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謀榮
(廣州體育學院,廣東 廣州 510500)
高校足球教學中組合訓練法的應用分析
鄭謀榮
(廣州體育學院,廣東 廣州 510500)
我國足球運動水平相對較差,造成這一問題的主要原因是足球訓練理念落后,主要表現(xiàn)為訓練計劃缺乏系統(tǒng)性、訓練指導思想不明確、過于注重對抗等技術訓練。我國高校足球運動教學與其他國家相比,起步較晚,開展足球訓練過程中,采用傳統(tǒng)的訓練方式,導致訓練效果較差。組合訓練法融合了戰(zhàn)術、技術、體能和心理訓練要素,在足球教學中應用,有利于高校學生足球水平的提升。
組合訓練由訓練方法、訓練原則、承擔負荷、訓練內容以及訓練安排內容構成。開展足球組合訓練時,要依據(jù)相關訓練理論、運動現(xiàn)狀及訓練目標,以原則為基礎,規(guī)范、指導訓練活動。另外,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實際狀況,確定訓練內容與訓練目標,采取多元化的手段與方法開展轉型訓練。就高校足球組合訓練而言,其是在多個訓練單元中,根據(jù)學生項目要求、競技水平、個人特征及訓練階段等實際情況,采用現(xiàn)代訓練學原理,安排不同比例、不同性質的訓練內容進行訓練,以促進訓練效果地提升。
通過分析現(xiàn)代足球運動可以發(fā)現(xiàn),區(qū)域型打法攻防體系是大多數(shù)球隊應用的主要體系,這種體系在1V1場景中仍然可以運用。運動員是否能夠掌握嫻熟的“1V1核心戰(zhàn)術”,直接影響到球隊在比賽中是否能夠取勝。如果一個球隊采用十分有效的防守策略與進攻策略,但球員缺乏個人戰(zhàn)術能力,這樣也容易導致球隊失敗。因此,在戰(zhàn)術訓練中應用組合訓練法時,要保證運動員把握核心戰(zhàn)術,時刻銘記,以發(fā)揮組合訓練法的作用;要培養(yǎng)足球運動員的戰(zhàn)術意識。在實際訓練中,教師可以營造攻守比賽環(huán)境,讓學生在模擬比賽中養(yǎng)成良好的戰(zhàn)術意識。
3.1 組合技術訓練的基本原則
3.1.1 由易到難原則開展技術訓練過程中,教師應先組織開展單項技術練習,當學生掌握單項技術要領后,再開展組合式學習,以促進運動員技能水平地提升。就高校足球運動員來說,其思維創(chuàng)新能力較為豐富,認知能力較強,在技術訓練過程中,教師要牢牢把握這一點,讓學生運用想象進行練習。另外,在反復練習過程中,要堅持從易到難、從慢到快的原則,先組織單人訓練,再組織比賽,最終進行實戰(zhàn)模擬訓練。
3.1.2 加強足球運動員訓練原則
參加比賽是促進足球運動員自身技術水平提升的一個重要途徑。運動員通過比賽,能夠發(fā)現(xiàn)自身技術存在的缺陷,采取單項訓練,加強傳接球技術練習等多種方式,可提高自身技術水平。
3.2 組合技術訓練的具體應用方法
為了有效地開展組合技術訓練,在足球教學訓練前,應明確組合技術訓練內容、訓練安排、訓練要求及訓練方法。訓練時以3站循環(huán)練習作為訓練的主要內容,設置10個距離為1m的標志桿,要求運球繞過最后1桿,返回起點。在跑動期間兩名運動員要進行傳接球訓練,兩名運動員按照相同方向站立,間距控制在5~10m范圍內,在跑動期間互相傳接球。在訓練負荷方面,控制訓練強度在55%~70%范圍內,心率為140~160次/分,間歇期心率為120次/分,訓練時間為40~50min。采取持續(xù)性訓練法和間歇性訓練法進行訓練。就訓練要求而言,站間距設置成8m,當運動員完成任務后,跑向下一站點。整個訓練期間,要服從教練員指揮。在訓練安排方面,把18名足球運動員分成3個小組,每個小組6人,前一名運動員帶球經(jīng)過第3個桿后,下一名運動員開始運球,間歇5次,時間為30s。
