,教師還應指導學生正確判斷句式,觀察原句是否為省略句,省略的詞是什么,如何補足,以使句子完整,語意通順。
三、“三改”,任意編纂
任意改動是學生自主翻譯文言文時最容易犯的錯誤,即離開原文,另起爐灶,根據(jù)自己平時的語言習慣,按照原文的意思任意編纂句子。雖然最終翻譯出的句子意思與原文相近,但是在句式和結構上卻完全不同,不符合文言文翻譯的語法規(guī)范,是最典型的錯誤譯法。
比如在翻譯《陳涉世家》中的“將軍身被堅執(zhí)銳,伐無道”時,學生容易譯成“將軍戴著堅銳的鎧甲,討伐昏庸的君王”。在這里,學生忽略了要將“被”這個通假字翻譯成“披”,而“執(zhí)”是“拿著”,此句的正確翻譯應該是“將軍身披堅固的鎧甲,拿著銳利的兵器,討伐無道的昏君”。出現(xiàn)任意改動問題的原因是學生沒有領悟“以直譯為主,以意譯為輔,二者有機結合”的翻譯基本原則。
教師在文言文翻譯教學中應強調“字字落實、仔細推敲”,不可任意編纂,要求每一句都有來歷可言,引導學生將“直譯”跟“意譯”巧妙地結合起來,防止出現(xiàn)譯文不完整、語意不通等狀況。
綜上所述,教師需要以學生為本,系統(tǒng)分析學生在文言文翻譯中容易出錯的緣由,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文言文翻譯能力,增強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