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賢彬
摘 要 隨著我國新課改的逐步深入,研究性學習進展順利,中學生的課外學習空間將日益擴大。中學圖書館作為中學教育的一個重要基地,應當發(fā)揮其應有的作用,結合新課改,做好中學生的閱讀指導工作。
關鍵詞 中學圖書館 課外閱讀 閱讀指導
中圖分類號:G251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7.10.062
中學圖書館是中學教育重地,更是學生閱讀資源的重要來源之一,有效指導學生開展課外閱讀是中學圖書館的一個重要職能。中學圖書館應當切實認識到自身的角色定位,結合本校學生的具體特點,采取有效措施指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使其在中學階段能夠有計劃地閱讀到更多的有益書刊,進一步擴大自身的知識面,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不斷提高自身綜合素質(zhì)。
1中學圖書館開展課外閱讀指導的必要性
閱讀作為人類生存與發(fā)展的一項重要技能,一個人的閱讀能力能夠直接影響著其人生價值。中學生正處于其人生的一個特殊階段,其人生觀、世界觀尚未形成,由于中學生的意志力、行動力、明辨是非的能力還不成熟,而其又處于學知識和長身體的重要時期,精力充沛,求知欲旺盛、記憶力好,如果未能有效加以引導,中學生極易受到非法書刊的不良影響。要想提高中學生的思想境界,引導其閱讀優(yōu)秀書刊無疑是一種最直接有效的方法。當今社會日益重視教育,中學圖書館有必要做好課外閱讀指導工作,重視并關心中學生的閱讀情況,有效利用自身資源優(yōu)勢,向學生有計劃、有目的地推薦優(yōu)秀的書刊,為其提供優(yōu)質(zhì)的精神食糧,配合學校做好學生的德育工作。
中學圖書館一方面要指導學生有針對性地進行課外閱讀,使其能夠多讀好書,另一方面還應教會學生如何挑選好書,如何選擇最佳讀書方法,從而使閱讀發(fā)揮其應有的教育作用,讓學生在潛移默化當中受到先進思想與先進文化的陶冶和熏陶,抵制不良書刊的影響。[1]中學圖書館的閱讀指導服務將影響著中學生的道德情操乃至其人格的發(fā)展。為此,中學圖書館必須正確認識到自身的地位與重要性,有效指導學生的閱讀行為,使圖書館的功能得到應有的發(fā)揮。
2中學圖書館的建設現(xiàn)狀與中學生的閱讀心理
2.1 中學圖書館建設現(xiàn)狀
當前,按照教育部的有關要求我國大多數(shù)的中學圖書館都已經(jīng)在學?,F(xiàn)有條件下建設一定規(guī)模的圖書館,并選聘專人進行管理,但是不少中學圖書館卻并未在中學教育中發(fā)揮其應有的作用,原因在于:[2]
(1)師生對圖書館的認識不足。有不少師生對中學圖書館的認識存在不足,認為中學圖書館的主要工作就是圖書借閱,學生到圖書館進行的知識泛讀。雖然有些語文老師會將學生帶到圖書館的閱覽室進行閱讀課教學,但是也僅僅只是將教學地點換到閱覽室而已,并未對學生進行課外閱讀指導。雖然大多數(shù)中學都建設有一定藏書量的圖書館或者圖書室,但是對圖書館資源的利用率卻很低,不少學校學生平均借書量遠遠沒有達到普通高中教學水平的評估標準。
(2)館藏資源參差不齊。中學圖書館的館藏資源參差不齊,有不少中學圖書館并不是以學生身心的發(fā)展需求以及學校的教學需要為依據(jù)進行圖書采購,而是以為的依據(jù)某些評估指標,以招投標的方式進行圖書的大量采購,這些圖書的質(zhì)量難以保證,造成館藏資源的參差不齊。有些中學圖書館即使擁有幾十萬的館藏圖書,但是其師生仍然面臨無書可讀的尷尬局面。
(3)圖書管理員業(yè)務素質(zhì)有待提高。當前我國很多中學圖書館還沒有配備專業(yè)的圖書館員,甚至有些學校領導認為圖書館的工作只是簡單的圖書借閱、分發(fā)教材等,無需專業(yè)性的知識配備,因而安排一些有孕、有病或臨退休的教師充當圖書管理員。而一些已經(jīng)配備有專業(yè)圖書館員的中學圖書館,由于學校領導對圖書館的不重視,對其工作的不支持,嚴重挫傷了專業(yè)館員的工作積極性。圖書館員業(yè)務素質(zhì)的欠缺是導致中學圖書館的教學輔助作用難以發(fā)揮的一個重要原因。
2.2 中學生閱讀心理
了解中學生的閱讀心理有助于了解他們?nèi)绾芜x擇閱讀對象,進而對其進行有效的課外閱讀指導。當前中學生的閱讀心理主要存在以下幾種不良傾向:
(1)獵奇心理傾向。中學生對娛樂性、通俗性的課外讀物具有一定的偏愛心理,大部分的中學生都喜歡翻閱言情、武俠、科幻等小說,就算是閱讀世界名著也僅停留在情感層面,未能深入探究與思考其所蘊含的深刻意義。甚至還有不少中學生喜歡閱讀被社會輿論所抨擊的著作,并以此為時尚標桿。
(2)盲目心理傾向。中學生在選擇課外讀物是往往具有盲目性,尤其是低年級學生,面對圖書館豐富繁雜的藏書,不清楚自己想要閱讀和最需要閱讀的課外讀物是什么,從而只好廣泛涉獵,而且在閱讀之后又不進行深入深刻并體會作品所蘊含的意義,使得閱讀對其產(chǎn)生的正面影響微乎其微。