4.1 組合體能訓練的基本原則
4.1.1 訓練量和訓練強度相互提升、發(fā)展原則以往在進行體能訓練時,把運動訓練量和運動訓練強度分開,這種訓練方式給體能訓練效果造成了嚴重影響。因此,在組合體能訓練中,要保證訓練量與訓練強度基本一致。正規(guī)足球比賽時間為90min,若雙方戰(zhàn)平需要加時賽,共計120min,可見足球比賽時間較長。運動員在正常比賽中需要反復拼搶,其運動量及運動強度十分大,一般正常人很難承受,所以在體能訓練時,要保證訓練量與訓練強度相互協(xié)調、統(tǒng)一。
4.1.2 與球訓練相互結合原則球是足球運動員的基礎運動工具,對運動員而言十分重要。高校足球運動員的“球感”“球齡”比專業(yè)足球運動員差,因此,在體能訓練期間要盡可能地做到與足球緊密結合。可采取綜合體能訓練、單獨體能訓練的方式,達到訓練目標。
4.1.3 以力量為基礎的訓練原則
足球是一項激烈的運動,對足球運動員的力量要求較高。通過加強力量訓練,能夠促進足球運動員技術掌握、速度控制及對抗能力地提升。由此可見,力量素質是提高足球運動員綜合素質的基礎保障。若足球運動員力量素質高,在防守、進攻中則具備一定的優(yōu)勢,可以借助身體力量完成搶斷,甚至實現(xiàn)快速反擊。在國外,進行力量訓練時,更多的是注重速度力量的訓練,通過這種方式促進足球運動員神經(jīng)系統(tǒng)與肌肉協(xié)調性地提升,提高運動員的速度。
4.2 組合體能訓練的具體應用方法足球運動作為高強度、間歇性的運動,需要運動員具備較強的速度爆發(fā)力,且對有氧耐力、無氧耐力的要求相對較高。一般情況下,足球比賽時間為90min,加之存在更換球員、球員受傷等諸多因素,使得每場足球比賽時間大約在
93~99min,足球運動員在長時間內需要反復奔跑、拼搶,消耗了大量的體能。中場球員每場比賽跑動路程在10~14km;中前衛(wèi)跑動路程約為11~13km;邊后衛(wèi)以及邊前衛(wèi)跑動路程在9~12km;中后衛(wèi)跑動路程約為8~10km;就前鋒而言,其不僅要跑動9~10km,還要在比賽中做出30~50次對抗、150~200次個人行動、15~30次跳躍、30~70
次接觸球運動,在這種高強度負荷下,間歇時間僅為15~30s。由此可以發(fā)現(xiàn),足球運動員的速度、力量和耐力直接影響著其在賽場上的表現(xiàn),甚至主導著比賽結果。充分考慮足球運動員耗能的具體狀況,我們在足球訓練教學中,制定了3種訓練方式,以滿足運動員的訓練需求。
4.2.1 把4站循環(huán)練習作為訓練主
要內容在球員腰部捆綁一根粗皮筋,進行跑步練習,在較高的位置放置足球,球員選取半蹲位向上躍起完成10次頂球練習;放置標志旗10個,間距設置為1m,每位球員進行右側、左側滑步繞桿;兩名足球運動員采取相同方向站立,控制兩者距離,在3~5m范圍內,一名運動員(運動員A)把足球經(jīng)另一名運動員(運動員B)雙腿間踢過,隨后追趕球,這時運動員B迅速轉身追趕足球。采取重復訓練、間歇性訓練方式進行訓練??刂谱畲笥柧氊摵稍?5%~100%范圍內,訓練時間為40~55min,間歇期心率恢復至120~130次/分,心率180~190次/分。將20名隊員分成兩個小組,保持站間距10m,在1站、3站和4站進行1min訓練,2站進行10s訓練。完成任務后,進行下一站訓練。站間距設置為8m,任務完成后,運動員向下一站點跑去,在整個訓練期間,運動員要服從教練員安排,這是體能訓練的基本要求。
