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聚勇
摘 要:課堂提問是中小學課堂教學中采用較多的一種教學方法。它對于激發(fā)學生思維、活躍課堂氣氛、集中學生注意力、鞏固所學的知識都能起到積極的作用。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如何提出問題,問什么,怎么問,都可以直接反映出教師教學的質量。巧妙的提問能激活學生的思維方式,并成為激發(fā)學生積極學習的手段。
關鍵詞:提問;語文課堂;思維方式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7)35-0050-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35.027
一節(jié)成功的語文課在教學過程中大多包含有若干個問題。好的提問能引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鍛煉學生技能和語文素養(yǎng),培養(yǎng)學生的道德品質和審美情操。那么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如何去設計實施課堂提問呢?
一、提問要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師的提問要求教師一定要了解學生的年齡特點,所提出的問題要觸及學生的心理,讓學生產生疑問,激起他們感情上的波瀾,從而讓學生產生較強的學習興趣。只有激發(fā)起了學生學習的興趣,才能更好地調動學生學習、求知的欲望,從而達到一節(jié)成功課的標準。比如語文課《草船借箭》,可以提前準備好有關《三國演義》的視頻讓學生欣賞,讓學生走進劇情,了解主演人物、主要故事情節(jié),感受不同人物的性格、形象。然后教師可以提出問題:想不想詳細了解《草船借箭》的故事?諸葛亮是如何借箭的?由此激發(fā)起了學生的興趣,開始本節(jié)課的教學。
二、提問要有序進行
教師提出的問題要先易后難,由具體到抽象,有層次,循序漸進,讓學生產生一個思考的過程。由簡單到復雜回答問題,更有利于學生正確掌握知識,增強學生學習的自信心。教師設計的問題必須在問題的難易上下工夫,讓每個學生都擁有思考的機會,可以先提出簡單的問題,再提出較復雜的問題,由簡單的回答到思考甚至需要討論才能找出答案,只有經過思考找出的答案學生才更深刻,也可能更容易掌握。在講授《孔乙己》一課時,可以進行以下提問:魯迅先生為什么喜歡孔乙己?文中孔乙己是一個怎樣的人? 文中是如何塑造孔乙己這個人物形象的?孔乙己的悲劇是什么樣的悲劇呢?通過本節(jié)課你感觸最深的是什么?提出的問題一環(huán)緊扣一環(huán),層層深入,由小到大,由面及里。從而讓學生了解科舉制度、理解當時的社會,引導學生體會性格與命運的關系以及人與人的關系等。
三、提問要創(chuàng)設情境、問題突出
教師課上提出的問題也不能過于簡單,設置疑問力求新穎,一定要激發(fā)學生思考。不能簡單地讓學生回答是不是或者對不對,只有出現(xiàn)了疑問,學生才能進行思考;只有思考,才會有答案。因此,教師一定要抓住一切機會,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如在講授朱自清先生《背影》一課時(播放已選好的節(jié)奏舒緩情調感傷的音樂),可以這樣導課:“孩子們,至愛親情是我們擁有的無上的財富。一桌準備好的飯菜,一件放在床頭的衣服,一個鼓勵的微笑,一句體貼的話語,都凝聚著親人對我們的期望和關懷。正像父親的背影一樣,永遠深深感動著我們。讓我們都能對他們說一聲我愛你們。今天我們要學習的,就是一篇令人感動的文章《背影》。全文中一共出現(xiàn)了幾次父親的背影呢?作者為什么會被父親的背影感動呢?各表達什么樣的中心?”音樂可以增添課文的感情基調,又易于撥動學生的情感之弦。讓學生根據所提出問題進行學習,帶著問題使他們在整堂課的學習中積極而又主動。
四、結語
總之,教師一定要樹立以學生為本的思想,積極調動師生雙方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讓有效的課堂提問能夠成為發(fā)現(xiàn)問題、師生交流、解決問題的必要手段。課堂提問是課堂教學中對學生進行思維訓練與語言訓練的重要方法,是教師講解知識的重要輔助手段。一個優(yōu)秀的語文教師,應精心設計出各種類型的課堂提問,形成獨具個人特色的提問風格,從而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 戴亭.語文課堂提問的有效設計[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9 (20):43-44.
[2] 黃偉.語文課堂提問中的問題結構與展開[J].天津師范大學學報(基礎教育版),2010 (3):37-4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