(3)矛盾心理傾向。很多中學生渴望能夠閱讀對其身心有益的課外讀物,但因為不能處理好課堂學習與課外閱讀之間的關系,不能發(fā)揮好課外閱讀對課堂學習的正面影響,因而躊躇不前,矛盾重重,擔心課外閱讀會對學習產(chǎn)生負面影響,加上學業(yè)繁重未能合理安排課外時間進入圖書館。
適當健康的課外閱讀能夠幫助中學生的課堂學習并促進其身心成長,中學生的課業(yè)繁重,課外時間有限,課外閱讀必須具備一定的針對性,因此課外閱讀指導就顯得尤為必要,有利于大幅提升中學生課外閱讀的效果。
3中學圖書館有效開展課外閱讀指導的建議
3.1 提高圖書館館員素質(zhì)
中學圖書館擁有的信息資源豐富,是教師所無法提供的,圖書館員對學生課外閱讀指導作用也是教師所無法取代的。要想充分發(fā)揮圖書館服務教學的重要作用,圖書館必須時刻關注教學動態(tài),了解不同學科的課堂教學,掌握教育學、心理學等多學科知識。學校領導也應轉變觀念,積極創(chuàng)造條件不斷提升圖書館員的業(yè)務素質(zhì)和水平,定期讓圖書館員參加校際圖書館之間的業(yè)務交流和經(jīng)驗分享,并在待遇福利和職稱評聘等方面將圖書館員與一線老師平等相待,提高圖書館員的工作積極性。圖書館員應當努力鉆研業(yè)務知識,不斷提升業(yè)務素質(zhì),切實履行自身職能,樹立將圖書館工作作為終身事業(yè)的信念。endprint
3.2 優(yōu)質(zhì)選購圖書,提高館藏質(zhì)量
中學圖書館要想開展良好的課外閱讀活動,先決條件就是要擁有一定的高質(zhì)量館藏,以教育大綱的相關要求以及中學生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為依據(jù),結合學生的閱讀現(xiàn)狀,為其推薦合適的書刊。館藏質(zhì)量的好壞直接影響著課外閱讀活動開展的實效,更是圖書館員開展課外閱讀指導的重要基礎,因為館員對學生進行的書刊推薦是在現(xiàn)有館藏的基礎上進行篩選的。如果學校的圖書采購資金不足,可以采取向公共圖書館外借圖書的方法以彌補本館館藏資源的欠缺。
3.3 成立讀者俱樂部,采取措施充分發(fā)揮其作用
(1)成立讀者俱樂部,為學生閱讀營造良好環(huán)境。學校要形成良好的閱讀氛圍并非一日之功,近年來書香校園風頭正勁,但真正實現(xiàn)書香校園的學校少之又少。要想在校園中形成良好的閱讀氛圍和環(huán)境,必須對學生進行有計劃、有步驟的課外閱讀指導,尤其那些生源較差、教育教學資源匱乏的學校尤其需要指導學生科學地進行課外閱讀。中學圖書館可以成立讀者俱樂部作為進行課外閱讀指導的切入點,招募一批學習成績一般,但積極上進卻無從入手的學生作為讀書俱樂部的成員,將其作為指導課外閱讀的典型,如果通過課外閱讀指導這些學生的成績得到大幅提升,學生就能清楚閱讀所帶來的益處,從而帶動更多的學生加入課外閱讀指導的隊伍中來。
(2)建立俱樂部成員心理檔案,據(jù)此有效指導學生課外閱讀。通過向俱樂部成員推薦特定的書籍,要求其在一定時間內(nèi)讀完,并寫出心得體會,據(jù)此了解成員的個體心理發(fā)展狀況。在此基礎上對成員進行面對面的約談,結合其學習情況、愛好興趣等,指導每個成員制定最為合適的課外閱讀計劃,尤其是課外閱讀時間的安排,處理好學習與課外閱讀之間的關系。
(3)指導學生做好課外閱讀筆記。做好讀書筆記有利于幫助學生積累資料,鞏固記憶,同時還能提高學生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但是很多學生并沒有養(yǎng)成做讀書筆記的良好習慣,圖書館員應當培養(yǎng)讀書俱樂部的成員養(yǎng)成做讀書筆記的習慣,啟發(fā)其將其在閱讀過程中的感受和體會通過文字表達出來,并進行歸納和整理,從而在提高其寫作能力和表達能力的同時,還能進一步加深對所閱讀書籍的認識與理解。
3.4 積極開展豐富多樣的讀書活動
中學圖書館應當積極開展豐富多樣的讀書活動,如讀書會、優(yōu)秀書刊展覽會、鑒賞會等,讓師生在感受閱讀帶來的良好效果之余,進一步激發(fā)學生進行課外閱讀的興趣。[3]中學圖書館還可以與公共圖書館、大學圖書館等建立良好的合作伙伴關系,實現(xiàn)資源共享,在推動自身發(fā)展的同時,也進一步增加了學生閱讀的機會。不同中學圖書館之間也可以進行經(jīng)驗交流,互相分享讀書經(jīng)驗,聯(lián)合開展校際間的學生讀書競賽等。通過豐富多樣的讀書活動,使學生在良好的書香氛圍中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參考文獻
[1] 陳月華.中學圖書館課外閱讀推廣服務策略與建議[J].教育教學論壇,2017(7):240-241.
[2] 高雄.公共圖書館少兒閱讀推廣的實踐與探索[J].山東圖書館學刊,2016(2):71-75.
[3] 許天才,楊新涯,王寧,魏群義.圖書館閱讀推廣的多元化趨勢研究[J].圖書情報工作,2016(1):82-8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