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甜甜[南昌大學人文學院, 南昌 330031]
倫理學視野下的野胡形象淺析
⊙李甜甜[南昌大學人文學院, 南昌 330031]
“
野胡”是英國作家喬納森·斯威夫特在其《格列佛游記》中塑造的文學形象。本文旨在從倫理學的角度對野胡形象進行淺要分析,從而進一步發(fā)掘《格列佛游記》的精神內(nèi)涵。野胡 慧骃 倫理 《格列佛游記》
野胡這一形象拋棄了人類作為“人”的先入為主的優(yōu)越感,直觀地表現(xiàn)了人作為“獸”的一面。當格列佛首次以旁觀者的身份接觸人形獸相的野胡時,他由衷地感到厭惡。野胡的獸相是因為它們沒有理性世界分辨、克制、遮掩的概念,它們的種種行為皆出自動物的本能。格列佛視野胡為“獸”,卻在后期逐漸認識到,“人”與野胡在本質(zhì)上有諸多的相同之處。“人”雖貴為自然界中最具理性的生物,卻不能避免受到貪欲、私心的支配和障蔽。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人”雖在理性作用之下披上了厚厚的文明外衣,卻仍然以“人”的身份做出了不可計數(shù)的“獸”的行徑。觀之于現(xiàn)實世界,斯威夫特所指責和警示的道德異態(tài),并非是偶然、單一的。集中營、屠殺、酷刑、原子彈、奸淫、盜搶、貪腐、拐賣等等,這些歷史上觸目驚心的名詞的存在,始終提醒著人們,人類其實從未倚靠自然賦予的理性將身上的野胡氣息滌除干凈。
[1]斯威夫特.格列佛游記[M].??冢汉D铣霭嫔?,2003.
[2]張中載,王逢振,趙國新.20世紀西方文論選讀[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2.
作 者:李甜甜,南昌大學在讀碩士研究生。
編 輯:趙 斌 E-mail:94874655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