4.2.2 把3站循環(huán)練習作為訓練主要內容擺放標旗桿10根,間距為3m。足球運動員進行曲線繞桿跑或者變速跑,把首桿看作直線減速、加速運動,末桿看作曲線繞桿加速運動,排在后面的運動員要盡量跟緊。3名足球運動員站立在底線,進行擲界外球訓練。甲運動員向場內拋擲界外球,乙運動員向前方跑動,并把足球擲回,緩慢跑回起點,隨后丙運動員擲球,甲運動員跑動,反復訓練。采取間歇性訓練法、特萊特訓練法及持續(xù)性訓練法開展訓練??刂朴柧殢姸茸畲筘摵稍?5%~70%范圍內,訓練時間為35~50min,間歇期心率恢復至120次/分,心率140~160次/分。在20m距離范圍內進行往返訓練,將運動員分為5組,每組4人,其中兩人為一隊,在訓練過程中第1個隊到達終點后,第2隊出發(fā),每人完成一套為一輪訓練。站間距設置為8m,任務完成后,運動員向下一站點跑去,在整個訓練期間,運動員要服從教練員安排,這是體能訓練的基本要求。進行這種練習,不限制運動員傳球腳法,但要保證球不落地,運動員不能停頓,對球進行調整次數(shù)不超過3次。
4.2.3 把5段加速跑設置成主要訓練內容借助足球場邊線與底線,將訓練距離分成300m、200m、100m、50m和30m5段,兩名運動員為一組,進行3項跑動傳球??刂谱畲笥柧殢姸蓉摵稍?5%~70%范圍內,訓練時間為35~50min,間歇期心率恢復至120次/分,心率140~160次/分。采取特萊特訓練法、間歇性訓練法以及持續(xù)性訓練法開展訓練。把運動員劃分為3個小組,首組跑完30m后,次組開始起跑,持續(xù)跑完5段作為1輪,共計4輪,跑完1輪休息1min。擺放2個標志,控制距離為2m,兩名運動員間距為10m,實施3項傳球。每完成一段加速跑后,運動員可以放松跑回起點,每名運動員每項進行3min跑動傳球,休息1min后更換運動員,保證每名運動員做完3項。
心理訓練是足球訓練的一項主要內容,足球運動十分激烈,打入1球可能直接決定比賽結果。當面對落后局面時,足球運動員要擺好自身心態(tài),積極跑動,與每位運動員配合,為其提供支持,爭取贏下比賽。因此,在足球訓練過程中,不僅要關注團隊合作能力,還要注重個人技術水平發(fā)揮。在心理綜合訓練中,要堅持球隊和個人一體的原則,促進足球運動員洞察力和決策能力地提升。
足球組合訓練是一項全方面、系統(tǒng)性的訓練方法,它融合了多種訓練方法,包括戰(zhàn)術訓練、體能訓練、心理訓練和技術訓練。將這種訓練方式應用到高校足球教學中,能夠依據(jù)運動員實際情況開展針對性地訓練,加強運動員個人技術能力和團隊合作能力,為我國培養(yǎng)大量的足球人才,推動我國足球產(chǎn)業(yè)的發(fā)展。
[ 1 ]倪玉田.新課標下初中足球教學與業(yè)務訓練模式的探究[ J ].運動,2014(7).
[ 2 ]陳章源.多球組合練習法在高校羽毛球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J ].山西教育:招考,2013(12).
[ 3 ]李東仁.游戲法在高校足球教學中的應用效果研究[ J ].科教文匯:下旬刊,2014(1).
[ 4 ]劉司特.論組合訓練在高校足球運動訓練中的應用[ J ].商,2014(40).
2016-11-12
鄭謀榮(1976~),講師,碩士。研究方向∶足球教學與訓練。
G843
A
1674-151X(2017)01-042-03